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關節炎一般治療
創傷性關節炎西醫治療
(1)非手術治療:
①矯正畸形,防止關節軟骨退變:創傷性關節炎是骨折移位和關節軟骨骨折的晚期並發症,所以晚期出現畸形可由畸形愈合造成,也可以是正常愈合後發育障礙所致,應對那些易出現畸形愈合的骨折部位及其移位方式十分熟悉。如股骨粗隆骨折,遠端內移位引起髖內翻畸形;脛骨平台骨折,致膝內(外)翻畸形等。這些好發部位的共同特點是近關節,但並非所有近關節的骨折都容易出現畸形愈合和晚期創傷性關節炎等並發症的發生。
骨折的愈合過程不僅取決於局部的條件,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人為因素的幹擾。為排除可能出現的幹擾因素,以保證骨折愈合過程的正常進行,必須早期矯正導致創傷性關節炎的各種畸形,特別是在骨折的治療中,應多考慮其未來的後果和功能影響的大小,將旋轉移位和成角移位縮小到最低限度。凡是進入關節的骨折或脫位都應盡量達到解剖複位,防止或降低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病率。
②藥物治療:藥物的輔助治療可以減輕症狀,目前臨床常用的消炎鎮痛藥頗多,但比較安全的是阿司匹林,具有鎮痛及抗炎作用,並且有人發現阿司匹林在實驗條件下,可以防止家兔發生退行性變作用。通常應用中等劑量為宜。另外,緩解疼痛的藥物還有雙氯芬酸鈉/米索前列醇(奧濕克)、雙氯芬酸(扶他林)等,對緩解症狀有特效。近年文獻報道,長期服用鎮痛劑可加劇關節炎的病變,故不宜長期服用,隻在關節症狀發作時服用,症狀緩解時即應停止服用。應禁用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關節炎,因皮質激素能抑製關節軟骨內蛋白多糖合成。
③理療:在物理因素作用下,人體組織產生的組胺、類組胺、乙酰膽堿和溫度、離子濃度等的物理改變。對人體機能起到調節的作用,並發生生物、化學等變化,使組織局部產生生理效應,從而起到治療與預防作用。
A.直流電療法:直流電是方向不變的電流,應用直流電作用於機體以達到治療目的的方法稱為直流電療法。當電流通過人體時,體內各種離子發生移動,因其離子移動方向不同而產生離子濃度的變化,繼而引起細胞滲透性、興奮性等一係列改變。由於毛細血管擴張和管壁滲透性增加,改善了血液供應和營養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提高了組織細胞的生活能力,有利於促進滲出性炎症的消散和吸收,促進骨質生長旺盛。
B.紅外線療法:由太陽光譜中從波長760nm~400µm部分,用於治療疾病的一種不可見光線,主要是由熱光源產生。因熱力的作用,可使組織溫度升高,新陳代謝旺盛,提高組織再生能力和組織細胞活力,加速炎症產物及代謝產物的吸收、排泄,能降低神經末梢的興奮性,對肌肉有鬆弛作用,可解除肌肉痙攣或血管痙攣。
C.超聲波療法:超聲波是指頻率在20000周/秒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聽覺反應的機械振動波。通過機械作用、化學作用、溫熱作用,引起細胞波動而顯示一種微循環的按摩作用。這種作用可使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得到改善,對組織營養和物質代謝均有良好影響,提高組織再生能力。
D.磁療法:磁療就是利用磁場作用於機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磁與電是密切相連的,一切生命現象,如神經衝動的傳導。肌肉的運動,大腦的活動等均與機體內電子的傳動或離子的移動有關。磁場或電場可影響離子或電子的運動方向和速度,因此磁場可以引起生物電的質和量的變化。當磁場作用於人體時,還可在人體內產生微電流,達到止痛、消腫等作用。
