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小兒感染性休克(小兒感染性休克 )

別名:
小兒敗血症休克,小兒膿毒性休克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20%
多發人群:
兒童人群
發病部位:
全身
典型症狀:
少尿 四肢發冷 皮膚蒼白 血壓下降 心音低鈍
並發症: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兒科 急診科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小兒感染性休克治療?

小兒感染性休克一般治療

  一、治療

  根據“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療原則是治療原發病和糾正髒器低灌注並重。以維持氣道通暢、保證組織氧合、積極消除休克直接病因或誘因、糾正血流動力學異常為休克初始治療目標。休克治療時常需要建立2條以上的靜脈治療通路。

  1.液體療法是臨床早期治療休克最重要的措施,準確地運用液體療法常可使早期休克患兒轉危為安。臨床醫師應通過自己實踐,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避免公式化輸液方法。

  (1)國內傳統的擴容原則和措施:常以中毒性痢疾休克為例,原則是一早二快三足量,分快速(首批)、繼續、維持三階段。

  ①首批快速輸液:30~60min內靜脈快速輸入10~20ml/kg等張含鈉液體。如2∶1液、碳酸氫鈉液或生理鹽水。

  ②繼續輸液:根據估計的脫水程度或首批快速輸液後反應,繼續按每批10~20ml/kg靜脈輸液,一般給予2~3次,直至休克基本糾正。此階段除床邊監測尿量、心率、呼吸和血壓外,應酌情對血常規、血氣、血生化和凝血功能進行監測。

  ③維持輸液:指休克基本糾正後24h內輸液。一般按正常生理需要量。70%給予,即50~80ml/kg,可給含鉀的維持液。

  (2)關於液體療法的一些具體問題:

  ①快速擴容:因額外丟失(吐、瀉、出血或體腔內滲出)或入量不足存在低血容量因素的原發性休克患兒,必須按低血容量休克給予快速擴容。體格檢查和插導尿管尿量監測即可有效估計脫水程度。必須盡快建立靜脈通路,必要時先給予骨髓輸液。且勿因尋找或配置某種特定液體而耽誤時間。主管醫師必須明確告訴護士輸液泵應設定的速度,並隨時調整;不能立即獲得輸液泵時,應進行靜脈推注。一般以每10~30分鍾10~20ml/kg速度進入,最多重複3次。如擴容總量達50~100ml/kg以上,需行有創動脈血壓和Doppler心髒B超動態心功能監測,以利對休克發病機製作進一步分析。此時對毛細血管滲漏引起的體腔積液(如腹腔、胸腔、心包腔)和隱匿性出血應提高警惕。

  ②存在心髒功能受損時:住院治療期間發生的休克,多存在心髒功能受損,必須采取更為慎重的擴容方法。首先要仔細分析體內總液體量的平衡關係(包括細胞內、血管內和第三間隙體液分布,尤其是此時的有效循環血量),心肺功能受損程度和肺循環狀態。在此基礎上決定補液方案,邊擴容邊調整。一般補液速度、總量均應較原發性休克保守:以每10~30分鍾5~10ml/kg給予,如1~2h內擴容總量達50ml/kg以上,則須實行更有效的監測,分析病情後重新調整治療方案。特別要注意呼吸頻率和肺部囉音,X胸片亦有助心功能和肺循環狀態的監測,並應早期給予正壓呼吸支持。

  ③常規方法:先用晶體液擴容,可稀釋血液而改善微循環的血液流變學。以2∶1液為首選,也可先用林格液或生理鹽水代替,但應避免葡萄糖輸入。液體張力可根據原發病、年齡和休克程度考慮,腸道感染等存在液體丟失者用等張液、暴發性流腦或重症病毒腦炎如無額外液體丟失,因常伴腦水腫可先用1/3~1/2張力含鈉液體,院內危重症發生休克可用1/2~2/3張力含鈉液。根據血氣、電解質和血紅蛋白、血漿蛋白將膠體液和晶體液進行合理配合。小嬰兒宜選偏低張力(1/2張力左右)液體、重度休克者宜選偏高張力液體。有報道應用高張含鈉液(3%~7.5%氯化鈉)複蘇,有利於迅速改善血壓、心輸出量和消除細胞水腫,兒科尚無經驗。輸入晶體液4h後僅20%存留於血管內,所以如單用晶體液擴容,需要較多液量,但機體恢複後,滲漏出的晶體液可在較短時間內(2~3天)從體內排出。

