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引是由於感染肝炎病毒而引起的肝髒疾病,病程不超過6個月。在我國,最常見的急性肝炎是急性乙型肝炎。在急性肝炎期,一般患者體內病毒複製活躍,傳染性很強。但急性肝炎畢竟是血液傳染疾病,如果身上沒有傷口、皮膚黏膜破損,病毒無法進入血液,就不會造成傳染。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分別由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傳染源是患者和病毒攜帶者。HAV和HEV以糞-口為主要傳播途徑,如通過日常生活接觸、飲水和食物傳播引。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分別由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

目錄
1.急性肝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急性肝炎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3.急性肝炎有哪些典型症狀 4.急性肝炎應該如何預防 5.急性肝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急性肝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急性肝炎的常規方法

1急性肝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傳染源是患者和病毒攜帶者。HAV和HEV以糞-口為主要傳播途徑,如通過日常生活接觸、飲水和食物傳播。HBV、HCV和HDV主要通過體液傳播如輸血及血製品、預防接種、藥物注射、針刺等,生活密切接觸是次要途徑。嬰幼兒的乙型肝炎可通過胎盤、分娩、哺乳、喂養造成母嬰傳播。HCV主要通過輸血傳染。HBV、HCV可通過唾液、精液和陰道分泌物而導致性傳播。

2急性肝炎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肝炎病人突然出現進行性神經精神變化,從性格異常、嗜睡到行為異常,皆表示出現了肝性腦病,即肝昏迷現象。此類病人係中樞神經中毒所致,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應立即搶救。

持續低燒 病毒性肝炎初期可有低燒,但發病後不久應該消退。倘若低燒持續,尤其在黃疸數日後仍然存在,說明肝炎有惡化的趨勢。臨床提示:①病人有毒血症存在。②肝細胞有進行性壞死之可能,即有轉向亞急性肝壞死的先兆。

黃疸加深 黃疸是肝細胞功能障礙嚴重程度的標誌之一。如果病人尿色逐漸加深,似茶色,鞏膜、皮膚黃染由橘黃色變為金黃色或棕黑黃色,說明肝細胞功能衰竭,預示病情嚴重。

消化道症狀逐漸加重 肝炎病人可有納差、厭油、惡心、嘔吐、腹脹等消化道症狀,一般經一周治療後應該減輕。如果食欲更差,出現頑固性惡心、嘔吐、呃逆、腹脹等表現,標誌肝炎加重,肝細胞有壞死變性。

出血 肝炎病人出現牙齦出血、鼻衄、皮膚黏膜淤斑或嘔血或便血,均表示凝血機能障礙,同樣也反映出肝細胞損壞的輕重,標誌著肝細胞走向衰竭。

腹水 肝炎病人出現腹水說明肝炎已進入肝硬化階段。血漿的白蛋白減少,門脈壓力增高,腎髒的灌注下降,從而有可能發生感染、消化道出血、腎功能衰竭、水電解質紊亂等並發症。

3急性肝炎有哪些典型症狀

急性肝炎感染後症狀引:患者近期出現低熱、全身疲乏無力、食欲減退,伴有惡心、嘔吐、厭油膩、肝區不適及尿黃等症狀,休息後不見好轉。

  急性乙肝的分類症狀:急性乙肝分為急性急性肝炎和急性無急性肝炎。

1、急性急性肝炎

  (1)黃疸前期:多緩慢起病,發熱輕或多無發熱常出現關節痛、皮疹。常見症狀有乏力、食欲減退、厭油膩、惡心、嘔吐、有時腹痛、腹瀉。本期平均持續5-7天。

  (2)黃疸期:發熱消退,自覺症狀稍減輕,鞏膜及皮膚出現黃疸,數日至3周內達到高峰。尿色深黃可出現一過性糞便變淺。肝區痛、肝大、質較軟,有壓痛和叩痛。本期持續2-6天。

  (3)恢複期:患者黃疸逐漸減輕、消退,大便顏色恢複正常,皮膚瘙癢消失,食欲好轉,體力恢複,消化道症狀減輕,黃疸消退,肝功能恢複正常。本期一般為1-2個月。

2、急性無急性肝炎

  此型較多見,占急性乙肝的90%以上。症狀較輕,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腹脹等症狀。肝大、質較軟,有壓痛和叩痛。此型肝炎症狀輕常被忽視診斷。病程約2-3個月。

4急性肝炎應該如何預防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需要注意隔離,甲型和戊型肝炎應加強個人衛生,糞便管理等。乙、丙、丁型肝炎應防止通過血液和體液的傳播。易感人群可接種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進行主動免疫;還可使用人血清或胎盤球蛋白防止甲型肝炎,在意外被含有乙肝患者體液的注射器針刺後,可應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來預防乙型肝炎感染。

