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多見於器質性心髒病患者冠心病是最常見的病因,約占40%,因心肌缺血導致竇房結周圍器質性損害。急性下後壁心肌梗死,其竇房阻滯發生率為3.5%,比竇性心動過緩要少得多,其發病原因可以是繼發於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另外竇房結缺血或梗死亦常見。此外,也見於高血壓性心髒病、風濕性心髒病、心肌病、先天性心髒病、慢性炎症或缺血所致的竇房結及其周圍組織病變等。
2、高血鉀、高碳酸血症、白喉、流感等。
3、竇房結周區的退行性硬化、纖維化、脂肪化或澱粉樣變。
4、藥物(如洋地黃、奎尼丁、維拉帕米、丙吡胺、胺碘酮、β受體阻滯藥等)中毒以及大劑量使用普羅帕酮亦可引起,但多為暫時性的。
5、可見於迷走神經張力增高或頸動脈竇過敏的健康人可用阿托品試驗證實。
6、少數原因不明,個別可為家族性。
7、少見於靜脈推注硫酸鎂所致(不能排除因注射速度過快所致),低血鉀。
1、夜間偶爾出現2度竇房傳導阻滯可能是生理性的,白天頻繁出現就需注意心肌炎、竇房結功能不良等疾病了。
2、心率顯著不齊,房性早搏1次;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
3、暈厥,有時心慌、胸悶經常性感到疲勞、乏力。
4、傳導阻滯,乏力,心悸如竇房傳導阻滯反複發作或持續時間較長,可出現暈厥、低血壓、阿-斯綜合征等並發症。
5、文氏現象:文氏現象的發生原理是房室傳導組織絕對不應期與相對不應期的病理性延長,且以相對不應期延長為主。
6、心率顯著過緩時可引起乏力,頭昏,胸悶等。嚴重者可引起心原性昏厥。
竇房傳導阻滯可暫時出現,也可持續存在或反複發作。竇房阻滯患者常無症狀,也可有輕度心悸、乏力感以及“漏跳”,心髒聽診可發現心律不齊、心動過緩、“漏跳”(長間歇)。如果反複發作或長時間的阻滯,連續發生心搏漏跳,而且無逸搏出現,則可出現頭暈、暈厥、昏迷、阿-斯綜合征等。另外,尚有原發病的臨床表現。
一度竇房阻滯表現為竇房傳導時間的延長,在體表心電圖上難以診斷;二度竇房傳導阻滯根據病史、症狀和心電圖表現可確診;三度竇房阻滯表現為竇性P波消失,與竇性停搏鑒別困難。
預後加強鍛煉
竇房阻滯如為偶發者,多係功能性迷走神經張力增高等所致,頻發或發作時間持久者多為器質性所致心室率大於50次/min、持續時間短、無暈厥、無阿-斯綜合征發作者,一般預後好如為老年或晚期心髒病患者頻發或持久的竇房傳導阻滯,如無逸搏心律,則可發生阿-斯綜合征,預後差
主要依靠心電圖的診斷,竇房傳導阻滯根據心電圖特點可分為一度,二度,高度,三度竇房傳導阻滯。也可做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檢查。
1、一度竇房傳導阻滯
一度竇房傳導阻滯是指竇房結至心房間的傳導時間延長。由於竇房結的電位太小在心電圖上不能顯示,竇房傳導時間也自然不能測量。隻有捕捉到一度竇房傳導阻滯突然消失的瞬間才有可能作出診斷。
2、二度竇房傳導阻滯
二度Ⅰ型竇房傳導阻滯又稱文氏二度竇房傳導阻滯或竇房間期遞增型竇房傳導阻滯。竇房間期(SP間期)是指竇房結(S)的激動通過竇房交接區傳到周圍心房肌(P)的時間,亦稱竇房傳導時間(SP傳導時間)。但是竇房交接區的傳導,不能像房室傳導阻滯有P-R間期可供參考,而二度Ⅰ型竇房傳導阻滯隻有依靠P-P間期的變化來分析。
3、高度竇房傳導阻滯
是指2個或2個以上的竇性激動不能傳入心房。
4、三度竇房傳導阻滯(完全性竇房傳導阻滯)
是指竇性激動全部在竇房交接區內受阻而不能下傳。
5、二度Ⅱ型竇房傳導阻滯合並一度竇房傳導阻滯
二度Ⅱ型竇房傳導阻滯在發生一次完全阻滯後。竇房交接區由於得到休息而使其功能改善。其原有的一度竇房傳導阻滯的竇性激動通過竇房交接區的時間縮短。單純的二度Ⅱ型竇房傳導阻滯長的P-P間期等於短的P-P間期的2倍;而合並一度竇房傳導阻滯時,則長的P-P間期短於2倍的P-P間期,則可診斷為二度Ⅱ型竇房傳導阻滯合並一度竇房傳導阻滯。
一、飲食注意事項:飲食清淡,少肉多素,戒煙戒酒,其他無特殊禁忌。
二、食療
1、止痛藥茶:取紅花15克,川芎12克,赤芍10克,降香10克,丹參30克,加水煎煮之後去渣取汁,取藥汁代茶飲用,每天服完1劑。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適合於冠心病心絞痛發作期的病人飲用。
2、紅花蜜汁:取紅花150克,川芎150克。加水煎煮後去渣留汁,將藥汁倒人鍋中,用小火熬成濃汁,冷卻後加入蜂蜜調勻服用。每天服3次,每次10毫升,可服30天。適宜冠心病心絞痛疼痛已經緩解,但是還有胸悶憋氣、舌質紫暗等血瘀氣滯表現者服用。
3、參紅粥:取太子參50克,紅花10克。將兩味藥加水煎煮,去渣留汁,在藥汁中加入洗淨的粳米30克,綠豆20克,煮成稀粥服用,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適宜冠心病恢複期氣虛乏力、胸悶心悸等氣虛血瘀表現者服用。
竇房傳導阻滯多數為無症狀,心率顯著過緩時可引起乏力、頭昏、胸悶等。嚴重者可引起心原性昏厥。輕者無需治療。頑固而持久,並有暈厥或心原性昏厥發作者,需安置人工心髒起搏器。
預防措施
1、積極治療原發病及時控製、消除原發病因是預防本病發生的關鍵。
2、合理使用洋地黃製劑、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藥物。
3、起居有常、飲食適當、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體育鍛煉,以使筋脈氣血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