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消化道症狀,如惡心、嘔吐、腹脹、 肝區疼痛加重;乏力,黃疸。
妊娠合並甲型肝炎
其症狀與非孕婦者相同,發病較急,除有消化道症狀及黃疸外,血清學檢查中抗HAV-IgM陽性則可確診。
妊娠合並乙型肝炎
(1)有消化係統症狀
(惡心,嘔吐)及乏力,黃疸等,起病急,血清ALT升高。
(2)血清學檢測指標:
①乙肝表麵抗原(HBsAg):
為最常用的乙肝感染指標,在感染潛伏期,血清ALT升高之前HBsAg即可陽性;當HBsAg為高滴度時,則e抗原(HBeAg)也同時為陽性,臨床隻以單項HBsAg作為感染指標是不夠的,應與臨床表現及其他指標結合判斷之。
②乙肝表麵抗體(抗HBs):
為有保護性的抗體,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時,經過一段時間,出現抗HBs提示機體獲得了免疫力。
③乙肝e抗原(HBeAg):
是HBcAg的降解產物,急性感染時HBeAg的出現稍晚於HBsAg,e抗原的亞型e1,e2更反映乙肝病毒複製的活性。
④乙肝e抗體(抗HBe):
一般當HBeAg在血中消失,而後出現抗HBe,提示病毒複製減少,傳染性降低,病情多漸趨穩定。
⑤核心抗體(抗HBc):
在急性感染時,HBsAg出現後2~4周,臨床症狀出現之前即可檢出,所以抗HBC-IgM多見於感染早期或慢性感染的活動期。
⑥乙肝病毒DNA(HBV-DNA):
HBV-DNA陽性是乙肝病毒複製的直接證據及傳染性指標,HBV-DNA與HBeAg和DNA-多聚酶呈平衡關係,凡是HBeAg陽性的血中,86%~100%可檢測到HBV-DNA。
根據臨床症狀,體征,肝功能測定和血清學指標的檢測,對妊娠合並乙肝的診斷可很快明確。
應用血清學診斷乙肝病毒胎內感染應注意以下3項依據:
(1)新生兒臍血清HBsAg陽性可為參考指標。
(2)新生兒臍血清HBcAb-IgM陽性即可確定宮內感染。
(3)如有條件測臍血清,乙肝病毒DNA陽性,更可確診,但此項指標在國內尚不能推廣應用。
妊娠合並重症肝炎
二、診斷標準
起病急劇,中毒症狀明顯,黃疸嚴重。
(1)1周內血清膽紅素≥171μmol/L(10mg/dl),或每日升高≥17.1μmol/L(1mg/dl)。
(2)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較正常值延長0.5~1倍甚或更長。
(3)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嚴重者可出現肝臭。
(4)可有腹水出現甚或肝濁音界縮小。
妊娠合並甲型肝炎影響
甲肝對圍生兒的影響:根據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資料,甲肝產婦在孕中期與孕晚期的妊娠結局,圍生兒死亡率分別為42.3‰和125‰,即孕晚期圍生兒死亡率明顯升高,與上海市同年正常產婦的圍生兒死亡率14.1‰相比較,兩者有極顯著的差異,雖然無甲肝孕產婦死亡,但其圍生兒死亡率之高卻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妊娠合並乙型肝炎影響
乙肝對妊娠的影響:乙肝孕產婦的流產,早產,死胎,死產,新生兒窒息率及新生兒死亡率明顯增高,此與妊娠晚期患急性黃疸型肝炎特別是重症甚或暴發性肝炎有關,暴發型肝炎的死亡率孕婦較非孕婦為高,妊娠期特別是妊娠後期尤易發生暴發型肝炎。
妊娠對病毒性肝炎的影響:有人認為妊娠期易於產生非特異超敏反應,且孕期是處於非特異性超敏反應的準備狀態,所以在孕期發生重度或暴發性肝炎的概率顯著增加,動物實驗證明孕兔在產前和產後的急性肝壞死更加嚴重,所以近年來主張在孕早期如HBsAg滴度高的同時HBeAg陽性者可行人工流產,在妊娠晚期由於肝髒血流量相對不足,而並發肝炎之後,肝髒血流量更相對降低,因而可使肝炎病情加劇甚至成為重症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