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心綜合征的病因主要為四個方麵:膽管有炎症、膽管內壓力增高、膽紅素及膽酸引起的神經因素、膽係感染如膽管感染及膽管梗阻、膽道疾患導致的電解質紊亂和膽囊、膽管及胰腺疾病導致內分泌功能失調。膽心綜合征病因詳細解析:
1、神經因素
心髒受T2-6脊神經支配,膽囊受T5-9脊神經支配,二者可有部分交叉。當膽管有炎症及膽管內壓力增高時,神經衝動通過交叉部分引起冠狀動脈收縮,血流減少,誘發心髒活動失調。另外,膽紅素及膽酸均為迷走神經興奮物質,血液中二者濃度增高時易引起迷走反射,也可直接抑製心肌細胞能量代謝,降低心髒活動功能。
2、膽係感染
膽管感染及膽管梗阻後,膽管壓力增高,可發生一係列病理生理變化。在膽管胰腺發生化膿性炎症時,由於感染與膽管高壓的存在,毒素的吸收,水、電解質尤其是鉀的失調及酸堿平衡紊亂,導致心肌代謝及電活動的紊亂與冠狀血管痙攣,從而引起心絞痛和心律失常。膽色素排泄受阻,血中膽色素增高,出現心動過緩、血壓下降等一係列中毒症狀。在手術牽拉剝高膽囊或行膽總管切開探查取石時可引起反射性冠脈痙攣,心肌缺血。
3、電解質紊亂
膽道疾患病人可因發熱、腹痛和嘔吐而導致電解質紊亂,從而影響心髒自律性、興奮性和傳導性。
4、內分泌功能失調
膽囊、膽管及胰腺疾病導致膽管壓力增高、細菌毒素作用等可能直接或通過神經介質使心髒產生心肌抑製因子,從而進一步加重心髒損害。心鈉素、內皮素也可因冠脈血管痙攣、缺血而釋放。膽囊及膽管壁內除了腎上腺素能和膽堿能神經外,尚有肽能神經纖維、分泌血管活性腸肽(VIP)、P物質(PS)、生長抑素(SST)、前列腺素(PGS)等。在膽管感染、失血、缺氧時,這些物質可能較多釋放入血液循環,進而對心髒產生影響。
膽心綜合征是一種引起心絞痛、心律不齊,甚至心肌梗塞等症狀的臨床綜合症。嚴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和猝死。因此,早期發現該病應予以對症治療,避免病情加重,危機患者生命。
膽心綜合征表現在膽係發炎或膽石症發生絞痛時,病人同時表現心絞痛發作,感到心前區悶、心慌、胸痛、心跳不齊。疼痛多在進食油膩或情緒波動時發生,每次發作持續30分以上。患者右上腹明顯壓痛,如果這時做心電圖檢查,有的病人心電圖表現有供血不足。
膽心綜合征主要是根據病因做好相應預防臨床實踐證明,本病經內科或外科治愈膽係疾病後,冠心病症狀常可不治自愈,心電圖亦會逐漸恢複正常
膽心綜合征的診斷除了臨床表現、體征外,輔助檢查更有助於確診。
B超檢查:可確定結石的大小、部位,
心電圖檢查:在臨床症狀出現時做心電圖,可見竇性心動過速或T波異常,心肌缺血等。
膽心綜合征是指膽道係統的疾病通過神經反射引起心髒係統動脈供血不足,往往會得心絞痛,心率不齊更甚者會心肌梗塞。因此患者平時應注意清淡飲食,忌辛辣、油膩之品。
膽心綜合征應首先治療膽道疾病,膽道疾病去除後,心髒功能異常多可緩解或消失。治療膽心綜合征時,應特別注意原發性器質性心血管病變的存在,如有,應緊密配合內科治療。
1、非手術治療:對保守治療的患者,主要是利膽治療和選擇有效的抗生素。在B超導向下行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和中藥治療,能迅速改善症狀,獲得滿意結果。非手術治療對年老體弱及手術耐受力差的患者,不失為一種簡單可行、安全的措施。
2、手術治療:文獻報道,膽心綜合征的患者手術後,90%的病例心絞痛消失,78%的病例心律失常恢複正常,90%的病例第一心音增強。對術前心功能Ⅲ、Ⅳ級患者給予短期內積極強心、利尿等治療,心功能改善達Ⅱ級以上者盡早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