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斷肢再植(斷肢再植 )

別名: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63%
多發人群:
所有人群
發病部位:
上肢 下肢
典型症狀:
肢端缺血
並發症: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器官移植 骨科 外傷科
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

斷肢再植治療?

斷肢再植一般治療

 斷肢再植西醫治療

  一)清創時對各種組織的處理

   1.皮膚

 按一般原則洗淨皮膚及傷口。環形切除皮緣,去除多少應根據傷情,撕脫或挫傷的皮膚應完全切除。

  2.肌肉、肌腱

 嚴重損傷的肌肉應予切除。肌腱較堅韌,多數為表麵汙染,切除要慎重,一般隻切除斷端末端。對不需縫合的肌腱如指淺屈肌腱,應多切除一些,以預防術後粘連。

  3.神經

 修複神經是恢複肢體功能的重要環節。不可輕易切除神經組織,以免影響對端吻合。神經一般也是表麵汙染,洗淨後暫不切除傷部,待縫合時再決定去除多少。對挫傷未斷的神經,慎勿切斷,觀察恢複或二期處理。

  4.血管

 在斷肢的平麵,根據解剖,找出擬吻合的動、靜脈,隻剪除汙染較重部分,待吻合血管時再作進一步清創,用小動脈夾夾住斷裂端或細線結紮、止血並作為標誌。

  二)斷肢灌注

  清創後再對斷離肢體進行灌注。先用肝素生理鹽水,再用新鮮肝素血液。在斷手用血約50毫升,在小腿及前臂可用血200毫升。其效用有:

   1.衝出代謝產物及小血管中的凝血塊

有利於提高血管吻合效果和減少中毒現象。

  2.擴大痙攣關閉的小血管和毛細血管網

恢複毛細血管的虹吸作用。

  3.用肝素血灌注

可提供斷肢營養,延長離體組織生存時間。

  4.可以判斷斷肢血管網的流通情況

斷肢血管正常時,灌注後凹陷的指(趾)腹很快飽滿,靜脈斷端有回流液體。如斷肢血管網受損,則灌注液體很快自斷肢斷麵流出或不能注入。注意灌注壓力要適當。

  三)骨關節的處理

   1.縮短骨端

 主要目的是為了清創和便於神經、肌腱和血管的修複。去除多少應根據組織傷情決定。但至少要達到神經及肌腱能對端吻合,以及縫合皮膚時沒有張力。

  2.骨折固定

 固定骨折時盡量少剝離,盡量不用鋼板等較大異物,以免骨折不連接和感染後不易控製。一般宜用髓內釘或克氏針、螺絲釘固定,骨膜剝離少,愈合較快。

  (1)前臂尺橈骨骨折宜用鏽鋼針(釘)作髓內固定。

  (2)斷腕 腕關節多已破壞,可鋸去部分尺、橈骨,尺骨宜短1厘米,以利恢複前臂旋轉功能。如作腕關節融合術,可將舟骨去除軟骨麵後與橈骨融合於腕功能位,縫合關節囊,可保留部分腕部活動功能。

  (3)遠側斷掌 一般有掌骨頭骨折,應盡可能保留關節麵,修整骨端後,用克氏針暫時固定示指及小指近節指骨於相對掌骨,以恢複手的支架。2~3周後拔去克氏針以恢複掌指關節的活動,切不可融合掌指關節。

  (4)小腿中下部斷肢 如脛骨為斜形或修整後形成斜形骨折麵,用二枚螺絲釘固定,或用較細的髓內釘分別從內外踝處打入脛腓骨,固定骨折。

  縫合肌腱。根據遠近側肌腱的長度,適當修整殘端,並有意識地使其長短有參差不齊,使縫合處不在一個平麵,以減少縫合處粘連,有利於功能恢複。

  在前臂、腕部和掌部斷離,準確地和較完善地縫合相對應的肌肉肌腱很重要。在掌、腕部不縫指淺屈肌,以防與指深屈肌粘連。

  3.肌腱縫合方法

 由於時間緊迫,有許多肌腱需要縫合,宜用簡單,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縫合。一般用4或7號絲線,做“雙十字”縫合法,多數取得良好效果。

  4.修複神經

 神經的恢複極為重要,是關係到再植肢體有無良好功能的問題,因此要強調在初期手術中妥善地修複。如神經長度不夠,可適當遊離、屈曲關節或神經移位,以求達到對端吻合。吻合前要求將神經用利刀每次切除少許,直到正常組織切麵。如神經缺損較大,則以能做到對端吻合為主,即使斷麵不夠健康也可接受。

