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遺症的病因主要是因為腦血管意外之後,腦組織缺血或受血腫壓迫、推移、腦水腫等而使腦組織功能受損。急性期後,偏癱逐漸成為痙攣性,上肢屈曲、內收,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進,運動能力可有恢複。因此,患者不僅要積極到醫院進行藥物治療,而且在平時也要注重中風後遺症的飲食療法,以便加快緩解病情的步伐。中醫認為中風後遺症主要是由於中風之後氣虛血瘀、脈絡瘀阻、風痰阻絡、或肝腎二虧、精血不足、筋骨失養所致。
肺部感染是中風者的主要並發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風後3~5天內,昏迷患者常合並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是腦血管病的嚴重並發症之一,即應激性潰瘍。中風合並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內囊內側型出血居多,分別占49%和36%。
腦血管病患者,由於高齡患者較多,肢體癱瘓,長期臥床,活動不便,容易對於骨隆起等部位壓迫,使局部組織缺血及缺氧而出現褥瘡。高血壓中風手術後常見的並發症有肺部感染、消化道應激性潰瘍、腎功能衰竭和多髒器功能衰竭(MOF)等。
腦中風病臨床最主要的表現,是神誌障礙和運動、感覺以及語言障礙。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除神誌清醒外,其餘症狀依然會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症狀,稱為後遺症。後遺症的輕重,因病人的體質和並發症而異。腦中風常見的後遺症如下。
1、麻木:患側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麵頰部皮膚有蟻爬感覺,或有針刺感,或表現為刺激反應遲鈍。麻木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天氣急劇轉變、潮濕悶熱,或下雨前後,天氣寒冷等情況下,麻木感覺尤其明顯。
2、嘴歪眼斜:一側眼袋以下的麵肌癱瘓。表現為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鼓頰和吹哨時,口角歪向健側、流口水,說話時更為明顯。
3、中樞性癱瘓:中樞性癱瘓,又稱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痙攣性癱瘓、硬癱,是由於大腦皮層運動區錐體細胞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錐體束受損而產生。由於上運動神經元受損,失去了對下運動神經元的抑製調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釋放”,產生隨意運動減弱或消失,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呈痙攣性癱瘓。
4、周圍性癱瘓:周圍性癱瘓,又稱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弛緩性癱瘓、軟癱,是因脊髓前角細胞及腦幹運動神經核,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脊骸前根、脊神經、顱神經受損害產生的癱瘓。由於下運動神經元受損,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應有的衝動興奮,臨床上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反射減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縮,但無病理反射。
在中風後遺症的預防方麵,患者應注意嚴格控製血壓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齡越小,控製越嚴,最好每天監測血壓變化,至少每周測一次血壓若正在服用降壓藥物,不可隨意停藥,應按醫囑增減降壓藥物24小時穩定控製血壓,使血壓波動較小,不可將血壓降得過低有效控製血糖、血脂、血粘度肥胖者還應減輕體重,達到正常標準患者還應注意戒煙酒,要低鹽低脂飲食,堅持有氧體育鍛煉,如慢跑、遊泳、騎車、練太極拳等
中風後遺存的以半身不遂,麻木不仁,口舌歪斜,言語不利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它的臨床檢查主要如下。
一、實驗室檢查
1、腦脊液檢查:由於現代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診斷明確者,一般不做腦脊液檢查,以防腦疝發生。但在無條件做腦CT掃描或腦MRI檢查時,腰穿仍有一定診斷價值。中風後由於腦組織水腫,顱內壓力一般較高,80%患者在發病6h後,由於血液可自腦實質破入到腦室或蛛網膜下隙而呈血性腦脊液。所以腦脊液多數呈血性或黃色,少數腦脊液清亮,因此,腰穿腦脊液清亮時,不能完全排除中風的可能。術前應給脫水劑降低顱內壓,有顱內壓增高或有腦疝的可能時,禁忌做腰穿。
