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急性心肌梗塞後的嚴重並發症之一,故急性心梗是本病的唯一病因。心室間隔穿破的發生時間一般在心肌梗塞後2周左右,最短者24小時,最長者23天。心室間隔穿破的部位最常見(60%)於心室間隔的前方,靠近心尖區,由於冠狀動脈前降支高度狹窄或梗阻引致前壁心肌全層梗塞。穿破部位在心室間隔的後方者約占20%,由於冠狀動脈後降支病變引致下壁心肌梗塞。
可並發下壁心肌梗塞、二尖瓣關閉不全等。
1、下壁梗死
心髒的下壁血管栓塞,導致該處心肌壞死缺血
2、二尖瓣關閉不全
二尖瓣包括四個成份:瓣葉,瓣環,腱索和乳頭肌,其中任何一個發生結構異常或功能失調,均可導致二尖瓣關閉不全。通常情況下,從初次風濕性心髒炎到出現明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症狀可長達20年;一旦發生心力衰竭,則進展迅速。輕度二尖瓣關閉不全者可無明顯症狀或僅有輕度不適感。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常見症狀有:勞動性呼吸困難,疲乏,端坐呼吸等,活動耐力顯著下降。咯血和栓塞較少見。晚期右心衰竭時可出現肝髒淤血腫大,有觸痛,踝部水腫,胸水或腹水。急性者可很快發生急性左心衰竭或肺水腫。
心室間隔穿破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在心肌梗塞後數日至2周呈現粗糙的全收縮期心髒雜音,雜音通常位於胸骨左緣下方,可傳導到腋部,約半數病人伴有震顫,一部分病人在開始呈現雜音前感覺劇烈胸痛,心室間隔穿破後急劇產生心室水平左至右血液分流,穿孔口徑大,分流量多者可迅速呈現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麵色蒼白,四肢厥冷,脈搏細弱,血壓降低,尿量減少,呼吸困難,約50%病人因病情嚴重短期內可死於心力衰竭和休克。
本病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見的並發症,故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是預防本病的有效措施補充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以加強血管的彈性、韌性和防止出血,微量元素碘可減少膽固醇脂和鈣鹽在血管壁的沉積,阻礙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海產品含碘豐富);鎂可提高心肌興奮性,有利於抑製心律紊亂(鎂在綠葉菜中含量較多)
1、胸部X線檢查顯示肺血管影紋增多。
2、心電圖檢查可顯示心肌梗塞的部位。
3、右心導管檢查在心室水平可發現血氧含量增高,肺循環血流量常超過體循環血流量1倍以上,肺動脈壓及肺微嵌壓升高。
4、選擇性左心室造影有助於明確心室間隔穿破的位置和數目,了解左心室功能狀況和判明有無二尖瓣關閉不全及其輕重程度,但不宜用於病情嚴重的病例。
5、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有助於了解冠狀動脈分支病變的數目和程度,對判定是否需要同期施行冠狀動脈分流移植術可提供重要資料。
6、超聲心動圖及超聲脈衝多普勒檢查以及核素心肌掃描也有助於判定心肌梗塞的部位和程度。
卵磷脂(膽堿磷脂)是血脂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查血脂時都要查卵磷脂的濃度。“膽堿”就是溶解膽固醇的有機堿。“抗動脈硬化因子”——高密度脂蛋白(HDL)中,卵磷脂占32%。讓我們看一下獲諾貝爾醫學獎的重大發現:卵磷脂和由它構成的高密度脂蛋白是清洗血管、淨化血液的根本物質,是脂肪膽固醇的“運輸船”和“洗滌劑”。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實:在合理膳食的情況下,成年人普遍存在攝入膽堿、卵磷脂(膽堿磷脂)不足的問題,引起肝髒合成卵磷脂過少,使血液的清潔能力下降,引起過多的膽固醇和脂肪不斷沉積到血管壁上,形成血垢斑塊而引發大病。醫學證實,動脈硬化始於幾歲的兒童。在對14~35歲之間非心髒性死亡的青少年病理檢查發現,冠狀動脈狹窄大於5%的占20.7%,管腔狹窄大於75%的占9%。成年以後,膽固醇沉積的速度逐漸加快,每年使動脈血管平均狹窄1%~2%,如果抽煙、有糖尿病、高脂血症控製不良,每年狹窄3%~5%,甚至更多。專家強調:服用卵磷脂必須吃夠量,才有明顯的功效!臨床證實:每天服用10克純卵磷脂是最低有效量。對於血脂異常者、脂肪肝、心腦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在治療期間,每天服用20~30克效果好。在按健康“四大基石”的要求保健的同時,堅持服用卵磷脂,可顯著減慢動脈硬化速度,防止形成“脆性斑塊”,從源頭上避免心肌梗塞、腦中風,是健康長壽的必要保障。
心室間隔穿破造成急驟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嚴重威脅病人生命,常在發病後短期內引致死亡。起病後25%的病例於24小時內死亡,50%的病例在1周內死亡,70%於2周內死亡。發病後生存1個月以上者僅有20%。唯一的治療方法是施行手術,縫補破口,糾正血流動力學紊亂。但手術時間的選擇需權衡利弊,爭議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