  四)動脈和靜脈的修複

 作好血管修複是肢體能否成活的關鍵。

   1.首先應作好血管本身的清創

 挫傷部分表現為栓塞,內外膜下有血斑和內膜分離等,都應切除。血管修複固然以對端吻合最好,但如保留損傷部分,將造成該處血管栓塞而失敗,應完全去除病變部分,不應姑息。如血管清創後缺損過大,可采用自體靜脈移植,效果良好。

  2.移植靜脈的管徑問題

 宜根據肢體損傷部位,選擇健肢小腿或股部的大隱靜脈移植,如損傷血管較粗,應取用上部大隱靜脈,用生理鹽水擴張至需要的管徑。

  由於靜脈瓣向心開放,注意移植於動脈時要倒置,移植於靜脈時要順置,不要弄錯。

  3.縫合方法

 如修複的血管管徑較大(2mm以上),可采用二或三褥式定點連續縫合法。褥式定點隻縫少許血管的全層,不致造成管徑的縮小,可使內膜對合較好。對管徑小的血管,如掌淺、深弓、指總動脈、靜脈,則用8~11-0尼龍線間斷縫合6~8針。

  4.縫合材料

 可用7~9-0尼龍線或人發作縫合材料。通過實驗和臨床實踐證明,用頭發縫合2mm以上管徑的四肢血管,創傷和反應很小,操作方便。

  5.修複動、靜脈的比例

 在正常情況下,肢體在不同平麵多由1~2條動脈供血,由數條較大靜脈和許多小靜脈及淋巴管完成回流。斷肢再植後,往往有靜脈回流不足,出現供血與回流的不平衡。盡管術後靜脈側枝循環係統建立較快,能逐漸解決供血與回流的矛盾,但早期若回流不足,將引起斷肢腫脹,甚至造成失敗。因此應盡可能修複較多的靜脈。有時斷肢可修複的靜脈較少,為了保持相對的平衡,防止斷肢嚴重腫脹,在保證遠側有足夠動脈血液供給條件下,可隻縫合一條動脈。

  修複血管時,血管腔內不時用少量肝素溶液衝洗。

  6.鬆放動脈夾時間

 修複動脈和靜脈的順序不拘,但最好先吻合靜脈,力戒縫合動脈後,不等修複靜脈就立即鬆放動脈夾,雖然暫時斷肢變為紅潤,得到循環,但因沒有靜脈血回流,致使殘端出血很多;由於凝血作用,殘端漸漸不出血,而動脈阻力漸大,以致完全栓塞。

  在前臂,宜在修複一條動脈二條靜脈後鬆放小動脈夾,觀察血流情況。酌情可繼續修複其它靜脈和另一條動脈。腕部以上,尺、橈動脈有一條動脈和兩條靜脈通暢,足可供給斷肢循環。但在斷掌遠側,血管徑小,應盡量吻合指總動脈及手背靜脈後同時鬆放動脈夾。循環恢複後,及時縫合皮膚保護,有利於防止血管痙攣與栓塞。否則,在縫合其它小血管過程中,使已縫合好的小血管容易因騷動和暴露而痙攣、栓塞。

  修複血管完畢鬆動動脈夾後,用濕紗布輕壓血管吻合處,止血後應認真檢查血管吻合處情況及斷肢遠側血液循環的恢複情況。如有漏血,可繼續用紗布輕壓即可;如漏血較多,應補縫1~2針。如有血栓,應及時處理,必要時重新吻合或作靜脈移植。

  7.血管痙攣的處理

 如血管痙攣而無栓塞或斷裂,可用小動脈夾夾住痙攣的兩端,用針頭穿入管腔,加壓注入生理鹽水,使其擴張,即可克服。在動脈斷端痙攣時,可用小動脈夾夾住痙攣段以外的部分,將平頭針從斷端放於管腔內,用手捏住斷端,向痙攣段推入生理鹽水,使其擴張。在血管壁或斷端滴入1~2滴罌粟堿,解痙效果明顯。

  8.縫合皮膚

 血管修複成功後,應盡快用良好的皮瓣覆蓋。如有皮膚缺損,應用遊離植皮。如縫合張力大,不可勉強縫合,以免影響肢體循環。

  9.引流及外固定

 由於傷情嚴重,傷口汙染,滲出物多,應在不同處放2~3根橡皮引流條,用較多鬆軟敷料包紮,石膏托固定。48~72小時更換敷料,拔除引流條。

  五)術後處理

   1.密切觀察全身情況

注意有無中毒、感染及腎功能衰竭等現象,及時發現與處理。

  2.肢體位置應稍高於心髒平麵

觀察肢體腫脹、顏色、毛細血管充盈反應、溫度及脈搏情況。如斷肢不甚腫脹而溫度驟降3~4度以上,常表明有部分動脈梗阻,應立即手術探查處理。術後要注意保持室溫在22~25℃。如室溫過低,寒冷刺激可引起血管痙攣。