  ④膠體液的應用:包括全血、血漿、白蛋白和各種人工合成的血漿代用品。右旋糖酐分為中、低和小分子。膠體液一般擴容效果較好,如25%白蛋白溶液4ml/kg(1g/kg),可使血容量增加20ml/kg。適當應用膠體液可以減少輸液總量,防止組織間隙過度水腫而影響氧的彌散和器官功能。一般以維持膠體滲透壓不低於20mmol/L,血細胞壓積>25%或血紅蛋白>8~10g/dl為宜。在重度感染性休克,尤其是伴有體液額外丟失或晶體液擴容效果不理想時,可首選白蛋白0.5~2g/kg,也可應用血漿。欲擴容與改善微循環同時進行時,可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4萬)。該製品缺點是偶有過敏反應、還可使血小板下降,並可幹擾血型鑒定。庫存血存在以下缺陷和危險因素:紅細胞破壞多、血紅蛋白攜氧能力下降、血小板功能受損、凝血因子下降、可引起高血鉀和低血鈣;大量破壞的細胞可形成微聚物引起血管內皮損傷,加重或發生ARDS、DIC。因此感染性休克應盡量避免輸陳舊庫血。

  (3)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研究證明pH降至7.25時,對心血管功能和血管活性物發揮作用無不利影響,因此以維持血pH>7.20為治療目標。按1~2mEq/kg,即5%碳酸氫鈉2~3ml/kg稀釋成等滲液後重複緩慢給予。如已測定血氣值,可按以下公式計算:0.3×公斤體重×BE=碳酸氫鈉mEq數。因反複多次滴注碳酸氫鈉可引起高鈉血症和高滲血症,故當劑量超過10mEq/kg時必須監測血鈉,如Na >150mmol/L應采取其他製劑或方法。

  (4)電解質異常:酸中毒糾正後可能發生其他電解質異常,主要是低鈣、低鉀、高血糖或低血糖等。

  ①低鈣血症:當Ca2 <0.9mmol/L時,應給予幹預,可用100mg/kg葡萄糖酸鈣或20mg/kg氯化鈣靜脈推注。

  ②低鉀血症:K <2.5mmol/L時按0.5mmol/(kg·h)持續靜脈點滴。

  ③高血糖:高血糖常出現在嚴重應激狀態的休克患兒。一旦應激狀態消失血糖可回至穩態,在應激未控製之前,如血糖>300mmol/L可加用胰島素。

  ④低血糖:低血糖可能發生在糖原耗竭或血糖穩態機製衰竭(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生長激素、兒茶酚胺、胰高糖素)的嬰兒休克病例。需嚴密監測血糖,並維持適宜的靜脈糖速。

  2.給氧和呼吸支持 由於休克時呼吸肌低灌注、酸中毒、電解質紊亂使呼吸肌缺血缺氧,盡管開始階段血氣顯示通氣過度,但通氣功能已處於潛在衰竭狀態。一旦稍有氣道分泌物瀦留或治療操作如穿刺、影像學檢查、體位改變等均可導致呼吸衰竭。

