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見於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如IgA腎病、係膜增殖性腎炎、局灶性腎小球硬化症,腎囊腫,多囊腎,也可見於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
當腎小球發生疾病時,由於基底膜受到損害,所以篩孔增大,電荷改變,以致通透性增加,這樣就使白蛋白等分子量較大的蛋白質從基底膜漏出。與此同時,血中的紅細胞亦可從斷裂的毛細血管壁被擠壓出去,因而在尿中出現血尿伴蛋白尿。
腎性血尿的發病機理目前醫學界認為與免疫有關,即抗原抗體複合物沉積於腎小球基底膜和係膜區,破壞腎小球基底膜的濾過屏障,同時引起係膜細胞和係膜基質增生,引起腎性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