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明冠狀動脈的急性血栓閉塞是導致透壁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右室心肌梗死的急性缺血性改變通常是右冠狀動脈急性閉塞的後果,盡管冠狀回旋支閉塞也可產生右室梗死,但發生比例遠遠低於右冠狀動脈。
右室心肌梗死可並發心源性休克、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室上性心律失常及機械並發症,具體如下:
一、心源性休克
大約10%的急性右室梗死患者會發生嚴重低心排血量和心源性休克的臨床征象。從起病到休克發生的間隔時間平均為44h。休克在下壁梗死患者中常見,與病死率相關,說明右室功能不良起決定作用。
二、高度房室
傳導阻滯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是急性右心室、左室下壁梗死最常見的早期並發症之一,其發生率遠遠高於單純左室下壁梗死時的12%,可高達48%~58%。右室梗死患者因高度心髒傳導阻滯所致的心動過緩及房室協調性收縮喪失,使血流動力學惡化,因此是住院期間高病死率的一個獨立預測因子。
三、室上性心律失常
下壁梗死伴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比右心功能正常者更易發生房性心律失常和心房纖顫。
四、右室梗死時的機械並發症
1、心室遊離壁破裂:右室遊離壁破裂較左室破裂要少得多,發生率大約僅在1/7。右室遊離壁破裂,可表現為心肌梗死後病情突然惡化,出現中度右室心力衰竭和輕度左室心力衰竭,甚或嚴重全心衰竭,可無典型的心包填塞征象。
2、室間隔穿孔:室間隔穿孔後左室前向心排血量迅速下降,來自左側的壓力作用於右室,而右室心肌本身亦有梗死,於是很快導致右心衰竭;梗死的右室不能維持體循環心排血量所必需的肺血流水平,旋即陷入心源性休克。
3、乳頭肌斷裂:右冠狀動脈的閉塞可導致右室後乳頭肌功能不全或斷裂,引起嚴重的三尖瓣反流。一般於急性梗死後的第2~7天內突然發生嚴重的胸痛伴心尖區全收縮期雜音,向腋下和背部傳導,同時伴有右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時須考慮乳頭肌斷裂。
4、右室室壁瘤:患者通常無特異性體征,有1/3~1/2的患者有心尖搏動彌散或心尖搏動呈抬舉感,因收縮期室壁瘤向外擴張反常運動所致。
右室心肌梗死可因病變輕重、單獨或合並其他部位心梗,就診時間等因素而使臨床表現不一。主要有右心功能不全征象和心律失常兩方麵,具體如下:
一、右心功能不全征象
1、Kussmaul征陽性(深吸氣時頸靜脈怒張)由於右室梗死,右室順應性和收縮功能降低所引起的右室舒張末壓、右房壓和靜脈壓增加所致。正常人吸氣時胸腔內壓降低,靜脈壓降低,回心血量增多,而此類病人由於右室舒張功能不全使靜脈回流受阻,導致靜脈壓進一步增高。
2、頸靜脈怒張、肝大,此為靜脈係統淤血所致。
3、心髒三尖瓣區出現S3或S4奔馬律,係右室順應性下降和右房排血阻力增高之故。
4、因右室擴大,可出現相對三尖瓣關閉不全。
5、嚴重者可出現低血壓和休克。
二、心律失常
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均可出現,但以心動過緩型心律失常為常見。這是由於竇房結功能障礙和房室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的發生率為48%,其阻滯部位多在希氏束以上,可能與絕大多數房室結動脈起源於右冠狀動脈分支有關。
對心肌梗死的預防主要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冠心病人長期口服小劑量腸溶阿司匹林,每日50—100mg,雙嘧達莫(潘生丁)25—50mg,每日3次,對抗血小板的聚集,可能有預防心肌梗死的作用
預防措施有對整個人群進行健康知識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識,避免或改變不良習慣,如戒煙、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保持心理平衡等,從而減少冠心病的發生針對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如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煙以及有家族史等情況,給予積極處理有些是無法改變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齡、性別等,處理方法包括選用適當藥物持續控製血壓、糾正血脂代謝異常、戒煙限酒、適當體力活動、控製體重、控製糖尿病等
一般是由右冠狀動脈主幹閉塞所致的右室心肌梗死,往往在臨床上同時合並有下壁或後下壁心肌梗死,臨床檢查手段主要有以下方麵:
一、血清心肌酶學增高
國外統計急性下壁梗死時血清CK〉2000U/L對合並右室梗死診斷的預測值可達94%,同時異常顯著增高的CK-MB,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也有預測右室梗死的功能。
二、心房利鈉因子分泌增高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時血清心房利鈉因子〉100Pg/ml,是右室受累的一項早期診斷指標。
三、心電圖
V3R~V7RST段抬高≥1。0mm,尤以V4R,V5R改變更有意義,發病2~3天逐漸恢複後出現異常Q波或QS波,其HC導聯診斷右室梗死有以下優點:
1、正常人HC導聯,V3R~V7R無病理性Q液。
