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心髒> 大動脈錯位

大動脈錯位簡介

相關問答

  大動脈錯位是指由於發育畸形而引起大血管間關係的變化,包括完全性大血管錯位、糾正型大血管錯位、右心室雙出口、大血管錯位伴單心室等,其中以完全性大血管錯位最為常見。完全性大血管錯位亦稱右型大血管錯位,此時主動脈自右心室發出,而肺動脈自左心室發出,主動脈位於肺動脈的前右。常伴有心房間隔缺損、心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口狹窄、主動脈口狹窄、房室共道永存、三尖瓣閉鎖等。

【詳情】

01大動脈錯位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大動脈錯位是由於胚胎發育的第5~7周,縱隔扭轉不全或不呈螺旋扭轉,引起的主、肺動脈換位,因而體、肺循環成為各自獨立的循環,即體靜脈的靜脈血回流入右房、右室,經主動脈又到達全身各個組織器官,肺靜脈的動脈血回流入左房、左室,經肺動脈又到達肺髒,故患兒難以存活。如合並其他心髒畸形,存在兩循環之間的分流通道,則可交換少量混合血暫時維持生命。兩側分流量不等,周而複始,可引起肺動脈高壓、阻塞,心室的擴張、肥厚,心力衰竭而死亡。

02大動脈錯位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大動脈錯位未經手術的常見死亡原因為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腦出血以及紅細胞增多而引起腦栓塞。手術後常見原因為心力衰竭、低排量綜合征、呼吸衰竭及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

03大動脈錯位有哪些典型症狀

  大動脈錯位患兒出生後即有紫紺,嬰兒期喂食困難,體重增長慢,氣喘、咳嗽,易患呼吸道感染,常在四個月內出現心力衰竭。伴有動脈導管未閉的病人,下半身紫紺較輕,杵狀指(趾)常在半歲後才出現,心濁音界增大。合並心室間隔缺損者,胸骨左緣特別是第三肋間有全收縮期吹風樣返流型雜音,常有奔馬律。合並肺動脈瓣狹窄者,則心底部有收縮期吹風樣噴射型雜音。

04大動脈錯位應該如何預防

  大動脈錯位若不伴室間隔缺損,預後不良,約80~90%病例死於1歲內,未經手術約45%死於1個月內,約69%死於3個月內,約75%死於8個月內,約80%死於1歲內,近幾年我國由於嬰幼兒心髒外科的開展,小兒心內科重視對大動脈錯位的診斷和治療,已使嬰兒生後的存活率增高,為心髒外科施行根治術創造了條件

05大動脈錯位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大動脈錯位患者應做胸片檢查、心電圖檢查、超聲心動圖檢查及右心導管檢查等。

  1、胸片檢查

  出生時心髒大小正常,以後日益增大,肺血管影紋增多,心髒輪廓呈斜置蛋形,因主動脈、肺動脈影前後重疊,故上縱隔心蒂部狹小。除非伴有肺動脈狹窄,一般肺血管影紋增多。有大型室間隔缺損伴肺動脈高壓則心髒顯著擴大,肺血管影增多並可呈現肺水腫表現。

 2、心電圖檢查

  心電圖檢查示電軸電偏,右心室肥大,並有室間隔缺損或動脈導管未閉者,則左、右心室肥大和心肌損害。

3、超聲心動圖檢查

  主動脈根部水平橫切麵顯示肺動脈位於左後方,主動脈位於右前方,起源於左心室的肺動脈分為左右兩支,主動脈則起源於右心室,肺動脈瓣比主動脈瓣開放早而關閉遲。

 4、右心導管檢查

  導管經股靜脈插入導管進入右心房、右心室再進入主動脈,亦可在右心房內通過卵圓孔未閉進入左心房再經左心室進入肺動脈。右心室收縮壓接近體循環壓力,主動脈內血氧飽和度低。

 5、右心室造影

  右心室造影檢查主動脈立即顯影,如有室間隔缺損,不但可顯示其大小和位置,而且左心室及肺動脈也同時顯影。

06大動脈錯位病人的飲食宜忌

  大動脈錯位屬於先天性發育異常性疾病,患者應進食低鹽、低脂肪飲食,以減少獲得高血壓以及高脂血症的機會,同時也可減少血管硬化造成腦血管意外性疾病的發生。患者可以多吃高蛋白質的食物,如牛肉、魚肉、羊肉、蛙肉等,高維生素食物,如檸檬、獼猴桃、青棗、生菜、芹菜等,高熱量的食物,如稀飯、麵條、八寶粥等。

07西醫治療大動脈錯位的常規方法

  新生兒一旦確診大動脈錯位,立即靜脈滴注前列腺素E1,治療劑量為0.1μg/(kg·min)。若見效果,可維持24小時或數日保持動脈導管開放,血氧飽和度升高,紫紺減輕,另外控製心力衰竭,糾正缺氧、酸中毒,為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根據患兒病情不同,其手術方法也不同。

  1、生後即有嚴重紫紺、心力衰竭、不能耐受糾治性手術時,可急診行氣囊導管撐裂房隔術。如果手術失敗,紫紺不減輕,血氧飽和度提高不滿意和心力衰竭仍不能控製,可施行部分房間隔切除術。

  2、伴室間隔缺損的大動脈錯位,內科治療不能控製充血性心力衰竭,應在生後1~2日施行肺動脈環紮術。

  3、大動脈錯位伴肺動脈狹窄,施行體-肺動脈分流術。

  4、生存的病孩在6月~1歲,則可施行糾治術。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