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膽囊炎是指膽囊的慢性炎症,是膽囊的一種最常見的疾病,一般多由急性膽囊炎未徹底治愈引起。
1、慢性結石性膽囊炎與急性膽囊炎一樣,膽囊結石可引起急性膽囊炎反複小發作,即慢性膽囊炎與急性膽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階段。
2、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在屍檢或手術時發現,占所有膽囊病變的2%~10%。
3、伴有結石的慢性萎縮性膽囊炎又稱瓷瓶樣膽囊,結石引起的炎症刺激,導致膽囊壁鈣化而形成,鈣化可局限於黏膜,肌層或兩者皆有,多見於65歲以上的女性病人。
4、黃色肉芽腫樣膽囊炎少見,係由膽汁脂質進入膽囊腔的結締組織致炎性反應而成。
慢性膽囊炎的治療要依據起病的因素及合並症等因人而異,常見並發症有:
1、膽囊積水
慢性膽囊炎時,膽囊黏膜上皮分泌黏液過多,當膽石阻塞於膽囊管時不斷增加的黏液使膽囊緩慢地無痛地逐漸擴張(如迅速地擴張會引起疼痛),若無急性炎症發生,則膽汁為無菌的,此時右上腹可捫及一無痛性腫大的膽囊,膽囊積水應與因膽總管緩慢阻塞引起膽囊擴張相鑒別,後者的擴張不是因為黏液分泌引起,並伴有黃疸,而膽囊積水不伴有黃疸。
2、白膽汁
當膽囊積水持續數周,膽色素被分解,吸收後,膽汁變成無色透明。
3、石灰乳膽汁
糊狀或乳狀,膠狀石灰石沉積於膽囊內稱之為石灰乳膽汁,1.3%~3.4%的膽石症手術患者可見有石灰乳膽汁,男女之比為1∶2.7,1911年Churchman報道首例石灰乳膽汁以來,目前對此病已有深入了解。
4、瓷器樣膽囊
所謂瓷器樣膽囊是膽囊壁鈣化,似瓷器樣硬而易碎,瓷器樣膽囊見於0.06%~0。8%的膽囊摘除術,男女之比為1∶3,平均發病年齡為54歲,癌變率大於25%。
慢性膽囊炎是最常見的一種膽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時有膽結石,但無結石的慢性膽囊炎病人在我國也不少見。患了慢性膽囊炎後,病人主要會有以下兩組症狀:
1、結石一時性阻塞膽囊管,引起膽絞痛的發作,疼痛多位於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不等,疼痛可牽涉到背部或右肩胛骨處,可伴惡心和嘔吐。
2、常有腹脹、上腹或右上腹不適、胃灼熱、噯氣、吞酸等一係列消化不良的症狀,進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會使這些症狀加劇。
因此,有的病人可以並無膽絞痛的發作,隻是感到上腹不適、噯氣、吞酸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往往誤認為自己是患了“胃病”。這些病人“症”雖在“胃”,但病“根”卻在“膽”,雖長期按“胃病”進行“對症治療”,但因未消除病“根”,故病情經久不愈。
膽囊炎是常見的病症之一急性發作期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物進行治療但慢性期或恢複期,適當的護理對於加速病症的痊愈、預防急性發作是至關重要的
1、注意飲食食物以清淡為宜,少食油膩和炸,烤食物
2、保持大便暢通六腑以通為用,肝膽濕熱,大便秘結時,症狀加重,保持大便暢通很重要
3、要改變靜坐生活方式,多走動,多運動
4、要養性長期家庭不睦,心情不暢的人可引發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寬闊,心情舒暢
根據慢性膽囊炎患者病史、臨床表現及B超檢查可作出診斷,檢查如下:
1、B超檢查
最有診斷價值,可顯示膽囊大小、囊壁厚度、囊內結石和膽囊收縮情況。
2、腹部X線平片
可顯示陽性結石、膽囊鈣化及膽囊膨脹的征象;膽囊造影可顯示結石、膽囊大小、形狀、膽囊收縮和濃縮等征象。
3、口服及靜脈膽管造影
除可顯示結石、膽囊大小、膽囊鈣化、膽囊膨脹的征象外,還可觀察膽總管形態及膽總管內結石、蛔蟲、腫瘤等征象,對本病有診斷價值。
由於膽囊炎的症狀存在很多特點,因此不能忽視,最好去專業醫院接受規範檢查。宜多食各種新鮮水果、蔬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帶、藕、魚肉、兔肉、雞肉、鮮豆類等。宜多食幹豆類及其製品。宜選用植物油,不用動物油。平時喝水時,捏少許山楂、沙棘、銀杏、絞股藍草放入水杯中當茶飲用。
某些非膽石性慢性膽囊炎可能通過飲食的節製及內科治療而維持不發病,但療效並不可靠。已伴有結石者急性發作的機會更多,且可引起一係列嚴重並發症,偶爾引致膽囊癌。故本症不論是否伴有結石,最佳的療法莫如手術,而最好的手術方法是膽囊切除,隻有切除膽囊,才能根本去除感染病灶,防止一切並發症。但症狀輕微或長期未曾發作的患者特別是年老並有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病變者,不宜隨便作剖腹手術,以防止因手術帶來更為嚴重的並發症和後果。
一般說來,凡慢性膽囊炎症狀明顯,發作頻繁而且劇烈者,特別是伴有膽囊結石者,手術切除之效果大多良好;反之如症狀輕微,尤其是無結石性慢性膽囊炎,作膽囊切除之療效可能較差,應予以重視。對年邁身體條件較差的病人可采用綜合保守治療,如限製脂肪攝入量,服用利膽藥物,中西醫結合治療等,有助於症狀的緩解。臨床上還有一些膽囊疾病,如明顯的炎症表現,如膽囊積液、膽囊腺肌增生病、膽囊膽固醇沉積症、膽囊神經瘤病等,其臨床表現類似膽囊炎,如症狀較重時,也應進行膽囊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