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症狀診斷
一、症狀
本病的一般表現是,患者先感肛門處墜脹痛或刺痛,可捫及一硬塊,壓痛,繼之疼痛加重,痛性腫塊增大,並可出現畏寒、發熱。在3~5天後局部可形成膿腫。低位膿腫局部症狀重而全身症狀輕;高位膿腫全身症狀重而局部症狀輕。膿腫可自行向肛管直腸內破潰自發排出膿液,排膿後疼痛緩解,全身症狀好轉或消失。形成肛瘺以後膿腫可反複發作。
由於膿腫發生部位不同,其症狀體征也各有特點:
1.肛周皮下膿腫
占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的40%~45%,位於肛門、肛管下部的皮下組織內,上方由筋膜與坐骨直腸間隙分隔。多發生於肛門後側方。肛門區腫脹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檢查時可見局部紅腫,壓痛及痛性硬塊,化膿後有波動感,自行穿破者可見破口及膿液。本病診斷較易,如疑有膿腫形成,作穿刺即可證實。
2.坐骨直腸窩膿腫
占肛周膿腫的15%~25%,位於坐骨直腸窩內。坐骨直腸間隙呈楔形,在肛提肌與坐骨之間,底向下是肛門和坐骨結節之間的皮膚,尖向上在閉孔內肌筋膜與肛提肌的膜連接處。炎症初起時常覺肛門部不適或微痛,繼之出現全身症狀,如頭痛、體溫升高、脈搏加快、畏寒等,同時局部疼痛加重,坐臥不安,排便時疼痛尤重。有排尿困難,裏急後重。查體時可見肛門旁腫脹,皮膚紫紅變硬,指診可捫及坐骨直腸窩飽滿隆起、觸痛。早期作坐骨直腸窩穿刺是發現膿腫的最簡單有效辦法。
3.骨盆直腸間隙膿腫
約占肛周膿腫的2.5%~9%,骨盆直腸間隙位於盆腔內,下為肛提肌,上為盆腔腹膜,後有直腸和側韌帶。前方男為膀胱和前列腺,女為子宮和闊韌帶。膿腫發生後主要表現為全身中毒症狀,肛門局部表現不明顯,指診在肛提肌上方可摸到腫脹和觸痛。由於感染位置較深,早期診斷不易,故對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狀,乃至感染性休克而找不到病灶者要考慮本病可能,B超或CT檢查可幫助診斷。
4.馬蹄形膿腫
馬蹄形膿腫是在肛門、肛管後方及兩側蔓延的膿腫,多數在後方,由後中肛腺感染所致或一側膿腫向對側蔓延所致,可分為高位馬蹄形膿腫和低位馬蹄形膿腫。臨床表現除全身感染症狀外,局部表現為肛管後方腫脹及觸痛,後期破潰流膿。
二、診斷
1.臨床症狀
肛周持續性劇痛、受壓或咳嗽時加重;可有全身乏力、發熱等感染表現。
2.體征
肛旁皮膚有明顯紅斑,伴硬結和觸痛,可以波動感,為肛周膿腫;直腸指診,患側有壓痛性腫塊為坐骨直腸窩膿腫;直腸上部的前側壁外有壓痛、隆起為骨盆直腸膿腫;直腸指診在直腸後壁有壓痛、隆起和波動感,為直腸後壁膿腫。高位肌間膿腫,肛周外觀無特殊,直腸指診在肛管上端或下端捫及表麵光滑、卵圓形、邊緣整齊、質硬、壓痛的腫塊,或有波動者為高位肌間膿腫。
3.肛門鏡檢
有時可看到開口,若在周圍加壓,還可見到膿液自開口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