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心髒> 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

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簡介

相關問答

  心室撲動持續的時間常很短,很快轉為心室顫動,故心室撲動是心室顫動的前驅。心室撲動是室性心動過速和心室顫動之間的過渡型,也可與心室顫動先後或摻雜出現。

【詳情】

01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各種器質性心髒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電解質紊亂、藥物中毒及理化因素等均可導致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常是這些患者臨終前的一種心律失常。但也可見於心髒病並不很嚴重、或原來並無明顯心髒病,甚至心髒無器質性病變依據者,突然發生心室撲動或心室顫動導致心髒停搏者。常見的病因如下:

  1、冠心病

  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時、不穩定型心絞痛、室壁瘤、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後發生的再灌注時等。急性心肌梗死並發的心室顫動,在心室顫動前無低血壓、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可稱為原發性心室顫動:如在心室顫動前曾有低血壓、休克或心力衰竭者稱為繼發性心室顫動。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間發生的原發性和繼發性心室顫動的發生率分別為2.7%和2.8%。原發性心室顫動71%發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後24h內,在起病後的第1個小時內發病率最高,在隨後的數小時內迅速下降。未發現原發性心室顫動發生在梗死48h後。繼發性心室顫動41%於心肌梗死發病2周後發生。原發性心室顫動多發生於前壁心肌梗死。當急性心肌梗死合並心動過緩、傳導阻滯或再次心肌梗死,均會增加心室顫動的發生率。原發性心室顫動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存活率為57%,繼發性心室顫動存活率僅為18%。

  2、由其他心律失常

  轉化為心室顫動

  (1)完全性或高度房室傳導阻滯。

  (2)長Q-T間期綜合征伴尖端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Brugada綜合征。

  (3)Q-T間期正常型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和極短聯律間期型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

  (4)也見於病理性陣發性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

  (5)預激綜合征合並心房顫動時:若旁路不應期

  (6)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發育不良性室性心動過速等。

  3、其他心髒病

  (1)心肌病:包括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它們的室性心動過速發生率很高。其猝死病例在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組分別為56%、19%;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組為5.4%,均發生於擴張性心肌病。猝死患者經心電圖檢查證實,心室顫動占66%。

  (2)瓣膜病:如主動脈瓣狹窄和關閉不全合並心絞痛或心功能不全者。

  (3)心肌炎、急性肺栓塞、某些二尖瓣脫垂綜合征、主動脈瘤破裂、心髒壓塞、心髒破裂。

  (4)其他各種嚴重心髒病或其他疾病患者臨終前的表現。

  4、各種藥物的毒性作用所致

  如洋地黃、奎尼丁、普魯卡因胺、銻劑、酚噻嗪類等藥物中毒。

  5、電解質紊亂

  主要為低鉀血症,或偶見於血鉀過高時。嚴重酸中毒。

  6、心髒手術

  尤其在低溫麻醉阻斷循環下進行心髒內直視手術過程中:在深低溫體外循環誘導心髒停搏時常可出現心室顫動。氣管插管、心髒外傷、行右心導管或左心導管、二尖瓣球囊擴張導管失靈等也可出現。

  7、電擊或溺水

  電擊時當300mA的直流電或70~80mA的交流電通過心髒時可引起心室顫動。淡水淹溺者較常引起心室顫動。

  8、其他

  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肥大、交感神經興奮、代謝性酸中毒、心動過緩、腦血管意外等可促使心室顫動的發生。

二、發病機製

  有兩種學說:

  1、心室肌自律性增高,形成在心室有單個或多個快速異位興奮性所致。

  2、微折返激動當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壞死及嚴重心動過緩時,導致心肌細胞複極速度與不應期長短、高度不一致,而形成心室肌內一處或多處微折返,經過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傳播途徑傳向心室各個部分,使各部分心肌的收縮與舒張失去一致性。

02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是最嚴重的心律失常,心髒已失去排血的功能。臨床出現抽搐、暈厥、阿-斯綜合征、心髒性猝死。心室撲動與顫動常參雜或先後出現,其對血循環功能的影響相當於心室停搏。如不及時搶救,患者可在幾分鍾內死亡。常見於各種嚴重的疾病(中毒、觸電、急性心肌梗死等)、亦常為心髒病和其他疾病患者臨終前的一種心律紊亂。

03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有哪些典型症狀

  心室撲動及心室顫動可為持久性或陣發性的,在短時間內反複發作,持續幾秒鍾至1~2min或更長。

  心室顫動時心室已無有效的收縮,心排血量極少或無排血,可迅速發生腦缺血,表現為阿-斯綜合征,患者突然抽搐,常為全身的抽搐,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可達數分鍾,多發生在心室顫動後10s內,意識喪失,昏迷常發生在心室顫動30s後,隨幾次緩慢的歎息狀呼吸後,呼吸逐漸變淺而停止,此常發生在心室顫動後20~30s內,麵色由蒼白變暗紫,心音,脈搏,血壓均消失,瞳孔散大多在心室顫動30~60s出現。

