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性眼眶骨折症狀診斷
一、症狀
1.眼瞼及眼眶周圍軟組織腫脹和瘀血
可在傷後幾小時內出現,上、下瞼呈青紫色,可伴有撚發音。
2.眼球運動受限
主要為上轉受限,約占77%,牽拉試驗陽性者占28%。眼球運動受限的原因為:
①眼外肌嵌頓;
②眼鈍性傷後,致該部脂肪組織水腫,常伴靜脈破裂出血,使纖維結締組織變得緊張,而引起眼球隨意和強製運動障礙。根據眼球運動上、下轉受限的程度判斷骨折的部位,在以上轉受限為主者,骨折部位是從眶下溝向鼻側前方走向的線狀骨折,多半是在較淺部位的骨折;在以下轉受限為主者,骨折是自眶下溝向鼻側後方走行的線狀骨折,且比較靠後的骨折;在上、下轉均受限者,骨折部位是以眶下溝為中心的大的骨折。有人根據CT掃描眶壁骨折與眼球運動障礙的關係研究結果為:眼球垂直方向運動障礙最多,占58.86%,由眶上壁和(或)眶下壁骨折引起,其中下壁占95.15%,多為中後段骨折;眶內組織脫出嚴重,水平方向運動障礙占20%,由眶內壁或(和)眶外壁骨折引起,其中內壁占77.14%。但眶內組織脫出較輕,骨折範圍大;混合方向運動障礙(如外上、外下、內上、內下等)占17.14%,主要見於內、下壁同時骨折;眼球固定占4%,見於眶尖綜合征,多伴顱腦外傷。
3.早期或晚期發生眼球內陷
平均內陷4.6mm,約占23%。原因為:
①眶骨與骨膜破裂,眶內脂肪組織經骨折孔脫入上頜竇或篩竇中;
②眶容積增大;
③眶內血腫壓迫,炎性病變使眶內脂肪發生壞死;
④眼外肌嵌頓於骨折縫中,日久眼肌縮短,呈纖維化,使眼球固定於後退位。眼球內陷常伴有假性上瞼下垂、瞼板上陷窩加深及瞼裂橫徑縮短等征象。
4.傷後發生垂直性複視
可於腫脹消退後數天出現,向上或向下方注視時複像距離增加,因下直肌、下斜肌或其筋膜嵌頓於骨折處;或眼外肌附近的脂肪和纖維組織水腫或出血而眼球運動障礙所致。也可由於眼眶變形致眼外肌失去平衡、損傷眼外肌或支配眼外肌的神經而引起複視。有此種複視症狀者約占70%。
5.眶下神經分布的皮膚感覺減退
約占23%,是因眶下溝(管)骨折致眶下神經損傷所致。
6.眼球外組織嵌頓
約占53%,主要為下直肌和(或)下斜肌或周圍組織嵌入骨折處。
7.第一眼位下斜
當向上注視時更明顯。
8.有時可出現眼眶氣腫(占12%)及球後出血(占2%)。
9.眶下區皮膚及齒齦的知覺減退或感覺異常 多是由於眶底中部骨折而損傷眶下神經所致。
二、診斷
應根據患者的主訴,分析受傷情況,進行詳細檢查。如果患者在清醒狀態,常主訴複視,尤其向上或向下注視時明顯,也可因傷後眼瞼腫脹、眼球內陷或合並嚴重的眼球挫傷、視功能下降明顯而無複視。應待水腫消失後,檢查雙眼眼球運動受限,再用牽拉試驗判斷是組織嵌頓抑或麻痹。牽拉試驗應做垂直和旋轉運動;或用2個有齒鑷分別夾持角膜外緣處做提拉眼球試驗以及陷入試驗。若牽拉試驗陽性,多因眼外肌或眶內組織嵌頓所致;若運動不受限,牽拉試驗陰性,多因損傷運動神經或眼眶出血、水腫所致。檢查時可通過此試驗判斷眼球運動受限的程度,也可預測眼球內陷矯正術的效果,最理想、最準確的檢查即是X線拍片和CT掃描片。CT掃描可采用眼眶軸位及冠狀位,掃描層厚為5.0mm或2.0mm,層間距為5.0mm或2.0mm,采用骨窗及軟組織窗觀察,再結合臨床特點不難做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