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心室顫動是怎麼引起的?簡述如下:
1、發病原因
患者多為中青年健康人,既往無心髒病的臨床表現,多經全麵的檢查,仍不能肯定其病因。
2、發病機製
目前均不清楚。當今對此病的研究熱點集中在M層心肌細胞(M細胞)和複極異常。認為心外膜層及M層心肌細胞有時可表現為全或無的複極形式,可使動作電位的平台期(2相)抑製或消失,3相快速複極波提前出現,這種“早複極”可使動作電位時程縮短40%~70%,引起相應部位的ST段抬高。結果動作電位的平台期丟失區和正常區之間的電的異質性,不同區域心室肌細胞間複極的差異和離散,導致了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多部位的室內微折返可引發心室顫動。也有人觀察到特發性J波(是繼QRS波之後向上的較小的複極波)與心室顫動發生有關。但是至今尚無分子生物學的相關性以及與之相關的離子通道的研究資料報告,它們有助於識別離子通道蛋白或離子通道跨膜轉運的異常,這很可能是該病發生的基礎原因。
特發性心室顫動是最嚴重的心律失常,心髒已失去排血的功能。臨床出現抽搐、暈厥、阿-斯綜合征、心髒性猝死等嚴重危機生命的重症。
特發性心室顫動後心室失去了規則的收縮活動,其結果是患者意識喪失、抽搐、呼吸停止;若心室顫動不能及時終止,結果是導致患者的死亡。通常心室顫動的發生突然、無先兆症狀。體格檢查發現患者意識喪失,不能聞及心音,不能捫及脈搏,測不出血壓,並出現發紺和瞳孔散大。
特發性心室顫動如何預防?簡述如下:
一、預防
預防包括兩個方麵:
1、一期預防:即在有危險因素的患者中,預防心室撲動和顫動的發生;
2、二期預防:即在心室撲動和顫動的幸存者中,預防再發生心室撲動和顫動
二、預後
心室撲動和顫動是嚴重的心律失常在心性猝死中,75%~90%為心室撲動和顫動極少的心室撲動和顫動可自行終止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持續時間>4min後造成神經係統和重要髒器的改變是不可逆的損害,即使複律成功,但死亡率仍很高
特發性心室顫動的檢查主要有哪幾項?簡述如下:
1、主要依靠心電圖。心室顫動典型的心電圖特點:各導聯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態不同、大小各異、間距極不勻齊的顫動波(f波)頻率為250~500次/分鍾,顫動波之間無等電線。
2、血液生化檢查、血清心肌酶譜、血糖、電解質等檢查以及血、尿常規、核素甲狀腺功能測定等。
3、超聲心動圖、常規電生理檢查(尤其是程控刺激能否誘發出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對診斷有助)和心室晚電位檢查。
特發性心室顫動患者宜多食各種新鮮水果、蔬菜,進食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帶、藕、魚肉、兔肉、雞肉、鮮豆類等;宜多食幹豆類及其製品;宜選用植物油,不用動物油;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注意保持良好心情及充足睡眠。
特發性心室顫動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簡述如下:
一、治療
1、抗心律失常藥物有關藥物治療效果各作者報告差異較大。有報告服用奎尼丁、丙吡胺、β受體阻滯藥索他洛爾等時,可以預防程序電刺激誘發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並經隨訪12~93個月中患者一直未發生惡性心律失常。但也有報告無效或服藥後一段時期內又發生暈厥、猝死,複發了心室顫動。雖然療效不一,但服用一定的抗心律失常藥仍是十分重要的治療方法。
2、植入心髒複律除顫器,在植入心律轉複除顫器(ICD)患者的隨訪中,有75%的患者未發生心室顫動。故此病一經診斷後,應盡早植入ICD治療。
二、預後
心室撲動和顫動是嚴重的心律失常,在心性猝死中,75%~90%為心室撲動和顫動。極少的心室撲動和顫動可自行終止。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持續時間>4min後,造成神經係統和重要髒器的改變是不可逆的損害,即使複律成功,但死亡率仍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