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Acne)又稱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患。痤瘡是由於皮脂腺分泌過多,形成粉刺後又繼發感染所引起的毛囊炎。痤瘡多發於青春期男女,與內分泌有關,主要發生於麵部和胸背等處。黑頭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均可出現。損害呈多形性,初為毛囊口之黑頭粉刺,發展過程中可生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疤痕。
痤瘡(Acne)又稱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患。痤瘡是由於皮脂腺分泌過多,形成粉刺後又繼發感染所引起的毛囊炎。痤瘡多發於青春期男女,與內分泌有關,主要發生於麵部和胸背等處。黑頭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均可出現。損害呈多形性,初為毛囊口之黑頭粉刺,發展過程中可生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疤痕。
痤瘡有多種發病因素,其發病機理目前還不十分明了。內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毛囊內微生物是痤瘡發病的主要因素。痤瘡主要與皮脂產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進及毛囊內丙酸痤瘡杆菌增殖有關,也有一定的遺傳因素。皮脂腺的發育及皮脂腺的產生受雄激素的支配,而雄激素的增加受年齡、內分泌、遺傳等因素影響。
痤瘡患者的皮脂腺較大,皮脂腺分泌產物較正常人多,由於皮脂腺分泌增加,皮脂中亞油酸水平相對減少,(兩者為負相關性)影響脂肪的合成,導致濾泡上皮缺乏脂肪酸,從而誘導濾泡過度角化,使上皮細胞不能正常脫落,導致毛囊口過度變小,皮脂不能順暢排出,淤積在毛囊口,形成粉刺。這是一個引發痤瘡的病因。
毛囊內正常寄生痤瘡丙酸痤瘡杆菌,糠秕孢子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等,當遊離的脂肪酸增多,丙酸痤瘡杆菌不能產生足量的酶分解皮脂,淤滯的脂肪酸使毛囊周圍產生非特異性炎症反應。
嚴重痤瘡的女性,發病突然,月經不調,雄激素升高,提示有潛在性卵巢功能不良。同時雄激素過高,還可致多毛、聲音變粗,性欲增加,男性可出現脫發、黑棘皮症等。
痤瘡消退後可留有暫時性色素斑,或小的坑凹狀疤痕。色素斑是指皮膚黑色素顆粒分布不均勻,導致局部出現比正常膚色深的斑點、斑片。此外,痤瘡還有以下並發症:
1、囊腫
在結節的基礎上,毛囊皮脂腺結構內大量膿細胞的聚集,既有膿液、細菌殘體、皮脂和角化物,又有炎症浸潤。把毛囊皮脂腺結構完全破壞。觸摸起來有囊腫樣覺得,擠壓之可有膿、血溢出。
2、粉瘤
在囊腫的基礎上,毛囊皮脂腺內的一切內容物逐漸幹燥,炎症減輕,形成油膩性豆渣樣物質。當囊內壓力過大時會在表麵形成小孔,從該處可擠出豆渣樣或幹酪樣物質。觸摸之為囊樣腫瘤。
3、膿皰
痤瘡炎性丘疹的進一步進展、加重。毛囊皮脂腺內大量中性粒細胞聚集,吞咽痤瘡丙酸杆菌發生炎症反應,大量膿細胞堆積形成膿皰。這種情況愈後易形成疤痕,主要為凹陷性疤痕。
4、疤痕
在炎性丘疹以上的嚴重損害,因真皮組織遭到破壞,愈後結締組織修補從而形成疤痕。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痤瘡疤痕的程度有很大的變化,有萎縮性疤痕---凹洞、增生性疤痕等等疤痕一旦形成,不易自愈。
痤瘡主要發生於麵部,也可發生在胸背上部及肩部,開始時患者差不多都有黑頭粉刺及油性皮脂溢出,還常有丘疹、結節、膿皰、膿腫、竇道或瘢痕。各種損害的大小深淺不等,往往以其中一二種損害為主。病程長,多無自覺症狀,如炎症明顯時,則可引起疼痛和觸疼,症狀時輕時重。青春期後大多數患者均能自然痊愈或症狀減輕。臨床上根據皮損的主要表現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點狀痤瘡
黑頭粉刺是痤瘡的主要損害,是塞在毛囊皮脂腺口的乳酪狀半固體,露在毛囊口的外端發黑,如加壓擠之,可見頭部呈黑色而體部呈黃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
2、丘疹性痤瘡
皮損以炎性的小丘疹為主,小米至豌豆大的堅硬的小丘疹,呈淡紅色至深紅色。丘疹中央可有一個黑頭粉刺或頂端未變黑的皮脂栓。
3、膿皰性痤瘡
以膿瘡表現為主,膿皰為穀粒至綠豆大小,為毛囊性膿皰和丘疹頂端形成膿皰,破後膿液較粘稠,愈後遺留淺的瘢痕。
4、結節性痤瘡
當發炎部位較深時,膿皰性痤瘡可以發展成壁厚的結節,大小不等,呈淡紅色或紫紅色。有的位置較深,有顯著隆起而在半球形或圓錐形。它們可以長期存在或漸漸吸收,有的化膿潰破形成顯著的瘢痕。
5、萎縮性痤瘡
丘疹或膿皰性損害破壞腺體,引起凹坑狀萎縮性瘢痕。潰破的膿皰或自然吸收的丘疹及膿皰都可引起纖維性變及萎縮。