  早期休克患兒應立即予鼻導管或口罩給氧。重度休克應給予正壓呼吸支持:小嬰兒以鼻塞持續氣道正壓(NCPAP)為首選,要給予足夠氣流量,年長兒可選用麵罩CPAP,短期內均可選擇較高吸入氧濃度以維持氧分壓在100mmHg左右。如患兒出現明顯呼吸困難,應及時經口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務必使呼吸機與患兒自主呼吸完全合拍。 3.血管活性藥物 國內應用的血管活性藥物有三類:一為交感-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劑,主要是兒茶酚胺類藥物,多數對α、β受體均有興奮作用,其作用強弱與劑量關係密切。二類為交感-腎上腺素能神經阻滯藥,可逆轉α、β受體的異常興奮,但療效有爭議,很少單獨使用。三類為副交感膽堿能神經抑製劑,能阻滯節後膽堿能神經支配效應器上的M受體,使用廣泛。

  血管活性藥物是藥物靶效應策略在臨床應用的典型實例。

  (1)注意事項:現就此類藥物應用的注意事項敘述如下:

  ①藥物的臨床效果:是受體和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反射作用的綜合藥理效應。尤其是心率加速,不要誤認為病情加重或治療無效。

  ②此類藥物的藥動力學特點:是起效快(2~5min),10~15min達到峰效應,停止用藥後5~15min作用消失。藥物劑量效應反應明顯,但個體差異大。應用必須個體化,即尋找出該患兒在此病情階段的適宜劑量和配伍藥物。為此,應在有效擴容和鎮靜鎮痛狀態下,進行血管活性藥物劑量的調節觀察。否則不易得出正確結論。

  ③現代藥理學的受體學說:按現代藥理學的受體學說多種血管活性藥物同時應用,可能因受體被飽和或受體競爭狀態而失效。但臨床情況並非與此理論完全一致,提示該學說仍存在局限性。目前多主張2~4種此類藥物小劑量聯合應用,以獲得協同或相加效果,如血管擴張劑(酚妥拉明、硝普鈉和山莨菪堿)和正性肌力藥的聯合應用。

  ④確定起始劑量,遞增速度和最大劑量:根據病情輕重常以低~中等劑量開始,逐漸遞增。一般5~10min遞增1次,危重病例則直接應用中~高劑量。遞增劑量需根據病情嚴重度而定。一般最大劑量範圍如下: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0~25μg/(kg·min),腎上腺素2μg (kg·min),去甲腎上腺素1μg/(kg·min)。但根據臨床反應可酌情改變。如多巴胺可達30~40μg/(kg·min)。

  (2)血管活性藥物:

  ①多巴胺:多巴胺為早期休克常用藥物,劑量5~20μg/(kg·min)。劑量不同對受體的作用亦不同。小劑量:<5μg /(kg·min),存在擴張腎血管作用,5~10μg/(kg·min)主要為β受體興奮作用,>20μg/(kg·min)為興奮α受體效應。

  ②多巴酚丁胺:為人工合成兒茶酚胺,由異丙腎上腺素製成。β1效應較多巴胺強,可加強心肌收縮力。常規劑量幾乎不引起血管收縮的α受體效應。但心輸出量增加後,也可間接使腎與內髒血流量增多。用量5~20μg/(kg·min)。

  ③重酒石酸間羥胺(阿拉明):為人工合成藥物。可直接作用於α和β受體,但以興奮α受體為主,使血壓升高。劑量5~15μg/(kg·min)。

  ④腎上腺素:0.05~0.20μg/(kg·min)興奮β受體,具有正性肌力、正性頻率和擴張血管作用。0.5~2.0μg/(kg·min)以興奮血管α受體為主,使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常用於心跳呼吸驟停和心肺複蘇後休克狀態。

  ⑤去甲基腎上腺素:是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釋放的主要介質。0.02μg/(kg·min)有β1效應,但更重要的是興奮α受體,表現強力的縮血管作用,皮膚、黏膜最明顯,腎、肝、腸係膜、肌肉次之。血管收縮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壓升高。用量:0.02~0.2μg/(kg·min)。血壓穩定後逐漸減量、漸停。以往認為其副作用較多,如髒器、組織缺血,易發生腎衰與局部組織壞死。但近年來又有重新起用該藥趨勢。

