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頭部> 肝性腦病

肝性腦病簡介

相關問答

  肝性腦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過去稱為肝性昏迷(hepatic coma),是由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中樞神經係統功能失調的綜合症。其主要臨床表現是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導致肝性腦病的肝病可為肝硬化、重症肝炎、暴發性肝功能衰竭、原發性肝癌、嚴重膽道感染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門體分流性腦病(porlto—syst,emic encephalopathy,PSE)強調門靜脈高壓,肝門靜脈與腔靜脈間有側支循環存在,從而使大量門靜脈血繞過肝髒流入體循環,是腦病發生的主要機製。

  對於有嚴重肝病尚無明顯的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而用精細的智力測驗或電生理檢測可發現異常情況者,稱之為輕微肝性腦病,是肝性腦病發病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去除肝性腦病發作的誘因、保護肝髒功能免受進一步損傷、治療氨中毒及調節神經遞質是治療肝性腦病的主要措施。肝功能較好、分流手術後由於進食高蛋白而引起門體分流性腦病者因誘因明確且容易消除,通常預後較好。有腹水、黃疸、出血傾向的患者多數肝功能很差,其預後也差。暴發性肝功能衰竭所致的肝性腦病預後最差。肝移植的開展已大大改善難治性肝性腦病的預後。中醫治療時治宜全麵權衡,標本緩急,邪勢急者先治標,邪勢退者圖其本,重用扶正固脫之劑;正虛邪戀,虛實夾雜者,必兼而治之。

  防治各種肝病是預防肝性腦病的基礎。對肝病患者應給予該病的常識教育,在生活中避免誘發肝性腦病的因素。醫生在擬定治療方案時應避免醫源性的誘因,如不恰當的利尿、放腹水及藥物等。對肝病患者,盡可能早期發現輕微的肝性腦病,並進行適當治療。

【詳情】

01肝性腦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肝性腦病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係統的綜合病征,以意識障礙和昏迷為主要表現。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急性肝性腦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化學藥品或毒蕈中毒、急性妊娠脂肪肝等。慢性肝性腦病常係各種肝硬化和肝癌的晚期並發症。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在進行門-腔靜脈分流術後也常可出現慢性肝性腦病,並成為一種特殊的病型。引起肝性腦病的誘因可歸納為三方麵:

  1.增加氨等含氮物質及其他毒物的來源,如進過量的蛋白質、消化道大出血、氮質血症、口服銨鹽、尿素、蛋氨酸等。便秘也是不利的因素,使有毒物質排出減慢。

  2.低鉀堿中毒時,NH4+容易變成NH3,導致氨中毒,常由於大量利尿或放腹水引起。

  3.加重對肝細胞的損害,使肝功能進一步減退。例如手術、麻醉、鎮靜劑、某些抗結核藥物、感染和缺氧等。在慢性肝病時,大約半數病例可發現肝性腦病的誘因。

02肝性腦病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肝性腦病最常見的並發症為腦水腫和肝腎綜合征。

  腦水腫: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顱內壓增高症狀,表現為頭痛、嘔吐加重,躁動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眼底檢查可見視乳頭水腫。早期出現生命體征變化,脈搏與呼吸減慢,血壓升高的代償症狀,如腦水腫與顱內壓高繼續惡化則可導致發生腦疝。

  肝腎綜合征:(1)嚴重肝病表現:所有患者有均腹水,通常有不同程度的門脈高壓、黃疸、低蛋白血症。實驗室檢查顯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異常,可有低鈉血症,低血壓。(2)腎功能受損表現:表現為進行性及嚴重的少尿或無尿及氮質血症,並有低鈉血症和低鉀血症,嚴重無尿或少尿者亦可呈高鉀血症,甚至可因高血鉀而致心髒驟停發生猝死。

  一般肝病先加重,然後出現腎衰,但也可同時出現,隨腎衰出現,肝損害日益加重。肝腎綜合征時尿PH為酸性,尿蛋白陰性或微量。尿沉渣正常或可有少量紅、白細胞,透明、顆粒管型或膽汁性腎小管細胞管型。腎小球濾過率及腎血漿流量明顯減少,尿鈉常L,尿滲透壓/血漿滲透壓>1.5,腎髒濃縮功能常維持正常,尿比重>1.020,血肌酐濃度輕度增高,尿肌酐/血肌酐>20。