(2)手術治療:
①關節清理術適用於關節內有遊離體,邊緣骨刺比較明顯,但關節負重麵尚比較完整的病例。
②截骨術適用於明顯的膝內、外翻和骨折明顯成角畸形愈合者,通過截骨可以減少骨內壓力,矯正重力線,並使比較完整的關節麵承擔更多的體重負荷。
③閉孔神經切除術適用於髖關節疼痛,但關節麵破壞較少者,因髖關節受閉孔神經、股神經和坐骨神經三重支配,而內收肌受閉孔神經和股神經的雙重支配,所以切除閉孔神經不會使髖關節完全失去神經的控製,內收肌也不致全部癱瘓,並能使關節疼痛有明顯改善。
④關節融合術適用於單發的下肢負重關節,關節破壞嚴重而又比較年輕,需要從事行走或站立工作的患者。
⑤關節成形術適用於疼痛嚴重,關節破壞嚴重的老年人,人工關節置換術效果比較可靠。如髖關節中心性脫位可致髖臼底部骨折或股骨頭軟骨骨折,破壞了髖關節的完整性,愈合後形成創傷性關節炎,或外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若不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必將引起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
本病晚期可出現骨質塌陷,軟骨下骨硬化。膝內側關節間隙消失,骨硬化膝關節半脫位,下肢畸形。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其病程也較長。
創傷性關節炎辨證論治
創傷性關節炎中醫治療
一、中醫偏方
(1)辨證論治:
①損骨血凝型:
主症:骨骱疼痛,痛勢劇烈,似同針刺,固定不移,動則加劇,功能受限,少氣自汗,舌質暗或有瘀斑,脈弦緊。
主症分析《雜病源流犀燭》曰:“忽然閃挫,必氣為之震,因所壅而凝一處,氣運乎血,血本隨氣以周流,氣凝則血亦凝矣,夫至氣滯血瘀,則作腫作痛,諸變百出”。由暴力或扭捩、閃控,或慢性勞損過度,致筋損骨傷,血瘀氣滯,不通則痛,故骨骱疼痛,痛勢劇烈,刺痛有定處;損傷後傷血耗氣,故少氣、自汗,血瘀停滯,則舌有瘀斑,脈弦緊。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藥:身痛逐瘀湯加減。
秦艽3g,川弓6g,桃仁9g,紅花6g,甘草6g,羌活3g,沒藥6g,當歸9g,五靈脂6g,香附6g,牛膝9g,地龍6g。
加減:若久痛不愈而下肢麻木者,可加地鱉蟲、烏梢蛇、蜈蚣等以搜風通絡;若筋脈拘急,僵硬不適,可加五加皮、伸筋草;若肢體沉重加蒼術、薏苡仁、防己以祛除濕邪。
②肝腎虧虛型:
主症:關節酸痛,活動受限。綿綿不休,夜重晝輕,麵色無華。偏於陰虛者,常伴心煩失眠,口燥咽幹,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細。偏於陽虛者,伴精神委靡,神疲氣短,手足不溫,小便清利,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主症分析: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盈,則筋骨勁強,關節滑利,運動靈活。腎虛則精少髓空,脈絡失和,骨失榮養,致關節疼痛、僵硬。由於陽氣不足,不能溫煦,則手足不溫,麵色蒼白;陽氣虛弱,陰寒內盛,故小便清利;其舌質淡,脈沉細無力,屬於陽虛的外候。陰虛生內熱,故現咽幹煩熱之證。
治法:補腎壯骨,益氣活血。
方藥:固腎健步湯。
熟地30g,狗脊20g,川牛膝20g,木瓜18g,製馬錢子2g,當歸30g,白芍30g,醋延胡索15g,甘草9g。
加減:寒勝痛劇加製川烏、製草烏各9g;濕勝重著去熟地,加白術、薏苡仁;風勝明顯加青風藤、獨活;有熱加白花蛇舌草、敗醬草;病久者加蜈蚣、全蟲;氣虛加黃芪;腎陽虛者加淫羊藿、杜仲。
③外邪客犯型:
主症:多有受寒濕病史,腰膝冷痛,局部沉重,自覺發涼,得溫則減,遇陰雨加劇,關節活動受限,舌淡紅、苔白滑,脈沉緩。
