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產
1966年Haemmerli報告18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患者,共43次妊娠,23次以早產為終結,其中22次早產集中於8名患者,1976年Reid報告56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活產50例中早產18例,早產率36%,體重
2.胎兒窘迫
Reid(1976)報告的56例中,6例死胎,圍生兒死亡率為11%,50例活產中5例因頭盆不稱做剖宮產,餘45例中,羊水嚴重汙染者12例(27%),胎心率
發生胎兒窘迫原因至今仍未明確,Laatikainen(1977)研究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孕婦胎兒血清膽酸水平與胎兒窘迫關係,在41例(1例雙胎)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中有胎兒窘迫表現者16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胎兒臍血CA水平為3.74μg/ml,而正常對照組臍血CA水平僅為0.94μg/ml;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胎兒臍血CA水平高於3.74μg/ml的22例中,有胎兒窘迫12例,低於3.74μg/ml的20例中僅4例有胎兒窘迫,動物實驗亦證明若予以口服或靜脈注射膽酸可導致肝細胞損傷;故Laatikaine認為母體發生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使胎兒體內CA升高,對胎兒有不良影響,胎兒固醇類物質代謝的改變亦可導致胎兒出現窘迫,1991年Sepulveda報告用不同濃度的CA對遊離的絨毛靜脈的作用發現兩者間存在一定關係,即高濃度時血管收縮明顯,因此重度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高CA血症可使血管痙攣,阻力增加,血流量減少,氧交換能力下降而導致胎兒宮內窘迫所致。
近年來人們認為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患者的胎兒窘迫與絨毛間腔的變小有一定關係,1980年Costoya等通過光鏡及電鏡的觀察發現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患者的胎盤中合體細胞增多,絨毛基質稀疏水腫,合體滋養層增厚,細胞滋養層細胞數明顯增加,Costoya認為無論這些變化是原發或是繼發的,因為這些病變的結果是絨毛間隙縮小,單位時間內絨毛間腔內的母體血流量減少,從而導致胎兒缺氧,1987年劉伯寧等對20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胎盤做了組織計量以測定多項參數,並以20例正常同孕齡孕婦胎盤作對照,發現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組的絨毛間腔較正常對照組明顯縮小,P0.1,因此,可以認為絨毛間腔狹小也可能是導致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圍生兒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3.產後出血
Reid(1976)報告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陰道分娩的50例中,出血>500ml者10例,其中>2000ml者5例;而Frielaender亦有相同報告;1988年侯麗蓉等對158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產後出血進行觀察,並以158例產科條件相同的正常產婦對照,兩組產後24h平均出血量各為234ml及177.1ml,其差別有顯著意義,Reid認為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孕婦膽汁的胎盤分泌量不足,維生素K的吸收量減少,使肝髒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X量亦減少而導致產後出血。
4.產科並發症
(1)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合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1987年戴鍾英在總結250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時發現其中合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者竟高達24%,繼而黃亞絹總結1986~1994年10243次分娩中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 451例(4.4%),妊娠期高血壓疾病901例(8.8%),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共存者79例(0.77%),在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組中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為17.52%,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組中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發生率為8.72%,與普通人群中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比較均有明顯升高;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合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3組的圍生兒死亡率各為18.81%,13.30%及59.52%,後者明顯高於前兩者,因此對於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同時並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者,應更積極地處理,包括加強對胎兒的監護,促胎肺成熟以及適時終止妊娠。
(2)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合並多胎妊娠:1987年戴鍾英在總結250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時,即已注意到其中有雙胎5例,1989年Gouzale報告62例雙胎中合並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者高達20.9%,與單胎的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發生率4.7%比較,差別極為顯著,在兩組尿雌三醇(E3)定量測定中,雙胎較單胎明顯增高,雖然尚未達到有統計學差異程度,但已可說明雌激素在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形成中的作用,1997年陶敏芳等報告在12886次分娩中,共有雙胎90例(7‰),對資料完整的80例雙胎的分析,其中合並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者24例(30%),與12796次單胎中合並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者540例(4.2%)從發生率比較,兩者有極為明顯的差異,雙胎中合並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與不合並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者,孕齡各為34 3周及36 1周,並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者各為54.2%及33.9%,發生產後出血者各為37.5%及16.1%,其差別均有顯著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