03肝性腦病有哪些典型症狀

  一、症狀

  性格改變(抑鬱或欣快)、睡眠節律倒置、言語不清、定向(包括時間、地點)障礙、計算能力減退、重複語言、違反倫理的行為(如隨地便溺)、木僵、躁狂、昏迷、抽搐等。

  二、體征

  常有肝臭和深度黃疸(尤其是急性肝性腦病時)、撲翼樣震顫、膝和踝陣攣陽性、膝反射亢進、巴賓斯基征陽性等體征。

  三、分期

  可采用4期分類法:

  1.Ⅰ期(前驅期) 輕度精神異常,如淡漠或興奮、嗜睡、計算能力減退,常無陽性神經係體征。

  2.Ⅱ期(昏迷前期) 明顯的性格改變,伴有神經係體征異常,其中撲翼樣震顫最有特征。

  3.Ⅲ期(昏睡期) 以昏睡和嚴重神誌錯亂為主,喚之能醒,但不能正常回答,四肢抖動,共濟失調。

  4.Ⅳ期(昏迷期) 由淺昏迷逐漸轉入深昏迷,意識完全喪失,各種反射消失,呼吸慢而深,瞳孔放大,反應遲鈍,常可聞及肝臭。

04肝性腦病應該如何預防

  對肝性腦病的預防應做到以下幾點:

  1.應注意出血傾向,防止凝血因子的衰減

  2.避免並發細菌、黴菌和其他病毒性感染

  3.慎重放腹水,隻有在大量腹水、壓迫症狀明顯、循環障礙時作為配合治療的一種措施一般1次放腹水量不宜超過1~2升,以稍能緩解壓迫症狀為度嚴防因放腹水導致腹腔感染、放腹水過急引起暈厥及入肝血驟降而加速肝細胞壞死,促發肝昏迷可在放腹水前先注高滲葡萄糖、補充血漿白蛋白或輸血

  4.禁用麻醉安眠藥於肝昏迷前期煩躁時,可予非那根,必要時可服水合氯醛,注射副醛或用水合氯醛灌腸

  5.注意預防、清除和抑製微生物內毒素和腸道含氨物質的產生和吸收

  6.禁用氯化銨、水解蛋白及醋氮酰胺等使氨增高的藥物

  7.有昏迷前期症狀時,宜早期應用降低血氨和清除、取代假性神經介質的藥物

  8.積極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紊亂

  9.供給足量葡萄糖、維生素與能量代謝藥物

  10.特別要防止缺氧、低血鉀和腦水腫的產生

05肝性腦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除了常規的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等指標外,若懷疑存在肝性腦病,可做如下檢查。

  1.血氨 正常空腹靜脈血氨為40~70?g/dl,動脈血氨含量為靜脈血氨的0.5~2倍。靜脈抽血雖然較容易,但靜脈血氨較不可靠。因此,應該以動脈血氨為準。空腹動脈血氨比較穩定可靠。慢性肝性腦病尤其是門體分流性腦病患者多有血氨增高。在急性肝衰竭所致的腦病,血氨多正常。但高血氨隻表示新陳代謝異常,不等於有腦病。年經患者尤其可以有高血氨,而無腦病。

  2.腦電圖檢查 早在生化異常或精神異常出現前,腦電圖即已有異常。腦電圖不僅有診斷價值,且有一定的預後意義。典型的改變為節律變慢,可采用電腦分析,主要出現普遍性每秒4~7次的θ波,有的也出現每秒1~3次的δ波,昏迷時兩側同時出現對稱的高波幅δ波。

  3.誘發電位 是體外可記錄的電位,由各種外部刺激經感受器傳入大腦神經元網絡後產生的同步放電反應。根據刺激的感官不同分為視覺誘發電位、聽覺誘發電位和軀體誘發電位。初時認為誘發電位可對不同程度的肝性腦病,包括亞臨床腦病做出客觀準確的診斷,其敏感性超過任何其他方法。但最近研究認為,誘發電位檢查在不同人、不同時期變化太大,缺乏特異性和敏感性,不如簡單的心理或智力測試有效。

