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
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尿液檢查有白細胞、紅細胞、蛋白、管型和細菌,尿細菌培養每毫升尿有菌落100000以上,血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多明顯,確定診斷不困難。 臨床上急性腎盂腎炎常伴膀胱炎,而下尿路感染又可上行感染累及腎,有時不易區別。然而,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並常有下腹部不適、酸脹,很少有寒顫、發熱等全身症狀。在急性期症狀控製後,應對患者作進一步檢查,查明有無泌尿係梗阻、膀胱輸尿管反流等解剖異常,以便進一步治療。
診斷要點:
1.發熱、腰痛、腎區包塊。
2.尿液中大量膿細胞。
3.血中白細胞明顯增高。
4.X線平片腎影增大,造影患腎不顯影。
需與以下症狀相互區別:
免疫性腎炎: 免疫性腎炎由各種病因引起的原發於腎髒的慢性腎小球疾病。又稱為原發性免疫性腎炎與繼發性者相區別。臨床上將由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係統性紅斑狼瘡、痛風等引起的繼發性慢性腎髒損害,按其原發病命名,如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等。由於這些病例的診斷和治療主要依據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與原發性者有很大區別。在中國免疫性腎炎的發病率仍很高,1981年人群發生率為0.28~0.89%,是引起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最重要病因之一(占60%)。不同病因引起的免疫性腎炎在症狀上相似,治療上有共同之處,但預後從輕到重各不相同。本病主要是通過免疫性反應造成的腎損傷。不同的病因可以有相同的腎損害。臨床表現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腫、高血壓及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起病可急可緩,但多數病例不是從急性腎炎演變而來。因此,對免疫性腎炎的理解,應為潛在病理改變的持續性或進行性發展,使病情遷延,成為慢性,而不單純是急性腎炎的慢性階段。現代醫學可通過腎活檢了解腎組織的病理變化以確定預後並指導治療。
腎損害: 腎損害常見於肝源性腎損害。肝源性腎損害臨床上又稱為肝腎綜合征。肝源性腎損害主要包括 ① 乙型肝炎病毒導致的腎小球腎炎;② 肝硬化時體內免疫、生理和代謝等方麵的紊亂產生的以IgA腎病為主的腎小球腎炎;③ 嚴重肝功能不全時,腎髒低灌注引起的功能性急性腎衰,即肝腎綜合征。
腎部積水現象: 腎盂積水是由於尿路阻塞而引起的腎盂腎盞擴大伴有腎組織萎縮。尿路阻塞可發生於泌尿道的任何部位,可為單側或雙側。阻塞的程度可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持續一定時間後都可引起腎盂積水。尿路任何部位的管道狹窄或阻塞以及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紊亂,尿液通過即可出現障礙,造成尿流梗阻,梗阻以上部位因尿液排出不暢而壓力逐漸增高,管腔擴大,最終導致腎髒積水,擴張,腎實質變薄、腎功能減退,若雙側梗阻,則出現尿毒症後果嚴重。
二、處理手段
腎膿腫治療不及時,膿液可穿透腎包膜形成腎周圍膿腫或尿源性敗血症,同時應用足量抗菌素,如果腎尚能保留,首先要解除病因:如取出梗阻的結石,或整複輸尿管畸形術,行腎造口,引流膿液,保留腎功能,緩解症狀,腎髒破壞嚴重,功能嚴重喪失,需行腎切除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