5急性肝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一、分型可分為急性急性肝炎和急性無急性肝炎。

二、病史有與肝炎患者密切接觸史,血液、體液感染史,暴發流行區有水源、食物汙染史。

三、症狀多急性起病。常有發熱、惡心、厭油、納差、腹脹、便清、明顯乏力等。大多有輕中度肝腫大,質地軟,常有觸痛或叩擊痛,脾可輕度腫大,部分有黃疸。

四、輔助檢查(一)疾病診斷檢查 肝功能試驗如血清穀丙轉氨酶(ALT)、膽紅素檢查,肝組織活檢有助於診斷。 (二)病原分型檢查 目前多用免疫學、酶學及分子生物學方法作病原檢測。肝組織免疫組化和免疫電鏡有助於病原分型。

  1.甲型肝炎:IgM型抗體(抗-HAVIgM)有早期診斷價值,可用免疫電鏡檢測糞便中甲型肝炎病毒(HAV)顆粒,多聚酶鏈反應(PCR)檢查血及糞便的病毒RNA(HAV-RNA)。

  2.乙型肝炎:IgM型抗體(抗-HBclgM)有早期診斷價值,可作血HBSAg、 抗-HBs、HBeAg、抗-HBe、抗一HBc、乙肝病毒DNA多聚酶、PCR檢測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

  3.丙型肝炎:可作血清抗體(抗-HCV)、血清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等,免疫組化法檢測肝組織HCV抗原為較特異的方法。

  4.丁型肝炎:可作血清抗原(HDAg)和抗體(抗-HDV)、血清病毒RNA(HDV-RNA)及免疫組化法檢測肝組織HDAgo

  5.戊型肝炎:可檢測血清抗體(抗-HEV),免疫電鏡法檢測糞便或膽汁中。HEV抗原。免疫熒光法檢測肝組織內的HEV抗原。

6急性肝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對於急性肝炎來說,除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外,飲食療法也是促進急性肝炎患者恢複的重要手段。引急性肝炎病人在用食物進行治療時,應強調三高一低原則,即高蛋白質、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低脂肪。

1.高蛋白質。蛋白質對肝髒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肝髒有異常時應大量補充。在急性肝炎患者攝入蛋白質時,要注意量,更應注意質。可食用含氨基酸豐富的食物,如蛋類、牛奶、豆製品等,肉類可選用兔肉、雞肉、魚肉、瘦豬肉等。

2.高碳水化合物。糖類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肝病患者要注意糖類的補充,但是糖類的補充要適當,不可過量。葡萄糖、蔗糖、蜜糖、水果汁有利尿解毒作用,還有利於黃疸的消退,肝功能的恢複。

3.高維生素。肝髒有異常時,維生素攝取入減少,消耗增加,以致維生素缺乏,需要適當補充維生素,患者可多吃水果、蔬菜,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

4.低脂肪。肝病患者每日可攝入脂肪40~60克,不可過多攝入。

5.急性肝炎患者還應該注意禁食辛辣、油膩物,禁煙戒酒,忌食生冷物,以免加重肝髒負擔,不利於病情的恢複。

7西醫治療急性肝炎的常規方法

一般治療

  適當休息,肝炎症狀明顯期特別是有黃疽者應臥床休息,直至症狀和黃疸明顯消退方可起床活動,逐步增加活動量或延長活動時間,以活動後不覺疲乏為度。合理飲食,以流食為主,少量多餐,保證水分的供給以利於利尿排黃,應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黃疸嚴重者注意維生素K的補充。避免飲酒、過度勞累和使用對肝髒有害的藥物。

藥物治療

  早期應用幹擾素300萬U,皮下注射或肌注,隔日1次,3-6個月為一療程。急性期黃疸者可予茵陳蒿湯治療。惡心、厭油、嘔吐者應給予葡萄糖加維生素C維生素B,或門冬氨酸鉀鎂溶液,靜滴。也可用肝炎靈和病毒靈。

抗病毒治療

  臨床抗病毒治療是急性肝炎的治療方法之一。由於急性乙肝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並且在急性乙肝時,患者體內的乙肝病毒複製活躍,傳染性強,是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機。武警江西總隊醫院肝病治療中心采用"生物免疫DC-Ⅱ細胞療法",是目前治療病毒性肝炎效果最好的。高濃度的藥液通過先進的肝細胞透析設備,直接送達肝髒局部,高濃度的藥物能迅速殺死乙肝病毒,一般患者10天左右症狀減輕,病毒數量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