2、血常規、尿常規和血糖:重症腦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增高,可有尿糖與蛋白尿陽性。中風急性期血糖增高由應激反應引起。血糖升高不僅直接反映機體代謝狀態,而且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血糖越高,應激性潰瘍、腦疝、代謝性酸中毒、氮質血症等並發症發生率越高,預後越差。
二、影像學檢查
1、CT檢查:臨床疑診中風時首選CT檢查,可顯示圓形或卵圓形均勻高密度血腫,邊界清楚,並可確定血腫部位、大小、形態,以及是否破入腦室、血腫周圍水腫帶和占位效應等。如腦室大量積血可見高密度鑄型,腦室擴張。l周後血腫周圍可見環形增強,血腫吸收後變為低密度或囊性變。CT動態觀察可發現進展型中風。
2、MRI檢查:可發現CT不能確定的腦幹或小腦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後CT不能辨認的中風,區別陳舊性中風與腦梗死,顯示血管畸形流空現象。並可根據血腫信號的動態變化(受血腫內血紅蛋白變化的影響)判斷出血時間。
3、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可檢查出腦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4、心電圖檢查:腦血管病患者因為腦-心綜合征或心髒本身就有疾病,可有心髒功能和血管功能的改變。
5、動態血壓檢測:急性腦血管病發病1周內血壓明顯升高,高於正常參照值,也高於發病前的血壓水平,提示高血壓與急性腦血管病的發病有密切關係。同時,血壓波動以及低血壓狀態在急性腦血管病的發病中占有一定比例。血壓波動既可以導致血壓升高,同時也可以作為高血壓的後果。無論短期或長期血壓波動較大的患者,其靶器官如大腦的損害嚴重程度與急性腦血管病發生率,均顯著增高。血壓波動常與血壓升高伴存,出現血壓驟降或驟升,此時患者往往伴有較明顯的不適症狀,如頭暈、頭痛、暈厥、胸悶、心慌等。
6、經顱多普勒(TCD):有助判斷顱內高壓和腦死亡。當血腫>25ml,TCD顯示顱內血流動力學不對稱改變,表示顱內壓力不對稱,搏動指數較平均血流速度更能反映顱內壓力的不對稱性。
中風,即腦卒中,為突發性的急性腦血管病,多為高血壓或腦血栓所引發,不少患者經救治後雖存活下來,但卻不同程度地喪失了工作能力,表現為半身不遂、手足癱瘓、語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狀,通稱中風後遺症。對於中風後遺症,中醫有十分豐富的治療經驗,除按照辨證施治的原則,采用藥物、針灸、推拿、功能鍛煉等方法外,強調飲食要注意清淡、合理搭配、營養豐富。主食以大米、麵粉、小麥、玉米等為主,多吃豆製品及瓜果蔬菜,如芹菜、菠菜、白菜、蘿卜、黃瓜、茭白、蓮藕、橘子等。蛋白質以魚類為最佳(鯉魚除外),如黑魚、黃魚、鯽魚等,少吃豬、牛肉等畜肉及其內髒,少吃鹽、糖及辛辣刺激之品。
中風後遺症屬難治病症,綜合康複治療被認為是當前最佳方案。我們所采用的主要有效康複措施如下:
1、中藥康複治療:對半身不遂者,在軟癱期多使用有益氣活血通絡作用的補陽還五湯加減。在硬癱期多用有養血平肝熄風活絡作用的四物湯合天麻勾藤飲加減。對語言障礙者,常用有祛風化痰作用的解語丹加減。腎虛者合用左歸飲加減。老年癡呆者,常用益脾腎補腦髓化瘀豁痰開竅的河車大造丸合安腦丸。在藥物的加減選用和每味藥的用量方麵我們都有新突破,這是療效高於傳統用藥的關鍵所在。
2、針灸康複法:除用常法取穴外,我們多采用針刺某些特效穴確能提高療效,如下肢癱軟針隱白、肩關節不能活動者針對側“中平負”,腿不能提起者刺“提腿負”、頸部無力者針“筋縮”等。在針刺手法上,要求每針都能出現酸痛脹或定向走竄的感覺,對有些穴位,如軟癱針隱血時應讓患肢出現抽動抬腿動作則療效會明顯迅速。若配合靈龜八法按時取穴法往往會出現奇效。由於采用了不同於傳統取穴的特效穴法和特殊的針刺手法,使殘肢功能的恢複上了新台階,甚至使原來都認為不可能站起來的癱瘓患者上下樓梯、出入家門。
3、科學的運動功能訓練:包括肢體的被動運動、主動運動和抗阻運動,以及“作為康複治療法”等。這套現代康複醫學運動功能訓練方法,應當在康複技師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進行。這項康複醫學中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目前即使在最大的醫院裏,能夠掌握和運用的醫生還為數甚少。
4、其他康複方法:如:“中風治療儀”的運用、在被動運動期配合推拿康複法、氣功誘導康複法等,都有一定效果。重視心理治療,建立患者良好心理狀態,使患者主動參與進行肢體運動的康複訓練,對殘疾功能的恢複也極為重要。這裏還應包括一項“康複護理”,以便配合實施康複計劃的完成,也可防止患者二次傷殘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