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關節炎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
1.暴力外傷 如墜壓、撞擊等造成骨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等,使關節麵不平整,從而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
2.承重失衡 如關節先天、後天畸形(如膝內、外翻,踝關節傾斜,腫瘤等)和骨幹骨折成角畸形愈合,使關節負重力線不正,長期承壓處的關節麵遭受過度磨損與破壞。
3.活動、負重過度 如某些職業要求肌體的某些關節活動頻繁或經常采取某種特定姿勢,或重度肥胖,或截肢後單側肢體承重等,均可造成積累性損傷,導致相應關節的關節麵的過度磨損和破壞。
二、發病機製
1.西醫發病機製
本病是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承重失衡,活動、負重過度等,使關節麵不平整,從而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
本病屬骨關節疾病,可發生於多個關節,呈慢性病變過程。其病理主要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及其繼發的軟骨增生和骨化,引起關節間隙進行性變窄,關節邊緣有骨刺形成,軟骨下骨質可有囊性變。
2.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腎氣不足、風寒濕邪侵入骨骼,或跌仆閃挫,傷損骨骼,以致氣血淤滯,運行失暢,久而形成骨痹。
(1)損骨血凝:由外傷或勞損導致筋骨損傷。骨節交會之處為關節,大筋聯絡關節,小筋附於骨外。所以跌打損傷,輕者傷筋,重者則傷筋損骨,血瘀腫脹,壅閉不通,故疼痛而發病。
(2)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盈,則筋骨勁強,關節滑利,運動靈活。肝腎同源,肝陰和腎陰相互為用。因此,筋脈和同,骨髓堅固,骨正筋柔。若肝血腎精漸虧,氣血不足或患者傷及肝腎,致使筋骨失養而發病。
(3)外邪客犯:起居不慎,冒風受寒,坐臥冷濕之地,或涉風冒雨,或身勞汗出,衣著濕冷等皆可導致風寒濕客犯。風寒濕客犯經絡,經脈痹阻,氣血不通,筋骨失養而發病。誠如《濟生方》雲: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