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首頁 > 疾病大全 > 頭部 > 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

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簡介

相關問答

  頸部或頸椎受到直接或間接外傷後,造成頸內動脈或椎動脈內膜損傷,在此基礎上發生炎症及滲血,進而局部形成血栓,並向遠端蔓延,引起相應供血的腦梗死。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可向上蔓延累及眼動脈、脈絡膜前動脈,直至willis環前部,甚至大腦前、中動脈。輕者出現局限性神經功能障礙,重者可引起大塊腦梗死而深昏迷,其中1/3的病人常因此危及生命。

 

【詳情】

01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1、發病原因

  一般除頸部開放傷直接損傷頸動脈之外,因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顱頸部閉合性損傷常是造成頸動脈損傷的主要原因。當頸部過度強力後仰及側屈時,可使頸內動脈在第3頸椎橫突上,造成血管壁和內膜的損傷而發生血栓。有時也可能是因頸總動脈損傷,血栓形成後繼續向上發展,超過頸動脈分叉而致頸內動脈閉塞。因此頸段閉塞的部位以頸動脈分叉上1~3cm處最多,約占70%。其次是虹吸部的栓塞即頸內動脈顱底段,此處動脈較固定,遭受暴力時,容易受到牽扯和擠壓,或因顱底骨折直接挫傷血管,造成內膜剝離、皺縮、壁間出血,從而引起血管腔狹窄、血小板附壁及血栓形成。再者為大腦中動脈的閉塞,特別是向顳葉的分支,從遊離的腦池部進入腦實質內,更易撞擊或擠壓在蝶骨脊上而使該段血管發生損傷。腦動脈血管壁較身體其他部位的動脈相對為薄,且其內膜與中層之間易於分離,故而形成壁間血腫或夾層動脈瘤的機會亦較多。此外,外傷性大腦後動脈、椎-基底動脈及腦底深交通支的閉塞也偶有發生。前者常繼發於小腦幕切跡疝的病人,因腦幹向下移位致使大腦後動脈被嵌壓在小腦幕切跡緣上,而造成閉塞,可致偏盲;椎-基底動脈閉塞多見於枕頸部著力的損傷,可因小腦猛烈的移動,使椎動脈受到牽扯、擠壓,或使基底動脈直接撞擊在斜坡上而致傷,一旦血栓形成,病人往往陷入深度昏迷,病死率極高。外傷性腦底深交通支閉塞可致基底節灶性梗死較為少見,多在CT掃描檢查時偶然發現,一般好發於兒童和青年,臨床上僅有不全偏癱及偏身感覺障礙,易與腦原發傷相混淆,應予注意。

  2、發病機製

  近年來,據腦外傷後腦缺血及缺氧的研究揭示,外傷性頸內動脈閉塞的機製,不僅是腦血管本身遭受機械性損傷這一主要原因,其他尚有一些促成腦血管栓塞的內在因素。例如,傷後血管活性物質的失調、腦血流量的降低及血液的高凝狀態等,其中,致腦血管痙攣的物質尤為重要。由於腦外傷後許多促使血管痙攣的物質如兒茶酚胺(CA)、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收縮性前列腺素(PG)、氧合血紅蛋白(OXYHb)、過氧化脂質(LPO)以及鉀離子均有明顯升高。同時,受傷的血管內皮細胞,因失去屏障功能,通透性明顯增加,則使血管活性物質5-羥色胺、氧合血紅蛋白等得以直接作用在血管平滑肌上而引起血管痙攣。另外,血管內皮細胞還具有產生血管活性物質及調節血管張力的功能。當內皮細胞損傷後,其舒血管與縮血管兩種物質的產生失衡,其中,以血栓惡烷A2(TXA2)和內皮素(Endothelin)為主的內皮源性血管收縮因子(EDCF)占有優勢,故使腦血管處於持續收縮狀態。彙集以上各種促使血管痙攣的因素,再加上因腦外傷而引起的血液流變學改變,諸如全血黏度增高,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聚集性增強、血小板被激活、黏性增高以及局部腦血管受損等條件的存在,終將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腦血管閉塞及所屬腦域的梗死。