  ⑥莨菪類藥物:可調節微循環舒縮紊亂,既能解除兒茶酚胺所致血管痙攣,又可對抗乙酰膽堿的擴血管作用。常用山莨菪堿(654-2):1~3mg/kg,每15分鍾靜脈注射1次,使用10次無效換用其他血管活性藥物。如麵色轉紅、肢體溫暖、血壓回升、尿量增多,則延長用藥間隔時間,每30~60分鍾1次。病情穩定後再逐漸減量。

  ⑦氨力農(amrinone)或米力農(milrinone):是非強心甙、非兒茶酚胺類強心藥,係磷酸二酯酶Ⅱ抑製劑。通過抑製心肌的磷酸二酯酶Ⅱ,提高心肌環磷酸腺苷(cAMP)濃度,使細胞內鈣濃度增高而增強心肌收縮力,且有擴血管作用。用法:負荷量0.75mg/kg,維持量5~15μg/(kg·min)。米力農作用較氨力農強4倍。在有效循環血量不足或劑量過大時,應用氨力農可使血壓下降,也有報道引起血小板下降,應給予注意。

  4.腎上腺皮質激素(簡稱激素) 目前尚無大規模激素治療小兒感染性休克的臨床多中心研究資料。雖療效不肯定,但重症休克多主張應用。亦為國內兒科治療感染性休克常用藥物之一。激素能穩定細胞膜與溶酶體膜,減少酶釋放與組織破壞;有非特異性抗炎、抗內毒素、抗過敏作用,可減輕炎症反應與滲出;還可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搏出量;增加血管壁對血管活性藥物反應;抑製前列腺素合成。近年研究顯示激素可抑製誘導型NO合酶活性和核轉錄因子NF-кB的激活,防止大量炎症因子的轉錄和翻譯。但它同時有抑製正常炎症反應、高血糖、消化道潰瘍等副作用。因此,若使用激素應遵循早期、大量、短療程的原則。常用製劑:甲潑尼龍(甲基強的鬆龍)每次20~30mg/kg,每6小時1次,1~2天停用。亦可用地塞米鬆0.5mg/(kg·d)或更大劑量1~10mg/(kg·d)。但是對於難治性休克和合並MODS患兒的激素療程應根據原發病和個體反應而定。

  激素和血管活性藥物是目前能改變休克髒器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狀態的兩類主要藥物,亦是ICU醫師應用藥物靶效應監測下進行個體化用藥的主要工作領域。此類藥物準確的運用,決不是簡單記住劑量和間隔時間即可達到治療目的。某些嚴重病例正是在合理的血管活性藥和激素治療下,渡過心功能衰竭的極期而贏得了生存轉機。相反可導致治療失敗。

  5.抗感染、抗炎症介質、抗毒素

  (1)抗感染:首次的經驗性抗生素應用,需根據院內感染、社區感染或最新的本地區細菌流行病學資料決定。所選擇抗生素應盡可能覆蓋所有可能的致病菌。細菌培養結果報告後,進行針對性抗生素應用。有ESBL菌選用碳青酶烯類抗生素(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美羅培南);AmpC陽性者可選用第4代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頭孢吡肟(馬斯平)或碳青酶烯類抗生素;對MRSA、MRSE的金葡菌選用萬古黴素;深部真菌感染選用氟康唑(大扶康)或兩性黴素B。

  (2)抗炎性介質和免疫調控:

  ①人血丙種球蛋白(IVIG):每天400mg/kg,3~5天。一些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顯示,在Sepsis階段應用人血丙種球蛋白(IVIG)可降低病死率,但感染性休克時,病死率無明顯下降,提示宜早期應用。

