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益氣湯,中醫方劑名。為去暑劑,具備清暑益氣,養陰生津之作用。主冶炎熱氣津兩傷證。畏冷容易出汗,口幹鬧心,小便赤黃,體倦少氣,沒精打采,脈虛數。臨床醫學常見於醫治小孩夏季熱等歸屬於氣津不足者。那麼王氏清暑益氣湯是指什麼呢?
應用
己方用以炎熱氣津兩傷證,臨床醫學運用以身熱容易出汗,口幹鬧心,體倦少氣,脈虛數為辯證關鍵點。
加簡化裁
若炎熱較高,可加熟石膏以清熱去火;炎熱夾濕、苔白膩者,可去陰柔之美之麥冬、鐵皮石斛、知母,加藿香、六一散等,以提高去濕氣之功;黃芩味道微苦質燥,若炎熱不盛者可到之;用以小孩夏天發熱者,可去黃芩、知母,加白薇、地骨皮等。
忌諱
己方因為有生濕之品,故暑病夾濕者不適合應用。
附方
清暑益氣湯(《脾胃論》)[1]
構成
黃芩、赤芍、升麻各6g,山參、炒神曲、橘子皮、黃芩各3g,麥冬、當歸身、炙甘草各2g,青皮芒1.5g,黃柏2g。
功能
清暑益氣,去濕健脾胃。
主冶
平常氣虛,又受暑濕,畏冷頭痛,口幹盜汗,四肢困乏,食欲飲食搭配,胸全身重,大便溏薄,小便赤黃,苔膩,脈虛者。
化裁方中間的辨別
以上雙方同名的,均有清暑益氣的功效,主冶暑病兼氣虛之證。但《溫熱經緯》之清暑益氣湯於清暑益氣以外,重在養陰生津(用鐵皮石斛、麥冬),宜在炎熱傷津耗氣量之證。《脾胃論》之清暑益氣湯清暑生津止渴之手略輸,但勝於健脾胃化濕,用治原氣本虛,傷於暑濕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