02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如頸內動脈急性血栓使動脈完全堵塞,而腦的側支循環不足,可出現急性腦梗死、彌漫性腦水腫,重者頸內動脈栓塞完全可能出現大塊腦梗死。

  1、腦出血:腦梗死有時頗似大量腦出血的臨床表現,但活動中起病、病情進展快、高血壓史常提示腦出血,CT檢查可以確診。

  2、腦拴塞:起病急驟,局灶性體征在數秒至數分鍾達到高峰;常有心源性栓子來源如風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以及合並心房纖顫等,常見大腦中動脈栓塞引起大麵積腦梗死,導致腦水腫及顱內壓增高,常伴癲性發作。

  3、顱內占位病變:顱內腫瘤、硬膜下血腫和腦膿腫可呈卒中樣發病,出現偏癱等局灶火形成體征,顱內壓增高征象不明顯時易與腦梗死混淆,須提高警惕,CT或MRI檢查可以確診。

03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有哪些典型症狀

  1、外傷性頸內動脈閉塞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損傷血管的部位及血管蔓延的範圍,血栓發展的速度,受累血管的大小及周圍血管的代償能力則關係到腦梗死病情的輕重緩急,臨床征象可於傷後立即出現,亦可於傷後數天始有表現。

  2、外傷性頸內動脈閉塞的臨床表現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若血栓位於頸總動脈分叉處,僅累及頸內動脈起始部,患者於傷後數小時至幾天內出現偏癱,失語,病側視力下降與偏盲,約有15%的病人發生癲癇,如頸內動脈急性血栓使動脈完全堵塞,而腦的側支循環不足,以致該側大腦發生嚴重缺血,出現急性腦梗死,彌漫性腦水腫,則表現為傷後進行性加重的意識障礙,重者頸內動脈栓塞完全,發病急促,因大塊腦梗死,可於數小時內進入腦疝危象,甚至死亡,眼底檢查可見病側眼底動脈呈塌陷狀態,部分頸內動脈閉塞者,或局限於顱外段時,可由於對側頸動脈係統的代償能力,血流量良好,所以臨床上可無症狀或甚輕微。

 

04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應該如何預防

  1、早睡早起,運動身體睡眠不足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動生火,招致外感內傷

  2、保持心境平和春季忌怒,處事勿過於急躁,要時常保持心境平和

  3、戒煙、少喝酒及咖啡吸煙最易損害呼吸道表麵屏障,誘發疾病發作煙酒及咖啡都會刺激神經興奮,有些人想借以“消除緊張和疲勞”,其實反而削弱了人體的抗病力

  5、飲食宜清淡富營養而易消化,少吃油膩煎炸及辛辣刺激的食品

 

05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腦血管造影:可見患側頸內動脈顱外段阻塞,大腦中與大腦前動脈影像消失。

  2、MRI檢查:腦缺血後1h即可檢出,最初9h內缺血區已出現腦水腫,T1加權圖像上呈低信號,T2加權圖像上呈高信號;約12h之後缺血區組織發生壞死使T1弛豫時間延長,表現為長T1長T2信號;當缺血區軟化,囊變時,其信號則與腦脊液相類似。

  3、CT掃描:在腦缺血區早期6~24h內隻有少數病人出現邊界不清的稍低密度區,檢出率略遜於MRI,但24h後大都可以看到邊界清晰的低密度梗死灶,其形態和部位與閉塞的動脈的分布相一致;2~15天時,梗死區密度更低邊界尤為明顯,且有不同程度的腦水腫和占位效應;2~3周時,側支循環開始形成,毛細血管增多充血,故梗死區出現弧形或結節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此時,病灶範圍反較模糊;4~5周後,梗死區囊變,密度與腦脊液相似;強化掃描對腦梗死的顯示更具特色,動脈閉塞後第1周因局部缺血嚴重可無強化現象,7~10天時因毛細血管增生,則可見明顯的線狀,腦回狀或環狀強化影像,有重要診斷價值。

