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豬肉不宜凍二次
肉的營養成分有水、蛋白質、脂肪、灰分、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等,解凍後,大量營養隨液體流失,結果體重減輕,肌肉變形。若二次冷藏解凍後同樣會損失大量的營養物質,而且微生物也容易在肉上快速繁殖。由此產生肉毒感菌、沙門氏菌、大腸杆菌等,極易使豬肉發生肉質酸敗,人食用這些豬肉,對健康不利。
2、豬肉不能宰後即食
有些人認為剛宰殺過的豬肉燒吃比較新鮮,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公正的。正常溫度下,豬群放血l-2小時後進入屍僵期,此時豬肉堅實、幹燥、無香味、不易煮爛、難以消化;經過24-48小時後,便進入成熟期,此時豬肉柔軟、多汁、有香味,適合烹飪。
3、膽囊炎病人不能吃肥豬肉
膽囊炎病人的膽管內壁往往會有充血、水腫,加上膽囊炎伴有膽結石,膽道常阻塞,導致膽汁排出不去。由於膽囊炎患者不能吃肥肉,所以脂肪類食物會增加膽囊收縮的次數,導致膽囊擴張,從而使病人疼痛加重。
4、風濕關節炎病人不能吃肥豬肉
美國醫學研究人員讓16名關節炎患者每天食用大量肥豬肉等動物脂肪食品,結果關節炎症狀明顯加重,有的患者甚至出現關節腫脹、強直、活動障礙等,停食這些食物後,症狀就會逐漸消失。
5、肥肉不宜給小孩食用。
肥肉含有90%的動物脂肪,而且大量攝入動物脂肪不利於兒童成長發育。由於兒童飲食要求多種營養比例適宜,一餐吃幾塊肥豬肉就會感到飽脹,從而影響到其他食物的攝取。此外,過多的熱量轉化成脂肪在體內積聚,容易導致兒童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