  ②甲潑尼龍(甲基強的鬆龍):每次20~30mg/kg。

  ③中藥:活血化瘀和清熱解毒,如金銀花、魚腥草、穿心蓮等。

  ④分子生物學製劑:如單克隆抗體或受體拮抗藥等正在臨床應用研究階段。

  (3)防止腸道細菌移位:北京兒童醫院PICU采用單味熟大黃粉末,嬰幼兒1.5g,1次/d,年長兒3.0g,1次/d,可排除腸道內積滯,清除腸內細菌和毒素。

   二、預後

   及時積極診治,尤其使患兒早期得到診治,預後多良好,如已發生多髒器功能衰竭,則病死率高。

小兒感染性休克相關醫生

更多>

  • 李秀蓮,主任醫師
    李秀蓮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 兒科

    擅長疾病: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 彭玉,主任醫師
    彭玉 主任醫師
    未開通
    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兒科

    擅長疾病:小兒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 劉德芬,主任醫師
    劉德芬 主任醫師
    未開通
    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急診科

    擅長疾病:急、危、重症的救治。

  • 王珩,主任醫師
    王珩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昆明市延安醫院 兒科

    擅長疾病:對小兒佝僂病心肌炎、肺炎、貧血、腹瀉、心理因素性疾病的診治

小兒感染性休克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

推薦問答

久坐久立久行為何傷身?

久坐、久立、久行均可能導致身體傷害。久坐時,人體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血液循環減慢,肌肉活動減少,易引發腰背疼痛、下肢靜脈曲張等。久立時,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易導致下肢靜脈曲張、關節疼痛等問題。久行則可能因過度使用關節和肌肉,引發關節磨損、肌肉疲勞等問題。因此,合理調整工作和休息方式,定期進行身體活動,有助於減少久坐、久立、久行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吃毓婷會導致終身不孕嗎?

毓婷作為一種緊急避孕藥,其主要成分為左炔諾孕酮,用於無保護性行為後的緊急避孕。正確使用毓婷通常不會導致終身不孕。然而,任何藥物都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包括毓婷。長期使用或濫用緊急避孕藥可能會對女性的內分泌係統產生影響,從而影響生育能力。因此,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毓婷,並遵循醫囑。如果擔心藥物對生育能力的影響,建議谘詢專業醫生並進行相關檢查。

空腹測血壓會高還是低?

空腹測量血壓與餐後測量血壓相比,可能會有所不同。空腹狀態下,由於食物攝入減少,胃腸道對血液的需求量降低,同時交感神經係統活性可能相對增強,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血壓略有升高。然而,血壓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個體差異、測量時間、測量環境等,因此空腹測量血壓是否一定高於餐後測量血壓,並不能一概而論。建議在相同的條件下,定期監測血壓,以便更準確地評估血壓水平。

心髒官能症有哪些症狀表現?

心髒官能症,也稱為心髒神經官能症,是一種以心髒症狀為主要表現的功能性心髒疾病。患者常出現心悸、胸悶、胸痛、氣短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與情緒波動、壓力增加或過度勞累有關。此外,患者可能伴有頭暈、乏力、焦慮、失眠等非特異性症狀。值得注意的是,心髒官能症患者通常無器質性心髒病的證據,心髒功能檢查結果多在正常範圍內。

什麼泡腳能改善睡眠?

泡腳是一種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通過使用溫水浸泡雙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一天的疲勞。泡腳時,水溫適宜,一般控製在40-45攝氏度,泡腳時間控製在15-30分鍾。泡腳能夠刺激足部的穴位,有助於放鬆肌肉,減輕壓力,從而改善睡眠質量。此外,泡腳還可以幫助身體排毒,促進新陳代謝,對於改善睡眠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但需注意,泡腳並非適用於所有人,如心髒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腦垂體位於人體哪一側?

腦垂體,也稱為垂體腺,位於人體顱內,具體位置在大腦底部的蝶骨鞍內,緊鄰視神經交叉。它是內分泌係統的主要腺體之一,負責分泌多種激素,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等多種生理功能。腦垂體位於人體正中線上,不偏於任何一側,其體積較小,形狀類似豌豆,但功能極為重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