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蟲病的治療方法

作者:養生小編  時間:2016-09-22 15:22:33  來源: 大眾養生網

渾身乏力,整天過的渾渾噩噩。這時候你就要注意,很可能是感染了這種日本血吸蟲病,下麵小編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日本血吸蟲病西醫治療可分為病原學治療和對症治療,具體如下:

1、病原學治療我國曾先後采用過酒石酸銻鉀等銻劑,呋喃丙胺、六氯對二甲苯(血防846)與硝硫氰胺等抗血吸蟲藥物,在不同時期取得一定療效,但上述藥物均有較重的毒副作用,現在廢用。目前我國普遍推廣吡喹酮治療。

  吡喹酮為朵環的吡嗪並異喹啉藥物,無色、無臭、結晶粉末,味苦,有吸濕性,但理化性質穩定。溶於氯仿與二甲亞碸,微溶於乙醇,不溶於水。動物實驗證明它對各種血吸蟲均有殺蟲作用。血吸蟲與藥物接觸後立刻發生痙攣性麻痹,迅速轉移至肝髒。本藥對血吸蟲皮層產生顯著損傷,使表皮細胞腫脹突起,繼而出現許多球狀或泡狀物,潰破、糜爛與剝落,白細胞吸附其上,並侵入蟲體,引起死亡。但本藥對移行期童蟲無殺蟲作用。我國目前應用的吡喹酮是左旋吡喹酮與右旋吡喹酮各半組成的混旋體。左旋吡喹酮是其主要殺蟲成分,而右旋吡喹酮幾乎無效,而且毒性較大。

  藥代動力學研究證明,吡喹酮口服後,80%藥物從腸道迅速吸收。血藥濃度於2h左右達高峰。血清中生物半衰期為1~1.5h。門靜脈血藥深度較外周血液高l0倍以上。吡喹酮主要在肝內代謝,與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結合,其代謝產物無殺蟲作用。肝髒對吡喹酮有很強的首次通過效應,本藥在係統循環血液中濃度顯著降低,其代謝產物於24h內大部分從腎髒排泄,在體內無積蓄作用。吡喹酮毒性低,治療劑量對心血管係統、肝、腎、造血器官與神經組織均無損害,並且證明無突變、致畸胎與致癌作用。適用於各期各型血吸蟲病患者。

  吡喹酮治療血吸蟲病的劑量與療程:①慢性血吸蟲病:住院成年患者總劑量為60mg/kg體重(體重以60kg為限),10mg/(kg·次),3次/d,連續2天。兒童體重

  療效:吡喹酮治療血吸蟲病有良好療效。急性血吸蟲病輕、中、重型患者平均退熱時間分別為3.9天,6.5天與9.5天。糞便毛蚴孵化於第18~20天內陰轉。治療後6~12個月的遠期療效:糞孵陰轉率達90%左右。對慢性血吸蟲病的療效更好。根據全國血吸蟲研究委員會吡喹酮協作組在無重複感染的輕流行區1276例治療後3個月與6個月以及8~12個月糞便孵複查,其陰轉率分別高達99.4%,98.4%,90.9%。但在湖北與四川重流行區可能由於重複感染,遠期療效較低,為75.3%~88.2%。

  藥物副作用:輕而短暫,於服藥後0.5~1h出現,不需處理,數小時內消失。少數患者出現心髒期前收縮(房性或室性)。心電圖檢查發現5%~10%患者有T波與ST段極度變化;偶有QT延長與I度房室傳導阻滯,為時短暫,迅速恢複正常。神經肌肉反應以頭昏、頭痛、乏力較常見。消化道反應輕微,可有輕度腹痛與惡心,偶有食欲減退、嘔吐等。應當指出,少數重感染患者發生大量便血。晚期血吸蟲病患者如果吡喹酮劑量偏大或過量有引起嚴重心律紊亂的可能。

  總而言之,吡喹酮具有廣譜、高效、低毒、副作用輕、口服方便、療程短的優點,是治療血吸蟲病較理想的藥物。

2、對症治療急性血吸蟲病患者應住院治療。晚期血吸蟲病按肝硬化治療,采取內外科結合,病原學治療與對症治療結合以及中西醫結合的原則。巨脾型患者為降低門脈高壓,消除脾功能亢進,可作脾切除加大網膜腹膜後固定術。術後長期隨訪結果:患者生存率與保持勞動力達80%以上。對食管靜脈曲張並發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可采用硬化劑注射療法,或靜脈斷流手術。脾-腎靜脈分流手術也可選擇性采用。腹水型患者應給予低鹽、高蛋白飲食。使用氫氯噻嗪、呋塞米等利尿劑等間歇治療。對頑固性腹水可試用腹水濃縮回輸法治療。其他並發症如肝性腦病、原發性腹膜炎等治療與門靜脈性肝硬化相同。

人往往是脆弱的,身體非常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特別是一這種日本血吸蟲病,更是要了的健康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