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黃斑裂孔症狀診斷
一、症狀
本病起病隱匿,病程進展緩慢,有時在另一眼被遮蓋時才被發現。早期可無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不同期的臨床表現有所不同,常見症狀包括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等。視力常降至0.05~0.5不等,平均為0.1。用Amsler方格表可查出視物變形及中心暗點。
視功能受影響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黃斑裂孔處無視網膜感光細胞。
(2)黃斑裂孔周圍視網膜淺脫離。
(3)黃斑裂孔周圍囊樣水腫。
(4)黃斑裂孔周圍視網膜感光細胞凋亡。
眼底檢查 特發性黃斑裂孔的眼部改變主要在眼底黃斑部。多數病例伴隨玻璃體不完全或完全性後脫離。此外,由於多發生於老齡人群,常有不同程度的晶狀體混濁或晶狀體核硬化。
IMH不同時期的眼底表現各有特點。早期裂孔未形成時僅見黃斑區有黃色斑點和黃色環,有時可見玻璃體牽引和視網膜前膜存在。病情進展後形成黃斑裂孔,檢眼鏡下呈現基底為暗紅色的圓形孔洞,也可為半月形或馬蹄形,直徑不等,但多為1/4~1/2PD。若伴有裂孔周圍囊樣水腫,可表現為孔緣出現暈環。晚期有玻璃體後脫離或伴有遊離蓋。
二、診斷
經詳細的眼底檢查,尤其是在裂隙燈下用前置鏡觀察,多能確立診斷。OCT的出現為黃斑裂孔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提供了更客觀、準確的依據,成為黃斑裂孔診斷及鑒別診斷的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