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體溫受體溫調節中樞調控,並通過神經、體液因素使產熱和散熱過程呈動態平衡,保持體溫在相對恒定的範圍內。發燒,醫學術語又稱發熱,是指致熱原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的情形。
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許多因素(時間、季節、環境、月經等)的影響。一般為36~37℃,判定是否發熱,最好是和自己平時同樣條件下的體溫相比較。如不知自己原來的體溫,則腋窩體溫(檢測10分鍾)超過37.4℃可定為發燒。
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如:感染、腫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無法明確歸類。
一定限度內的發燒是人體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禦反應,此時白細胞生成增多,肝髒的解毒功能增強,物質代謝直接速度加快,有利於人體戰勝疾病。但發熱過高或過久會使人體各個係統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謝發生嚴重障礙。小兒體溫過高,腦細胞就可能遭受損傷,甚至出現抽搐,並逐步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考慮發熱時人體營養物質的消耗增加,加上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下去可引起人體消瘦,蛋白質及維生素缺乏以及一係列的繼發性病變。所以過高過久的發熱是對人體不利的,因此遇到高熱病人應及時采用退熱措施,並立即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