  4、多普勒超聲檢查: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及放射性核素閃爍腦血管造影有助於了解腦缺血或梗死的情況,可作為輔助診斷的手段。

06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病人的飲食宜忌

  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吃什麼食物對身體好:

  多食水果蔬菜、豆類食品,增加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多食含纖維素豐富、含膽固醇量低以及低熱量、低脂肪的飲食,多喝水或淡茶水,可以減少腸內膽固醇的吸收,防止高血脂症與動脈硬化。宜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多吃些水產海味食物,如海帶、海蜇、淡菜、紫菜、羊棲菜、海藻之類。

 

07西醫治療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的常規方法

  一、治療

  1、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的治療:

  輕症者頸內動脈閉塞不完全、側支循環較好的病人可試行內科療法,適量給予激素和血管擴張藥如罌粟堿、碳酸氫鈉、尼莫地平、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參溶液、含5%二氧化碳的氧吸入及頸交感神經封閉等治療。必要時可酌情采用抗凝療法,如肝素75~125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靜脈滴注,每8小時1次,用2天停藥。有作者提出,在腦血管造影證實頸內動脈或大腦中動脈閉塞時,隨即經造影導管直接注入含24萬U尿激酶的生理鹽水20ml,可以改善預後。不過抗凝治療的效果及出血傾向問題,尚有待研究,必須在嚴格監測病人出凝血機製的前提下謹慎進行。此外,為減輕腦水腫降低腦耗氧量,可以給予降溫及巴比妥藥物療法,以保護腦組織。近年來對頸內動脈閉塞多主張手術治療,特別是發病後最初的12h之內,一般不超過24h,即可將血栓剝除。手術的適應證是:頸內動脈頸段閉塞或係手術可及的部位;動脈閉塞完全或管腔狹窄小於2mm;臨床症狀雖輕但造影可見動脈壁有硬化斑潰瘍形成,此時發生血栓的機會甚大,宜行手術治療。

  2、手術方法:

  全麻下施術,病人仰臥頸過伸頭偏向健側,自乳突下緣至甲狀軟骨下界,沿胸鎖乳突肌前緣縱行切開,分離深筋膜顯露頸總動脈,循此主幹向上近二腹肌下後緣,即可見頸動脈分支。注意居內側向前行者為頸外動脈,於起始處即有甲狀腺上動脈、咽升動脈及舌動脈等分支,居外側向後行者是頸內動脈,此處無分支,可資鑒別。根據腦血管造影的發現及術中捫診以確定暴露的範圍,然後用1%普魯卡因(奴夫卡因)或利多卡因浸潤在頸動脈竇周圍,以阻斷神經反射,同時經靜脈注射肝素50mg作為防止新血栓的準備。繼而用暫時斷流夾分別將頸總、頸內和頸外諸動脈阻斷,於閉塞部位縱行切開動脈壁,如果血栓形成不久較鬆軟則可用吸引器將其吸出,再放開頸內動脈上方斷流夾,觀察如有鮮血良好回流則說明管腔已通,即可縫合動脈切口結束手術。設若血栓已機化與血管內膜緊密附著不易剝離,或管腔已嚴重狹窄、瘢痕形成,則應自近端的頸總動脈至遠端的頸內動脈插入—矽橡膠管作為暫時分流用,在保證腦血液供應的情況下,行狹窄動脈內膜切除術或行血管移植術。術後應繼續抗凝治療。

  二、預後

  預後決定於以下因素:

  1、血栓延伸的範圍。

  2、閉塞動脈供血區側支循環的狀態。

  3、有無腦血管痙攣。

  4、發生於主側或非主側半球。

  5、合並腦外傷的輕重。

  6、繼發性腦缺氧的程度。

  在Yamada收集的52例中,傷死率達38%,重殘率占50%,輕殘者占4%,無神經功能障礙者隻有8%。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