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行性角膜潰瘍一般治療
一、治療
應迅速控製潰瘍的發展。本病的病原體為細菌,對多數抗生素如青黴素、鏈黴素、新黴素、慶在黴素、卡那黴素等均敏感。給藥途徑應首選局部滴眼,結膜下注射亦有一定效果,全身用藥意義不大。
局部滴眼需注意藥物的濃度及給藥次數。目前我院配製的眼藥水濃度是:青黴素40,000單位/毫升(用藥前需做皮膚過敏試驗),鏈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均5%,慶大黴素8,000單位/毫升。
給藥方法在最初接受治療的4小時內,每5~10分鍾給藥一次,每次2~3滴。以後改為每半小時一次。潰瘍控製後可繼續減少用藥次數。滴藥時頭部取仰臥位,使藥液盡可能多瀦留於結膜囊內。
近幾年來治療本病的常規用藥為5%鏈黴素藥水,按照上述給藥方法,通過500餘例的臨床觀察,均取得滿意的療效。潰瘍愈合時間為1~3周。
凡潰瘍已經穿孔或行將穿孔的病例,可用5%鏈黴素眼膏及1%阿托品眼膏放入結膜囊內,繃帶加壓包紮,每日一次,對於控製感染,預防及處理穿也,有顯著效果。
球結膜下注射亦可控製炎症的發展。藥物及劑量為青黴素5萬~10萬年單位(應做過敏試驗),鏈黴素0.2~0.3克,新黴素40毫克,慶大黴素2萬~4萬單位,均每日一次,一般注射3~9次。
匐行性角膜潰瘍辨證論治
1、中醫療法:
匐行性角膜潰瘍,中醫眼科稱為“凝脂翳”和“黃液上衝”,根據臨床實踐觀察,認為多因毒邪外侵,肝膽內熱,內熱壅盛,上攻於目。或因肺陰不足,津液短少,內有鬱熱,外受風邪,風熱毒邪交攻。或因肝胃實熱,火毒熾盛,上攻於目所致。外傷為重要的誘因之一。據此,辨證分為3型。
1)內熱挾風型多見有羞明,流淚,眼磨疼痛,角膜潰瘍前房積膿。胃納尚可,口幹不欲飲,大便潤,小便黃,舌質潤,苔薄或無苔,脈浮數或弦細數。治宜:內清鬱熱,外解風邪。
方藥:雙解湯(金銀花、蒲公英各30g,天花粉、黃芩、龍膽草、荊芥、防風、蜜桑皮各10g,枳殼5g,甘草3g)。加減:便秘,加大黃10g;便溏,去龍膽草,加蒼術、白術各10g;眼癢甚者,加羌活10g。
2)陰虛內熱型多見有羞明,流淚,眼磨疼痛。結膜充血,角膜潰瘍,前房積膿。口渴欲飲,或口幹唇裂,咽喉疼痛,鼻內生瘡,納可,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數。治宜:養陰清熱,散風除邪。
方藥:養陰清熱湯(生地、生石膏、金銀花各30g,知母、蘆根、天花粉、黃芩、龍膽草、荊芥、防風、枳殼各10g,甘草3g)加減:眼部病情嚴重,加青黛、蘆薈10g。
3)肝胃實熱型多見有眼部疼痛較為劇烈,流淚,畏光、生眵,頭痛,結膜充血,角膜潰瘍,前房積膿。口幹,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苔黃厚,脈弦數。治宜:清熱解毒,通腑瀉火。
方藥:銀花複明湯(金銀花、蒲公英各30g;天花粉、生地、知母、大黃、元明粉各12g;蜜桑皮、黃芩、黃連、龍膽草、蔓荊子、枳殼各10g;木通5g;甘草3g)。加減:大便秘結甚者,加重大黃用量,或加青黛,蘆薈各10g;頭痛劇烈,加荊芥、防風各12g;兒童患者去生地、知母、木通、藥量酌情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