04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應該如何預防

 1、一期預防

  第一步是危險性評定首先是用相對簡單的檢查方法,排除低危險性的患者流行病學資料是最為有價值的區分低危和高危患者的方法如冠心病患者有心肌梗死史是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最常見的病因要對該患者發生室撲和室顫的危險性進行評估心室肌的易損性取決於三個方麵的相互作用

 2、二期預防

  有20%~25%的心室撲動和顫動的患者能存活,對存活者的臨床處理是一項複雜的過程,包括多方麵的臨床評定和處理

05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心室撲動典型的心電圖特點

  連續而規則,寬大,畸形的QRS波,即心室撲動波,QRS波的時限長,在0.12s以上,QRS波呈向上向下的波幅似正弦樣曲線與T波無法分開,QRS波之間無等電線,QRS波頻率多在180~250次/min,有時可低達150次/min或高達300次/min,P波消失。

2、心室顫動典型的心電圖特點

  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態不同,大小各異,間距極不勻齊的顫動波(f波),頻率為250~500次/min,顫動波之間無等電線,。

06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病人的飲食宜忌

  一旦發生心跳驟停應立即進行心肺腦複蘇術,立即電除顫、心髒呼吸複蘇用“B”項中藥物、利尿、脫水、糾正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人工心髒按壓術等,做到分秒必爭,爭取複蘇成功。應該以流質食物為主,低鹽飲食,不要吃油膩食物,避免暴飲暴食。

07西醫治療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的常規方法

  一、治療

  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一旦發生即有效循環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腦複蘇術。其搶救基本步驟如下:

  1、立即實施基礎生命支持

  采用ABC方法。A:開放氣道,清除呼吸道異物,維持呼吸道通暢;B:進行人工呼吸,16~20次/min,建立有效呼吸;C:進行心前區拳擊,按壓心髒100次/min,建立有效循環。ABC應在心室撲動、心室顫動發生後1~4min內開始,如5min後才實施,則腦複蘇的可能性很小。

2、盡早進行進一步生命支持

  如在8min內開始,其複蘇成功率可達40%左右。方法如下:

  (1)非同步直流電擊除顫複律:每延遲1min除顫,複蘇的生存率即下降7%~10%。初次複律采用200J,爭取一次成功。如未能複律,重複電擊可增至300~360J,兩次間隔一般為30~60s。但也有主張連續3次電擊200J,300J,360J。

  (2)盡早氣管插管:應用呼吸機維持呼吸。

  (3)開通靜脈通路:進行心電監護。

  (4)藥物複律:對電擊複律療效不佳者,或心室顫動為細顫波型,應用以腎上腺素為主的複蘇藥物。腎上腺素以1mg靜脈推注開始(必須要以彈丸式推注),必要時每3~5分鍾重複1次,劑量可逐漸加大。其他常用複蘇藥物有利多卡因、胺碘酮、托西溴苄銨(溴苄胺)、硫酸鎂、普魯卡因胺等。對於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休克、心室肥大而發生的心室撲動或心室顫動的患者宜首選胺碘酮和早期補鉀、補鎂,使血鉀維持在4.5mmol/L,血鎂維持在1.2mmol/L左右,以提高複律成功率。複蘇藥常與直流電複律交替使用,如電擊(360J)→藥物→電擊→藥物……

3、繼續延長生命支持

  又稱三期複蘇(或後期複蘇)治療。多年來許多學者致力於尋找心室顫動的先兆,以期做好預防或心髒複蘇的準備,但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公認的有效措施,有以下一些比較一致的看法。

  (1)預激綜合征合並心房顫動者:應及時采用射頻消融術等方法阻斷房室旁路,使快速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不能下傳心室,消除了產生心室顫動的病理基礎。

  (2)β受體阻滯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後4~28天,用索他洛爾或普萘洛爾等β受體阻滯藥,可以明顯減少猝死的發生率。

  (3)R-on-T型室性期前收縮:在急性心肌梗死時由R-on-T室性期前收縮促發為室性心動過速與心室顫動分別僅占11%和6%,但亦應高度重視,及早用藥物消除。此外,在病理性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長Q-T間期綜合征、極短聯律間期型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Brugada綜合征等惡性心律失常時均係R-on-T室性期前收縮所促發,在發作間歇期時亦可見到,應及早消除。

  (4)美國的CAST試驗:證實用氟卡尼、恩卡尼(英卡胺)、莫雷西嗪(乙嗎噻嗪)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後的惡性心律失常的結果是,用上述藥物的治療組的最終病死率高於安慰劑組。說明這些藥物並不能降低病死率,對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無預防作用。

二、預後

  心室撲動和顫動是嚴重的心律失常,在心性猝死中,75%~90%為心室撲動和顫動。極少的心室撲動和顫動可自行終止。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持續時間>4min後,造成神經係統和重要髒器的改變是不可逆的損害。即使複律成功,但死亡率仍很高。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