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名人的古詩詞中看養生之道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8-09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文章導讀:皇帝對生活保健也十分重視。他古稀之年的一首詩能概括其養生之道:淡泊生津液,清虛樂有餘。鬢霜慚薄德,神憊恐高譽。苦好山林趣,深耽性道書。山翁多耄耋,粗食中園蔬。 清光緒時,東閣大學士閻敬銘給名人留下一首《不氣歌》,這可以說是另一種養生詩。《不氣歌》曰: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語氣病治非易。氣之為害太可懼,誠恐氣病將命廢。我今嚐過氣中味,從此永不生真氣。可謂是雅俗共賞、妙不可言的健身養性座右銘。

養生,不僅現代人注重,古代的一些名人也是非常講究的,他們常常把這些養生之道放於古詩中,讓人很受啟迪。

曹操的養生詩中,最精彩的當推《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詩中以長壽的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這首詩可以說是曹操留給後世的養生良方。

南宋詩人陸遊詩雲:“兒扶一老候溪邊,來告頭風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湯,吾詩讀罷自然醒。”吟誦一首好詩妙詞,可使人產生最佳的心理效應,這種作用能養性怡情,蕩滌髒腑,寧神忘痛,對身心健康大有益處。

清代康熙皇帝對生活保健也十分重視。他古稀之年的一首詩能概括其養生之道:“淡泊生津液,清虛樂有餘。鬢霜慚薄德,神憊恐高譽。苦好山林趣,深耽性道書。山翁多耄耋,粗食中園蔬。

清光緒時,東閣大學士閻敬銘給名人留下一首《不氣歌》,這可以說是另一種養生詩。《不氣歌》曰:“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語氣病治非易。氣之為害太可懼,誠恐氣病將命廢。我今嚐過氣中味,從此永不生真氣。”可謂是雅俗共賞、妙不可言的健身養性座右銘。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