2、急性右室梗死時HC導聯ST段抬高較明顯。
3、陳舊性右室梗死則HC導聯在右胸可檢出病理性Q液。
四、超聲心動圖
1、右心室內徑擴張≥23mm,右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0。63,室間隔與左室後壁呈同向運動。
2、右室節段性運動障礙。
3、右室壁運動缺失或矛盾運動。
4、右心室腔內可有附壁血栓。
五、血流動力學特點
1、右房壓和右心室充盈壓(RVFP)與左室舒張壓相比,有不成比例的升高,PVFP/LVFP≥0。65,靜息時或容量負荷後,右房壓≥10mmHg(1。33kPa),右房壓與PCWP之比≥1。0。
2、肺動脈舒張壓和PCWP正常或略偏高。
3、心排出量和周圍動脈壓降低,凡下壁,後壁和(或)前壁梗死後出現明顯的右心衰或低血壓狀態而無左心衰征象時,多提示右室梗死。
六、胸部X線
右室擴大而無肺淤血。
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要根據不同時期的症狀,具體製定和調整飲食方案,具體如下:
1、急性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發病後3天內,必須絕對臥床休息,一切活動(包括進食)皆需專人護理。起病後1~3天,以流質飲食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的肉湯、米湯、稀粥、果汁、藕粉等。凡脹氣、刺激的溶液不宜吃,如豆漿、牛奶、濃茶等。避免過熱過冷,以免引起心律失常。食物中的鈉、鉀、鎂,必須加以注意,一般應低鹽飲食,尤其是合並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於急性心肌梗死發作後,小便中常見鈉的丟失,故若過分限製鈉鹽,也可誘發休克。因此,必須根據病情適當予以調整。
2、緩解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發病4天至4周內,隨著病情好轉,可逐步改為半流食,但仍應少食而多餐。膳食宜清淡、富有營養且易消化。允許進食粥、麥片、淡奶、瘦肉、魚類、家禽、蔬菜和水果。食物不宜過熱、過冷,經常保持胃腸通暢,以預防大便過分用力。3-4周後,隨著病人逐漸恢複活動,飲食也可適當放鬆,但脂肪和膽固醇的攝人仍應控製。飽餐f尤其是進食多量脂肪)應當避免,因它可引起心肌梗死再次發作。但是,飲食也不應限製過分,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和增加病人的精神負擔。
3、恢複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發病4周後,隨著病情穩定、其活動量的增加,一般每天熱量可保持在1000千卡-1200千卡左右。足量的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有利於病損部位的修複,乳類蛋白、瘦肉、類、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特別是綠葉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性質疏利通導,宜經常攝食。每天的飲食中還要含有一定量的粗纖維,以保持大便通暢,以免排便費力。此外,恢複期後,應防止複發,其膳食原則還應包括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飽餐。戒煙、酒,如伴有高血壓和慢性心力衰竭者應限鈉。
4、心肌梗死患者的飲食禁忌
心肌梗死患者,應忌暴飲暴食和刺激性飲料。暴飲暴食會加重心肌耗氧,加重或誘發心肌梗死。特別是高脂飲食後,還易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局部血流緩慢,血小板易於聚集凝血,而誘發心肌梗死。此外,還應注意少食易產生脹氣的食物,如豆類、土豆、蔥、蒜及過甜食物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濃茶、白酒、辣椒、可可粉、咖啡等。
5、心肌梗注意高發季節的飲食調配
深秋和冬季是心肌梗死的易發季節,除了保暖防寒外,還瘀功能和營養豐富的食物,尤以各種藥粥最為適宜。陳舊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飲食,可按一般冠心病患者的飲食安排。
右室心肌梗死的一般處理與左室梗死相同,其主要治療特點在於早期預防並發症,保證左室有適當的充盈壓,從而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外周灌注。治療原則主要包括補充血容量和防止並發症兩方麵,具體如下:
1、補充血容量
通過輸液以增加右室前負荷和心輸出量,改善血流動力學,合理的擴容治療應在血流動力學監測下進行,治療中RAP輕度增高,PCWP不增高,左心排出量增加,血壓回升,即可認為療效滿意,在無監測條件時,應嚴格定時測血壓,心率、肺部囉音,肝髒大小及尿量等。
2、防止並發症
右室梗死常與左室下、後壁梗死同時存在,常發生在右室冠狀動脈近段阻塞的基礎上,因而易出現嚴重的心動過緩和房室傳導阻滯。部分病人應用阿托品、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治療後可恢複。而部分病人則對藥物治療無反應。鑒於心房收縮的重要性,需要安裝心髒起搏器的病人應選用心房起搏或心房心室順序起搏。如右室心肌梗死病人發生嚴重的三尖瓣反流,應采取三尖瓣置換術或瓣環成形術和瓣葉修複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