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一般治療
一、西醫治療
1.急性鼻竇炎
(1)全身治療 采用足量抗生素控製感染,因多為球菌感染,以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為首選藥物,藥物治療強調選擇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療程使用。若頭痛或局部疼痛劇烈,可適當用鎮靜劑或鎮痛劑。一般療法與急性鼻炎相同。中醫中藥治療以散風清熱、芳香通竅為主,以解毒去瘀為輔。
(2)改善鼻竇引流 常用含1%麻黃素的藥物滴鼻,收縮鼻腔,改善引流。急性鼻竇炎還可以通過體位改變進而改善鼻竇的通氣引流而減輕頭痛。
(3)上頜竇穿刺衝洗術 急性上頜竇炎宜在全身症狀消退、局部急性炎症基本控製後施行。衝洗後可注入抗菌溶液,每周1~2次。
(4)鼻竇置換療法 適用於兒童多組鼻竇炎患者。
(5)病因治療 如為牙源性上頜竇炎應同時治療牙病。
(6)黏液促排劑治療 可以使用黏液促排劑,改善分泌物性狀並易於排出。
(7)激素治療 可以應用鼻用局部激素或全身應用激素,改善局部炎症狀態,加強引流。
(8)手術 急性鼻竇炎在藥物控製不滿意或出現並發症時可采用鼻內鏡手術,通過內鏡引導直達病灶,開放鼻竇口,清除病變,改善局部引流,進而恢複鼻竇正常的生理功能。[2]
2.慢性鼻竇炎
(1)抗生素 Macrolides(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雖然不可以清除細菌,但可以減少慢性細菌感染的毒性和減少細胞損害。在激素治療失敗的病例中,選擇性的應用長期低劑量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是有效的。具體起效機製不是很明確,但可能同局部宿主免疫反應的下調以及繁殖細菌的毒性較弱有關
(2)血管收縮劑 能收縮鼻腔腫脹的黏膜,以利鼻竇引流。但血管收縮劑不宜長期使用,會有引起繼發藥物性鼻炎之虞。
(3)黏液促排劑 在標準的治療方法上加入黏液促排劑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主要是可以減少治療時間。
(4)抗組胺藥 盡管在慢性鼻-鼻竇炎的治療中並沒有建議使用抗組胺藥,但在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在慢性鼻-鼻竇炎的治療中,抗組胺藥還是經常被使用,可以明顯減輕噴嚏、流涕和鼻塞症狀,但對鼻息肉的大小無明顯影響。
(5)高滲鹽水 高滲鹽水可以改善鼻黏膜纖毛清除率,有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高滲鹽水在咳嗽、流涕、鼻後滴漏症狀各個評價指標中均有明顯效果。
(6)中醫中藥 以芳香通竅、清熱解毒、祛濕排膿為原則。
(7)理療 一般用超短波透熱療法,以輔助治療。
(8)鼻竇置換法 適用於多個鼻竇發炎及兒童。
(9)手術治療
1)鼻內鏡下鼻竇手術 為目前首選方法。在鼻內鏡明視下,徹底清除各鼻竇病變,充分開放各鼻竇竇口,改善鼻竇引流,並盡可能保留正常組織,是一種盡可能保留功能的微創手術。
2)其他手術 上頜竇鼻內開窗術、上頜竇根治術、鼻內篩竇切除術、鼻外篩竇切除術、額竇鑽孔術、額竇切開術、蝶竇切開術等。
對於一個確診的慢性鼻竇炎患者,推薦的治療程序應該是:首先進行藥物治療(包括局部和全身應用),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進行鼻竇CT掃描,如果有影像學改變及手術指征,再行鼻內鏡手術。
鼻竇炎辨證論治
二、中醫治療
1、中草藥療法:
方1
〔組成〕鮮蕺菜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滴鼻,1 日數次。另用蕺菜20g ,水煎服。
方2
〔組成〕鮮大薊根90g ,雞蛋2~3 個。
〔用法〕加水同煮,吃蛋喝湯。
方3
〔組成〕鵝不食草(石胡荽)12g ,細辛6g ,白藍6g ,辛夷花6g ,麝香0.3g。
〔用法〕共研為末,每次用少許(約2 粒米大)吸入鼻中,每天3~5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慢性鼻炎。
方4
〔組成〕木薑花適量。
〔用法〕搗絨,塞鼻孔中。
方5
〔組成〕水百合15g ,天麻9g ,刺梨花9g 。
〔用法〕水煎服。另用水百合適量搗敷局部。
方6.