6、囊腫性痤瘡
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腫,常繼發化膿感染,破潰後常流出帶血的膠凍狀膿液,而炎症往往不重,以後形成竇道及瘢前。
7、聚合性痤瘡
是損害最嚴重的一種,皮損多形,有很多的粉刺、丘疹、膿皰、膿腫、囊腫及竇道、瘢痕、瘢痕疙瘩集簇發生。
8、惡病性痤瘡
損害為小米至蠶豆大小的青紅色或紫紅色丘疹、膿皰或結節,輕柔軟,並且含有膿液及血液,它們長久不愈,以後痊愈遺留微小的瘢痕,也不感疼痛,浸潤也很少。
易發生痤瘡者一般皮膚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的汗液和皮脂增多,加上皮膚角蛋白和細胞的膨脹,使得毛囊皮脂腺開口狹小、毛孔完全或不完全處於閉塞狀態,以致痤瘡症狀加重。預防痤瘡應該做好:
1、注意患處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蔥、大蒜、辣椒、咖啡、可可、巧克力、海鮮、堅果、奶酪等,多食用粗纖維食物,蔬菜水果,多飲水,保持大小便通暢。
2、戒掉不良習慣,如抽煙、喝酒、熬夜等。女青年應注意生理周期的正常,及時解除痛經,在痤瘡發作期,最好不使用化妝品,特別是油性及粉狀化妝品,以免加重皮膚的炎症反應,保持心情舒暢,不自己擠痤瘡等。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本病一般需要做下麵的檢查:
1、血液檢查
痤瘡患者血液中嗜酸粒細胞常明顯增高,T淋巴細胞數減低,其中CD8低下明顯。B淋巴細胞數常見增高血清中IgE大多數明顯增高。IgG、IgM可有輕度增高,大多數可有IgA低下。
2、常規皮膚試驗
Ⅰ型:痤瘡患者一般有速發型皮試反應陽性。現在臨床多采用挑撥或劃痕法常用的變應原有真菌、花粉屋塵、塵蟎、毛屑等。需要注意的是,速發型皮試反應陽性並不一定為痤瘡的致敏原。
Ⅳ型:遲發型過敏試驗。一般在前臂屈麵作皮內試驗。常用的抗原有結核菌素、結核杆菌純蛋白衍生物(PPD)、雙鏈酶(SD-SK)、癬菌素、念珠菌素、腮腺炎疫苗等。
3、病理試驗
(1)皮膚白色劃痕試驗:用鈍頭棒在正常或皮損處加壓劃痕,約15s後出現白色劃線以替代紅線為陽性。
(2)乙酰膽堿遲緩發白反應:用濃度為1∶10000的乙酰膽堿皮內注射0.1ml,正常人15s出現局部潮紅出汗和雞皮症,持續3~4min後消退。
(3)組胺試驗:常用濃度為1∶10000的組織胺皮內注射0.1ml,30s潮紅不明顯或缺乏為陰性。
痤瘡與飲食有較大的關係,不當的飲食不僅有可能會影響治療效果,更有可能導致加重病情,因此痤瘡患者在飲食上需注意以下幾點:
1、忌高脂類食物
醫學認為痤瘡的成因是由肥甘而引起。高脂類食物能產生大量熱能,使內熱加重,因此必須忌食這類食品,如豬油、牛油、羊油、奶油、肥肉、豬腦、羊腦、牛腦、豬肝、豬腎、雞肝、雞蛋黃等。
2、忌腥發之物
腥發之物會加重痤瘡,因此,腥發之物必須忌食,特別是海產品,如海鰻、海蝦、海蟹等。貝殼類食物也屬易發之品,如蛤蜊、淡菜、河蚌等。河鮮較海鮮好一些,可試食之,確定痤瘡因何物所發,即可忌食。肉類中的性熱之品也是發物,如羊肉、狗肉等。
3、忌高糖食物
攝入高糖食物後,會使皮質腺分泌增多,因此必須忌食高糖食物,如白糖、冰糖、紅糖、葡萄糖、麥芽糖、巧克力、奶糖、水果糖、水果罐頭、冰激淩、果醬、煉乳以及各種高糖製品等。
4、忌辛辣刺激之品
此類食品食後易升火,所以患者平時應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如辣椒、辣醬、辣油、桂皮、薑、京蔥、韭菜、洋蔥、芥末、鮮辣粉等。
5、忌補品
補品食後易使人內熱加重,所以像人參、黃芪、鹿茸、紫河車等補品一概不能食用。
6、忌酒
酒精能加重痤瘡,因此一定要禁酒,特別是白酒。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好發於青少年,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一般西醫會采用如下方法進行治療:
1、一般治療
治療內部疾病,避免便秘,保持精神愉快,注意飲食、睡眠,保持清潔、暢通毛孔,盡量不用手亂擠,未經消毒的皮膚和手指器械、不專業的手法等很容易在擠壓痘痘的時候傷及真皮層,留下痘痕,避免使用化妝品,特別是粉底,注意防曬。
2、抗炎治療
治療痤瘡內服的藥物主要是抗生素,以抗菌消炎為主,但有些含有四環黴素的藥物,長期服用藥物無形中會加重肝、腎的負擔,對孕婦尤其有禁忌。市麵上有些抗痘的外用藥或抗痘貼布多半都含有A酸成份,可加速表皮角質的脫落,保持皮膚的幹燥,從而治療痤瘡,但使用後會容易脫皮,並且不能接觸到陽光,所以避免在白天使用,而且孕婦使用還會有造成畸形兒的危險,因此治療時必須有醫師處方才行。
水楊酸等果酸類產品,也是近年來常用在治療痤瘡,它本身所具有加速細胞的再生周期,加速痤瘡的愈合並且抗痘作用已備受肯定,但這類產品的使用不可超過半年。如果要換膚也最好能找專業皮膚科醫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