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假囊腫症狀診斷
一、症狀
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多位於上腹部,疼痛程度不重,為鈍痛或脹痛,偶爾向背部或左肋部放射。常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體重減輕。有時其他症狀不明顯而以上腹腫物為主訴。在少數病人中囊腫壓迫膽管而出現黃疸。體檢時約在3/4病人中可觸及腫物,多位於上腹偏左,表麵光滑,由於張力關係很少有囊性感,如無炎症一般無明顯壓痛。約10%的病人可見有黃疸。在30%~50%病人中血清澱粉酶有增高。
二、診斷
胰腺假性囊腫的臨床表現特點主要是根據急性或慢性胰腺炎所處的階段。急性囊腫時,表現為病情的延續,病人處於急性胰腺炎的情況下而不能很快好轉,發熱、上腹部脹痛和壓痛、腫塊、腹脹、胃腸道功能障礙等;嚴重的可出現多種並發症。後期的病例,假性囊腫壁已經成熟,周圍的炎症改變已經消退,此時臨床診斷的要點包括:
①急性胰腺炎發作的病史;
②上腹部疼痛不適及胃腸功能障礙;
③上腹部腫物;
④尿澱粉酶可升高或不升高。
慢性胰腺假性囊腫多發生在慢性複發性胰腺炎的基礎上,當囊腫體積不很大,特別是位於胰腺尾部時,臨床上捫不到上腹部腫塊,主要表現為慢性胰腺炎的症狀,如上腹部及腰背部痛、脂肪消化功能障礙、糖尿病等。上腹痛、慢性胰腺炎、脾大、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正常是此症的特征。
臨床上遇到曾有急慢性胰腺炎或上腹損傷,出現上腹疼痛、飽滿、腫塊,伴胃腸道功能障礙的病人,體檢時能觸到上腹圓形或橢圓形腫物,邊界不清,較固定,呈囊性感,有深壓痛,就應想到有胰腺囊腫的可能,經胃腸道造影、B超檢查即可作出診斷。但僅診斷出胰腺囊腫是遠遠不夠的,為指導治療,還應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確實是胰腺假囊腫而非真性胰腺囊腫 前者大多數有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損傷史,後者一般沒有;B超,特別是CT有助於鑒別。
2.是急性胰腺假囊腫,還是慢性胰腺假囊腫 前者多由急性胰腺炎或胰腺損傷誘發,有的正處於急性胰腺炎階段,除有急性胰腺炎的表現外,血尿澱粉酶的活性增高,特別是尿中澱粉酶持續上升。慢性胰腺假囊腫多發生在慢性複發性胰腺炎的基礎上,主要表現為慢性胰腺炎症狀,如腰背疼痛,消化不良,脂性腹瀉及糖尿病征象。
3.胰腺假囊腫的大小、位置、囊內有無房隔 通過胃腸造影、B超、CT檢查不難做出判斷。還應明確囊腫與胃腸道之間的關係,精確地測出它們之間的距離。囊內無分隔的囊腫為穿刺置管引流的指征。囊腫與胃腸道之間間隙<1cm才適於做內鏡治療。
4.囊壁是否成熟 病程長短固然有參考意義,但B超與CT顯示囊壁的厚度是選擇手術時機的重要依據。
5.囊腫與胰管是否相通,胰管有無狹窄 通常急性胰腺假囊腫不一定與胰管交通,無胰管狹窄,慢性胰腺假囊腫總與胰管交通,且伴胰管狹窄,ERCP或囊腫造影檢查可提供確切證據。對於與胰管交通且有狹窄的囊腫,不應選擇外引流,否則會發生胰瘺。
6.嚴密觀察囊腫的變化 當已確定胰腺假囊腫的診斷並對上述5方麵有了明確判斷後,即可定出初步治療方案。但還應進一步動態觀察囊腫的變化,包括大小、囊壁厚度、囊內密度及是否出現囊內出血、感染、囊腫急驟增大、囊腫破裂和對周圍髒器產生壓迫等並發症,以便及時修正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