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損害分多發或單發。
1.多發性毛發上皮瘤呈顯性遺傳性良性腫瘤皮損,為多發性,表麵光滑稍透明的堅實性丘疹或結節。單個皮損直徑2~4mm,呈肉色或淡紅色,其中央輕度凹陷。常成群但孤立存在。皮損好發生於顏麵,特別是上唇附近,鼻旁溝和眼瞼,其他部位如頭、頸和軀幹亦可發生。皮損發生於兒童或青少年,女性多見。
2.單發性毛發上皮瘤為非遺傳性腫瘤 較多發性毛發上皮瘤少見。常發生於顏麵,但也可以發生頭部、頸部、軀幹、上臂和大腿,皮損為堅實性肉色隆起結節,常小於2cm。多見於兒童或青年。有時可見巨大孤立性毛發上皮瘤,皮損直徑可達數厘米,常發生於股部或肛周。多見於中老年人。
單發性毛發上皮瘤的皮損,為堅實性肉樣隆起結節,常小於2cm。多發於毛發上皮瘤,表麵光滑稍透明的堅實性丘疹或結節。結合病理檢查即可診斷。
二、診斷
本病的多發型在臨床上有一定特點,為多發、對稱、正常皮色的小結節或丘疹。好發於麵部,開始見於兒童或青年,有家族發病傾向。皮疹持續存在無變化,但可慢慢發生新疹。單發型者臨床無特征,需要作病理檢查才能確定。
本病臨床上應與Pringle病(即結節性硬化病)、汗管瘤、基底細胞痣綜合征等鑒別。臨床上鑒別有時困難,但結節性硬化症常有其它合並症,對鑒別診斷有幫助。汗管瘤主要發生於眼周圍,並可發生於頸部、前胸、後背,通常損害較小,大小比較一致。基底細胞痣綜合征也有發生於麵部者,但該病無好發部位,並能早期破潰,且常可伴發骨骼及中樞神經係統異常。如作病理檢查,則鑒別更為可靠。病理上應與角化性基底細胞癌、結節性基底細胞癌、毛發腺瘤及毛囊瘤等鑒別。
單發型毛發上皮瘤常誤為無色素的皮內痣,因其臨床上無特殊表現,因此應作病理檢查。但在病理檢查時,鑒別診斷也會遇到困難,特別是角化性的基底細胞瘤,個別視野幾乎無法區別,需要全麵觀察,才能診斷。在Gray等的病例中約有30%以上的標本,開始時誤診為基底細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