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法洛四聯症一般治療
一、治療
1、一般護理
平時應經常飲水,預防感染,及時補液,防治脫水和並發症。嬰幼兒則需特別注意護理,以免引起陣發性缺氧發作。
2、缺氧發作的治療
發作輕者使其取胸膝位即可緩解,重者應立即吸氧,給予普萘洛爾(心得安)每次0.1mg/kg靜注,或去氧腎上腺素(新福林)每次0.05mg/kg。必要時也可皮下注射嗎啡每次0.1~0.2mg/kg。糾正酸中毒,給予5%碳酸氫鈉1.5~5.0ml/kg靜注,以往常有缺氧發作者,可口服普萘洛爾(心得安)1~3mg/(kg·d)。平時應去除引起缺氧發作的誘因如貧血、感染,盡量保持患兒安靜,經上述處理後仍不能有效控製發作者,應考慮急症外科手術修補。
3、手術治療
近年來外科手術不斷的進展,本病根治術的死亡率在不斷下降。輕症患者可考慮於5~9歲行一期根治手術,但稍重的患兒應盡早行根治術。年齡過小的嬰幼兒可先行姑息分流手術,對重症的患兒也宜先行姑息手術,待年長後一般情況改善,肺血管發育好轉後,再作根治術。目前常用的姑息手術有:鎖骨下動脈-肺動脈吻合術(Blalock-Taussig手術),上腔靜脈-右肺動脈吻合術(Glenn手術)等。
(1)手術適應證:
臨床症狀較輕者,可等待至5歲後施行根治術。在嬰兒期,如缺氧嚴重,屢發呼吸遭感染或昏廄,可先行姑息性分流術過渡,待長大些再行根治術;有條件也可逕行根治術。
(2)手術方法
A、分流術:
手術的目的是增加肺循環血量,改善缺氧。常用的有兩種:
①鎖骨下動脈—肺動脈吻合術:適用於幼童;如掌握顯微血管外科技術,亦可用於嬰遊離出左鎖骨下動脈,於胸頂部切斷,結紮遠端,翻下近端,與肺動脈作端側吻合;
②主動脈—肺動脈吻合術;適用於鎖骨下動脈過於細小的嬰兒。在升主動脈後外側壁和右肺動脈前壁之間,或降主動脈和左肺動脈之間作側側吻合術,使主動脈直流分流至肺動脈。吻合口徑不可超過4mm,但難以掌握,術後常因分流量過多引起肺水腫。
B、根治術:
應盡可能采用此手術方法。如左心室過小,容量<;25ml/m2或左、右肺動脈直徑之和小於橫膈水平降主動脈的直徑,則病人難以承受此手術。建立體外循環後,切開右心室前壁,切除壁束和隔束或纖維膈肌環,顯露室間隔缺損。用滌綸織布片縫補,避免縫及沿下緣走過的傳導束。然後殖通腩動脈口狹窄:瓣膜狹窄可作瓣膜切開術;漏鬥部狹窄除切除局限性肥厚纖維肌肉外,常需用心包或織布擴大縫補流出道。瓣環或肺總動脈狹窄,如在小兒直徑<;1cm,成人<;1.5cm,則應縱行切開,然後用適當大小的心包片或滌綸織片縫補擴大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動脈。術後症狀可明顯減輕或消失,體格發育和體力活動恢複正常。低心排血症常是術後嚴重並發症和死亡主要原因。
二、預後
未經治療者的預後差,平均壽命為15歲左右。TOF的預後取決於右心室流出道狹窄的程度、側支循環的數量及右向左的分流量。如右心室流出道狹窄輕,無缺氧發作,5~6歲時才出現蹲踞的患兒多能存活至20~40歲。
未經手術治療的極少數病例雖然可能生存到40歲以上,但絕大多數病人在童年期死亡。據Bertranou等的資料,66%可生存到1周歲;49%生存到3歲;24%生存到10歲;而20歲時仍生存者則僅在10%以下。常見的死亡原因有血缺氧引致的腦血管意外,腦膿腫、心衰、感染性心內膜炎等。肺動脈閉鎖的病例預後最差,由於肺的血供主要依靠動脈導管,動脈導管閉合時則可因嚴重血缺氧引致死亡。出生後1年內死亡率為50%,3年為75%,10年為92%。但如體循環與肺循環之間側支循環豐富,則可延長生存期。
四聯症根治術的手術死亡率較過去逐漸降低,現約在5~10%左右。影響外科療效的因素有手術時年齡、體重、紫紺程度、血紅蛋白含量、紅細胞壓積、右心室流出道狹窄病變類型、肺動脈,肺動脈瓣環和左心室發育情況;是否曾施行體肺分流術;根治術時是否需應用跨瓣環織片或帶瓣管道;心內畸形糾治是否妥善,是否合並其它心髒血管先天性畸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