痰熱戀肺
【症狀】鼻塞,流鼻涕,嗅覺減退,呼吸不暢,伴頭脹,眉棱作酸,咽幹痛,痰粘咯吐,舌紅,苔黃膩,買滑數。
【治法】化痰泄熱,宣肺通竅
【方藥】前胡9克,蔓荊子6克,牛蒡子9克,白桔梗4.5克,甘草2.5克,辛夷花4.5克,元參9克,射幹4.5克,海哈殼12克,桑白皮9克,瓜蔞皮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
【按語】鼻竇炎,症見鼻塞、流鼻涕,呼吸不暢,嗅覺減退外,並用咽幹痛,痰粘難咯,脈滑,舌紅等,辯證為痰熱戀肺,故藥用辛夷花、前胡、桔梗等宣肺通竅;元參、射幹、海哈殼、瓜蔞皮清熱化痰。全方合用,以清泄逗留肺之痰熱,宣通鼻竅。
方7.
肺熱上蒸,鼻竅雍塞
【症狀】鼻塞,流鼻涕,嗅覺減退,頭痛,舌紅,苔薄白,脈弦滑。
【治法】清熱散火,宣肺通竅
【方藥】辛夷花30克,槁本30克,黃芪30克,菊花30克,苦丁茶30克,防風30克,川穹30克,羌活30克,獨活30克,白僵蠶30克,升麻30克,薄荷30克,甘草30克,白芷30克,荊芥30克,蒼耳子60克,蔓荊子60克,細辛50克
【用法】共研末,每次10克,臨睡前用滾開水衝泡,取汁服,藥渣在次日睡前再衝泡服一次。
【按語】肺熱上蒸,鼻竅雍塞,嗅覺失靈,以辛夷花、蒼耳子、細辛、蔓荊子、羌活、獨活、防風、白芷、升麻、薄荷、槁本、、荊芥、僵蠶、川穹等幸瀉肺氣而散火,佐以黃芪、甘草、菊花、苦丁茶瀉火益氣,病因熱鬱化火,藥用幸散,是用“火鬱發之”之義,泡取汁服,是取其氣之清輕,以利藥下行,直達病所,因而獲效更捷。
方8.
寒氣久凝
【症狀】鼻塞,流鼻涕,頭痛往往有定時,或同在臉頰,或同在額頭,同時顛頂與太陽穴往往亦痛,嗅覺差,氣通可知味,舌淡,苔薄白,脈沉緩。
【治法】溫裏驅寒,通利鼻竅
【方藥】辛夷9克,細辛3克,檀香3克,槁本9克,白芷9克,川穹9克,鮮鬆針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配合外治法。藥氣熏蒸鼻竅法:湯藥煎成後,取藥液置碗中,先利用熱氣熏蒸鼻竅2分鍾,隨即趁熱服下。
【按語】慢性鼻竇炎,屬於寒氣久凝鼻部者,治宜溫裏驅寒。方中辛夷幸溫為主藥;細辛、檀香為輔,輔助主藥溫鼻宣竅;槁本、白芷祛風止痛。
2、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區
額竇、頭部(大腦)、腦垂體、小腦及腦幹、鼻、肺及支氣管、腹腔神經叢、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失眠點、生殖腺。
2】足外側反射區
生殖腺。
3】足背部反射區
上頜、下頜、扁桃體、喉與氣管、胸部淋巴腺(胸腺)、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
3、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區
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麵叩擊法等。
2】足外側反射區:
食指外側緣刮法、拇指推法、叩擊法等。
3】足背部反射區:
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
另外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和內迎香穴,每日每穴30次。也可用微型鼻炎治療儀按摩鼻通穴。均有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