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心肌炎中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常見的為腺病毒(特別是血清型2及5)和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A及B組、埃可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其中以柯薩奇病毒B組(CVB)最為常見。其他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及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包涵體病毒、風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登革熱病毒、黃熱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呼吸道腸道病毒等。
小兒心肌炎可並發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多髒器功能衰竭、阿斯綜合征等。新生兒心肌炎常並發黃疸、多髒器功能損害、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小兒心肌炎患者病情輕重不一,重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死亡,輕者症狀不明顯,至慢性期形成擴張型心肌病始發現。
一、急性期
新發病,臨床症狀明顯而多變,病程多不超過6個月。
1、輕型症狀,以乏力為主,其次有多汗、蒼白、心悸、氣短、胸悶、頭暈、精神不振等。檢查可見麵色蒼白、口周可有發紺。心髒檢查發現心尖部第1心音低鈍,可見輕柔吹風樣收縮期雜音,有時有期前收縮。
2、中型較少,起病較急,除前述症狀外,乏力突出,年長兒常訴心前區疼痛。起病較急者可伴惡心、嘔吐。檢查見心率過速或過緩,或心律不齊。患兒煩躁、口周可出現發紺、手足涼、出冷汗。心髒可略大,心音鈍、心尖部吹風樣收縮雜音,可有奔馬律和(或)各種心律失常。血壓低、脈壓差低,肝增大,有的肺有囉音。
3、重型少見,呈暴發性,起病急驟,2天內出現心功能不全或突發心源性休克。患兒極度乏力、頭暈、煩躁、嘔吐、心前區疼痛或壓迫感。有的呼吸困難、大汗淋漓、皮膚濕冷。小嬰兒則拒食、煩鬧、軟弱無力、手足涼、呼吸困難。檢查見麵色灰白、唇紺、四肢涼、指趾發紺、脈弱或摸不到、血壓低或測不到。心音鈍,心尖部第1心音幾乎聽不到,可出現收縮期雜音,常有奔馬律、心動過速、過緩或嚴重心律失常。肺有囉音,肝可迅速增大。有的發生急性左心力衰竭、肺水腫。病情發展迅速,如搶救不及時,有生命危險。
二、遷延期
急性期過後,臨床症狀反複出現,心電圖和X線改變遷延不愈,實驗室檢查有疾病活動的表現。病程多在6個月以上。
三、慢性期
進行性心髒增大,或反複心力衰竭,病程長達1年以上。慢性期多見於兒童,有的起病隱匿,發現時已呈慢性;有的是急性期休息不夠或治療不及時而多次反複,致成慢性期。常拖延數年而死於感染、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小兒心肌炎的預防可通過增強體質,而使疾病的發生降低對各種病毒感染進行預防注射,以及減少受冷、發熱等不良因素也可以有效的預防本病發生在治療過程中要預防反複感冒新生兒期的預防須防止孕婦病毒感染,並做好產院嬰兒室和母嬰室的消毒隔離工作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來提高個人抵抗力、適量運動
小兒心肌炎的檢查包括血生化、心電圖、胸片及超聲心動圖,其具體檢查方法如下所述。
1、生化指標
肌鈣蛋白(cTnI或cTnT)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升高,其中肌鈣蛋白特異性更強,更可靠。
2、心電圖
可見心律失常:包括各種早搏、室上性及室性心動過速、傳導阻滯等;心肌受累明顯時可見T波降低、ST-T段改變等。
3、胸片
可見心髒增大、肺水腫等。
4、超聲心動圖
可顯示心室、心房擴大、心室收縮功能(EF)減低等。
5、核素心肌顯像
心肌顯像陽性提示存在心肌炎。
6、病毒學檢查
疾病早期自糞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離到病毒,且恢複期血清同型抗體滴度較第1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用PCR方法或病毒核酸探針自血液或心肌組織檢測到病毒核酸。
7、心肌活檢
為診斷金標準,但往往很難實施。
小兒心肌炎中醫認為是由正氣不足,邪毒犯心所致。髒腑功能失調是內因,邪毒入侵是外因。一方麵是正虛的氣血陰陽虧損,另一方麵是痰濕瘀滯。正邪交爭、寒熱虛實夾雜、病情變化複雜是本病的病理基礎。其具體辯證治療方法如下所述。
1、心氣不足
主證:麵色蒼白、神疲、肢冷、胸悶、動則心悸、血壓低、脈微細或虛數或結代、舌淡、苔薄白。
治法:益氣固脫,回陽救逆。
方藥:參附湯。紅參5~10克,附子5克。
方解:人參大補元氣,附子溫壯真陽,二藥合用,大溫大補,回陽救月兌。
2、心血不足
主證:頭暈、目眩、乏力、麵色不華、心悸、舌質淡、脈細數而弱或結代。
治法:補養心血,安神定誌。
方藥:歸脾湯加減。黨參10克,北芪10克,當歸5克,白術10克,茯神6克,酸棗仁5克,元肉8克,遠誌3克,木香5克(後下),炙甘草3克。
方解:參芪術草甘溫補脾益氣;茯神、遠誌、棗仁、元肉、當歸甘溫酸苦,養血補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使補而不滯。
3、氣陰兩虛
主證:低熱、顴紅、心悸、夢多、心煩、頭目眩暈、耳鳴、舌質紅薄白、脈細數或結代。
治法:滋陰養血安神。
方藥:天王補心丹。太子參12克,元參8克,麥冬8克,五味子5克,丹參10克,茯苓10克,遠誌5克,生地10克,當歸4克,酸棗仁4克,桔梗6克。
方解:生地、元參壯水製火;丹參、當歸補血養心;人參、茯苓益心氣;遠誌、柏子仁養心神;天冬、麥冬增陰液;棗仁、五味之酸,斂心氣之耗散;桔梗載藥上行為使。
4、陽虛氣滯
主證:胸悶心悸、神疲乏力、肢冷、舌淡紅有齒印、脈結代或沉遲。
治法:通陽安神。
方藥:瓜蔞在白桂枝湯加減。瓜簍皮10克,薤白5克,桂枝2克,枳實6克,附子5克,赤芍5克,龍骨20 克,牡蠣20克,炙草3克。
方解:瓜蔞皮開胸散結、暢氣滌痰;薤白滑利通陽,行氣止痛;附子、桂枝溫運通陽,枳實、赤芍助行氣活血止胸痛,龍骨、牡蠣、炙草固攝正氣以安神。
5、氣滯血瘀
主證:心悸胸痛、胸悶不舒、呼吸困難、唇甲青紫、舌暗紫或邊尖有瘀點、脈結代。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5克,生地15克,桃仁5克,紅花3克,枳殼6克,赤芍6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5克,甘草3克,元胡6克。
方解:當歸、生地、赤芍、川芍養血活血;柴胡、枳殼、桔梗、甘草開胸解鬱;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元胡行氣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