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脊索瘤一般治療
顱內脊索瘤西醫治療
一、治療:
脊索瘤解剖位置深在,手術暴露困難,加之起病隱匿,病程較長,病人來診時腫瘤已經廣泛侵犯顱底,因此手術難度較大。由於脊索瘤對放射線不敏感,常規放療通常隻起到姑息性治療的作用,放射外科的長期療效仍不明確,因此,手術仍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
1.外科手術:由於次全切除腫瘤的5年生存率較活檢者長,因此應盡量切除腫瘤。近年來許多學者仍致力於各種手術入路的選擇以求全切腫瘤,神經導航的應用也利於提高腫瘤全切率。但是,迄今沒有一種手術入路適用於全部脊索瘤,一些脊索瘤還需多種手術入路的聯合應用。在選擇手術入路時應考慮下列因素:腫瘤部位、術者對各種可供選擇入路的掌握程度、手術組的經驗和配合、顱頸穩定性等。大多數脊索瘤位於硬膜外,少數可破壞硬膜,長入蛛網膜下腔。因此,位居中線的脊索瘤可選用中線手術入路,如經口-硬齶入路、經蝶竇入路、擴大額下硬膜外入路、經上頜或經顏麵入路等。偏側生長脊索瘤可用前外側硬膜外入路、後外側(經髁)入路等。枕骨髁受累者不僅影響顱頸關節的穩定性,且術後易複發,在設計治療方案時要特別注意。
2.常規放射治療:是外科治療的重要輔助治療。近來臨床研究顯示,5年生存率與放射治療的劑量有關,≤40Gy者無存活;48Gy者為75%。
3.放射外科治療:包括γ-刀、質子刀和X-刀等。特別是質子刀可采用大劑量分割治療,綜合放射外科和常規放療的優點,顯示了安全性和有效性。質子是荷電的重粒子射線,其空間劑量分布集中,使病灶獲得高劑量而周邊組織劑量低,因此適用於生長較緩慢的顱內腫瘤。Austin-Seymour總結194例術後接受質子束照射的脊索瘤和軟骨肉瘤病例,平均5年腫瘤複發控製率達76%,其中脊索瘤為64%。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1995)報道204例脊索瘤病人,其中腫瘤位顱底153例,上頸椎51例。應用常規放療和質子刀聯合,平均劑量為70.1cGy(鈷灰當量),平均隨訪54個月(8~158個月),腫瘤總複發率31%,其中局部複發95%,遠隔複發20%,複發者3年生存率44%,5年生存率5%。預後良好者69%。放射外科治療預後不良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瘤容積>75ml;②瘤體壞死>10%;③頸椎同時受累;④女性。18例兒童(4~18歲)患者,平均劑量69cGy,隨訪72個月,5年生存率68%,與成人療效相似。
4.其他治療:包括熱療、90Y局部埋藏治療及化療等,但療效不肯定。
二、預後
按照現在的治療方法,顱內脊索瘤的預後是不良的。一般是在診斷以後3~4年內死亡,常常是因為直接損害重要神經結構所致。雖有生存10~15年的報告,卻屬少數,5年生存率據估計低於10%。
綜合近來文獻報道,外科手術和常規放療(50~60Gy)是主要療法,其中腫瘤全切除與次全切除率69%,5年隨訪死亡率34%,複發率43%。影響5年生存率與複發率的因素有:
1.腫瘤切除程度 次全切除與活檢組雖然術後均放療。但5年生存率前者為55%,後者為36%。腫瘤全切與部分切除者,5年複發率分別為16%和36%。
2.病理分型 間變型平均生存期6個月~1年。
3.年齡 兒童以間變型多見,因此年齡越小,越易複發和向遠處轉移,如肺、骨骼係統、淋巴結、肝和皮膚等。
4.放療 術後放療或放射外科可延長生存期,延緩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