  3.切開腫脹皮膚減張問題

 應盡量避免切開,注意預防措施,即多接一些靜脈。如腫脹嚴重,有些紫紺而循環尚好時,可考慮切開減張。

  4.功能活動

 術後2~3周拔出臨時固定鋼針,練習手指、掌指關節被動活動,6周後在遠側斷掌應去除外固定,不斷練習指間關節、掌指關節活動。並適當練習腕關節及前臂旋轉活動。小腿或足斷肢,應注意固定足部於功能位,注意防止足蹠屈、內翻等畸形。

  5.抗凝劑的應用

 修複血管時局部應用肝素,要認真過細地完善地修複血管,防止血栓形成。不用全身抗凝劑。如果血管清創不足或血管縫合不完善,雖然使用全身抗凝劑,並不能防止血管栓塞。

  6.再次手術和功能鍛煉

 再植成功後,由於組織創傷反應,局部製動,肌腱、神經周圍都有疤痕粘連。如功能恢複較差,應考慮二次手術鬆解粘連,並加強活動,往往能改進肢體功能。

  在掌指關節僵硬,影響手的握拳功能時,應早期活動防止僵硬;如已發生,可切除部分關節囊分離粘連,及時活動。

  如神經未修複,在關節活動恢複後,應探查縫合。如缺損過大,對粗大神經移植效果不佳,但指神經移植效果較好。如兩條神經缺損均很大,不能修複時可考慮利用一條移植修複另一條,如以尺神經殘段修複正中神經,腓總神經殘段修複脛神經。

  斷肢再植後,手內肌往往恢複不佳,如大魚際肌未恢複不能對掌,可作拇指對掌成形術。

  骨折延遲連接與不連接,應及時處理,進行手術植骨及內固定,以利肢體功能恢複。應該認真做好隨訪工作,指導傷員長期堅持鍛煉,不斷改進肢體功能。

  總之,對斷肢再植工作,應在保證傷員完全的前提下,接活有功能的肢體。掌握好手術的順序和方法,必需過細地做好清創術。處理好骨與關節損傷,修複肌肉、肌腱等軟組織,對端吻合神經,修複好動脈和足夠的靜脈,以及縫合皮膚,必要時植皮消除創麵。做好術後治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直到傷員恢複健康,肢體恢複功能。

斷肢再植相關醫生

更多>

  • 江蓉星,主任醫師
    江蓉星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骨科

    擅長疾病:骨關節炎、筋傷、內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折、脫位、骨質疏鬆、各種骨病及其痛症。擅用經方與驗方辨證治療疑難雜症。

  • 周學龍,主任醫師
    周學龍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仁愛分院 骨科

    擅長疾病:擅長治療1.脊椎性疾病:如頸(腰)椎骨質增生、各類頸肩腰腿痛、頸(腰)椎間盤突出症,強直性脊柱炎;2.脊柱相關疾病:如頭昏頭痛、胸悶心悸、腹痛胃脹、泄瀉便秘、陽痿早泄等;3.骨關節疾病:如四肢骨折、關節脫位、股骨頭缺血壞死等;4.陳舊性軟組織損傷:如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足跟痛等。

  • 湯勇智,主任醫師
    湯勇智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清遠市人民醫院 骨科

    擅長疾病:頸肩腰腿痛、椎間盤突出、脊柱脊髓損傷、脊柱結核、腫瘤、畸形、骨關節炎、股骨頭缺血壞死等方麵疾病的診治,並且在脊柱、關節微創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 何升華,主任醫師
    何升華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深圳市中醫院 骨科

    擅長疾病:精於中醫正骨手法,中西醫結合診治骨傷科疑難病症,股骨頭壞死、骨質疏鬆症治療。擅長脊柱外科、創傷骨科、骨關節微創外科手術治療,經皮椎間孔鏡(PELD)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MED微創治療頸、腰椎退變性疾病,脊柱脊髓神經損傷手術治療,肩、膝關節鏡手術,肩、髖、膝人工關節置換術,骨盆、髖臼骨折及關節內骨折微創手術治療。

斷肢再植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