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在中國及其他一些亞洲國家中流行。中國人口中約有十分之一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著。乙型病毒性肝炎與肺結核和艾滋病並列世界上最常見的傳染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導致全球死亡的第10位,全世界約有3.5~4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數高於艾滋病感染者的八倍以上。乙型病毒性肝炎又稱為血清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傳染病。通過血液與體液傳播,具有慢性攜帶狀態。因其可能通過性生活傳播,國際上將其列入性傳播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中國流行廣泛,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區感染率達35%以上。乙型病毒性肝炎臨床表現多樣化,易發展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數患者可轉變為原發性肝癌。
機體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後,症狀主要有:厭油、肝區不適、隱隱作痛、全身倦怠、精神恍惚、乏力,食欲減退、感到惡心、厭油、腹瀉等等,一般情況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會表現出低熱。隨著病情的惡化,患者會出現黃疸、蜘蛛痣(多出現於麵部、頸部及胸部,亦有其他部位出現者。表現為中心部直徑2mm以下的圓形小血管瘤,向四周伸出許多毛細血管,且有分支,看上去恰似一個紅色的蜘蛛趴在皮膚上。若用鉛筆尖壓迫中心部,蜘蛛痣就會消失)、肝掌(在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魚際處皮膚出現了片狀充血,或是紅色斑點、斑塊,加壓後變成蒼白色。這種與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等症狀,說明患者肝髒受到嚴重的損傷,肝功能異常,此時,患者應及早到醫院治療,以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如果延誤治療,發展成為肝硬化的幾率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