主症分析:多冒雨涉水,或久居潮濕之地,致寒濕停留,經脈痹阻,氣血運行失暢而成本病。如寒邪甚於濕邪,則腰膝冷痛明顯;濕邪甚於寒邪,則重著明顯;天氣陰雨時寒濕更盛,因而痛勢增劇;寒濕內阻,邪淫肌肉筋脈,則身重困倦;寒濕內停,陽氣被遏,則舌苔白滑,其脈沉為寒邪內盛之征,脈濡緩為濕邪內盛之象。
治法:散寒祛濕,溫經活絡。
方藥獨活寄生湯加減。
獨活15g,桑寄生15g,秦艽9g,防風9g,細辛3g,當歸12g,芍藥9g,川弓9g,幹地黃9g,牛膝9g,人參9g,茯苓2g,桂心6g,甘草6g。
加減:寒邪偏重者,加製附子以祛寒;濕邪偏重者,去地黃,加蒼術、薏苡仁以祛濕;關節變形,肢體拘急者,加白花蛇、烏梢蛇以舒筋通絡。
創傷性關節炎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臨床常見的一組綜合症狀。因本病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同骨關節炎相似,所以文獻中單獨報道本病者較少。其理論研究、臨床研究、藥物研究等方麵,與骨關節炎相同,故不重複文獻綜述。
(2)綜合治療:
①針灸療法:針灸是中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研究如何運用針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門科學。針刺是在人體的特定部位上給予一定的刺激,激發經絡之氣,來調整機體的功能,或刺放淤血,從而使機體恢複健康的措施。灸法則是采用艾絨等各種藥料以燒灼,熏熨體表的一定部位,以溫熱的刺激,來防治疾病的方法。《靈樞·官能》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虛證用補,實證用瀉。熱證宜淺,刺速出針,寒證當留針,陽氣虛不能上升用灸法,絡脈瘀血用瀉血法等,引起經絡係統的強烈反應,既可活血通絡、行氣止痛,又可益腎養血、強筋壯骨。現代研究表明,針灸的作用可引起體液、血液、淋巴液、營養物質循環加快,組織機能發生某些變化,使症狀逐漸消失。本病采用此種治療方法,正是為了消腫止痛,加速受累關節的代償和修複。臨床具體應用時有循經取穴和局部取穴兩種方法。根據寒熱虛實,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靈活運用。
②推拿療法:下肢取臥位,暴露肢體,蘸傷油膏或舒筋藥水推拿。可用提、揉手法,由肢體近端至遠端,反複數遍,手法由輕到重,直至患者有酸脹感為度。然後,根據肢體不同部位,用指尖點按穴位,如下肢取環跳、承扶、足三裏、承山等穴位。繼而做患肢各個方向被動活動,最後用揉揀法,在患肢來回旋行數次而結束。
③外治療法:
A.外敷藥:膏藥是外用藥中一種特有的傳統劑型,其功用是由其藥理作用和物理作用相結合而成。常溫下較硬,加熱則變軟而黏稠,敷貼患處,能固定患部位置,也可在經絡循行部位的重要穴位上外敷,即能消腫化瘀,又可通絡止痛,應用方便,藥效持久。常用傳統藥膏很多,如鎮江膏、東方活血膏等。
B.熱敷療法:如熱敷靈,選用溫經祛寒、行氣活血止痛的藥物,一方麵借熱力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另一方麵通過藥物達到瘀散痛消,關節活動靈便之目的。
C.熏洗療法:活血止痛散(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經驗方)。當歸尾、紅花、蘇木、白芷、薑黃、威靈仙、羌活、五加皮、海桐皮、牛膝、川楝子、茯苓等各15g,乳香6g,花椒9g,透骨草30g。煎湯熏洗患處,2次/d,每次40min。本方有疏通關節筋絡,疏導流通氣血,活血止痛的作用,尤其對關節僵硬,酸痛麻木者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