  4.簡易智力測驗 目前認為智力測驗對於診斷早期肝性腦病(包括亞臨床腦病)最有用。測驗內容包括書寫、構詞、畫圖、搭積木、用火柴搭五角星等,而作為常規使用的是數字連接試驗,其結果容易計量,便於隨訪。

  5.其他 顱腦電腦斷層掃描或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可發現腦水腫;腦脊液檢查可示穀氨酰胺、穀氨酸和氨的濃度升高,目前少做;血漿氨基酸分析也因較繁瑣而在臨床應用得不多。磁共振波譜分析的應用還在研究中。

06肝性腦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一經診斷為肝性腦病,即應禁食蛋白質2-3天,不宜過長,過長不宜肝功能的恢複。以後隨著病情的改善,可給少量蛋白質,但總量不超過20g/日,以豆漿、牛奶和蛋類為宜,豆製品含豐富的亮氨酸、異亮氨酸等支鏈氨基酸,為肝性腦病病人蛋白質的良好來源;牛乳蛋白質產氨較少。神智清楚後,再逐步增加蛋白質,但以控製在40g/日以下為宜。

  熱量供應需充足,每天盡可能不低於1500-2000千卡,且應以葡萄糖為主。

  除靜脈補液外,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為宜,並應少量多餐,以利消化吸收。可供選擇的食品有果汁、果醬、果凍、果子水、衝藕粉、米湯、稀飯、餅幹、麵條、豆漿、牛奶、燉蛋。昏迷不能進食者,鼻飼流質比單純的補液更容易保證各種營養物質的補充。

  注意供給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K、B族、C、A、D、鈣、鐵、鋅、銅等,尤其是維生素C的供給量應更多一些,以利解毒;研究表明肝衰竭時腦中銅、鋅降低,可能為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療中應注意鋅、銅的補充。

  保持大便通暢,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要充分供給,必要時可服用通便藥物。

07西醫治療肝性腦病的常規方法

  及早識別及去除肝性腦病發作的誘因是治療肝性腦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1.慎用鎮靜藥及損傷肝功能的藥物。鎮靜、催眠、鎮痛藥及麻醉劑可誘發肝性腦病,在肝硬化特別是有嚴重肝功能減退時應盡量避免使用。當患者發生肝性腦病出現煩躁、抽搐時禁用鴉片類、巴比妥類、苯二氮草類鎮靜劑,可試用異丙嗪、氯苯那敏(撲爾敏)等抗組胺藥。

  2.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低鉀性堿中毒是肝硬化患者在進食量減少、利尿過度及大量排放腹水後的內環境紊亂,是誘發或加重肝性腦病的常見原因之一。因此,應重視患者的營養支持,利尿藥的劑量不宜過大,大量排放腹水時應靜脈輸入足量的白蛋白以維持有效血容量和防止電解質紊亂。肝性腦病患者應經常檢測血清電解質、血氣分析等,及時糾正低血鉀或堿中毒等。缺鉀者補充氯化鉀;堿中毒者可用精氨酸溶液靜脈滴注。每日入液總量以不超過2500ml為宜。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人液量應加控製(一般約為尿量加1000m1),以免血液稀釋、血鈉過低而加重昏迷。

  3. 止血和清除腸道積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腦病的重要誘因之一。止血措施參見上消化道出血章節。清除腸道積血可采取以下措施:乳果糖、乳梨醇或25%硫酸鎂口服或鼻飼導瀉,生理鹽水或弱酸液(如稀醋酸溶液)清潔灌腸。

  4. 預防和控製感染。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容易合並感染,特別是對肝硬化大量腹水或合並曲張靜脈出血者應高度警惕,必要時予抗生素預防性治療。一旦發現感染應積極控製感染,選用對肝損害小的廣譜抗生素靜脈給藥。

  5. 其他,注意防治便秘。門體分流對蛋白不耐受者應避免大量蛋白質飲食。警惕低血糖並及時糾正。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