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瘺大部分是由於急性重症胰腺炎術後並發症所致,亦可由於外傷,胰腺活檢術後發生。常見於胰腺手術,胰外傷,急性胰腺炎,胰腺活檢術後發生。下麵介紹胰腺瘺發病原因有哪些。
1、胰腺創傷
是胰腺瘺最常見的原因,其發生率約為14. 4%~37.2%。這主要是由於:
①胰腺受損後,尤其是鈍性損傷所造成的胰腺挫傷、裂傷或擠壓傷,胰腺組織實際損傷的範圍往往較肉眼所見的為大。因此,在做胰腺清創或修補時,如忽略這一個因素,殘留的受損胰腺組織在術後可繼續壞死,一旦累及胰管,則發生胰腺瘺。
②手術時雖將所見到的受損胰管予以結紮,術後如繼發感染,仍易發生胰腺瘺。
③損傷到大胰管或主胰管,如果胰管為正常大小,做胰管吻合較難獲得成功,易發生胰瘺,如直接做外引流,術後也可能發生胰腺瘺。
2、急性壞死性胰腺炎
由於局部缺血和酶的消化作用使胰腺組織以及胰管發生壞死,壞死的胰腺組織經過手術切除或自行脫落後胰管外露,或胰體尾切除後,因組織感染不愈,使胰腺分泌持續由引流口流出,造成胰瘺。在急性壞死性胰腺炎中,胰腺瘺的發生率約為15%。
3、胰腺手術
各種類型的胰腺手術,均有可能損傷胰管,形成胰腺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約有10%~25%發生胰腺瘺,是該手術最嚴重的並發症,亦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死亡的主要原因。多數係由於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殘留胰腺與消化道吻合的技術失誤所致。其發生率和手術方式、殘留胰腺的處理和胰管的粗細有關。一般來說,胰腺頭部切除術後胰腺瘺的發生率比胰腺遠端切除的為高,胰管結紮術後的胰腺瘺發生率較胰空腸吻合術為高;胰管口徑正常的胰腺瘺發生率較胰管明顯擴張的為高。胰島細胞瘤手術通常做腫瘤摘除,不易損傷胰管。如腫瘤位置較深或貼近大胰管者,手術時如不注意,可能損傷胰管造成胰腺瘺。此外,在做胰腺楔形切除活檢和粗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等,如部位較深亦可能損傷胰管。脾切除或脾腎靜脈吻合術,如胰尾過長、過厚,有時也會受到損傷。
以上是胰腺瘺的發病原因,對了解本病幫助很大,本病可由胰腺手術的並發症,胰腺手術時要嚴格按照手術要求操作。
胰腺瘺患者胰液引流不暢在腹腔內積聚可引起周圍組織壞死,易繼發感染,感染後胰酶激活過程加快,加強了胰液消化和腐蝕作用。蝕破胃腸道可引起胃、小腸、結腸等的出血和內瘺。如蝕破血管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體弱和抵抗力低的病人可繼發腹腔和腹膜後難以控製的多處膿腫,並很快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甚至死亡。
根據胰液每天引流量,可將胰腺瘺分為高流量和低流量胰瘺,亦可分為輕度胰瘺(100ml/d)、中度胰瘺(100~500ml/d)、重度胰瘺(500ml/d)。輕度胰瘺早期可僅表現為引流液澱粉酶增高,而無其他症狀。重度胰瘺早期常表現為腹部明顯觸痛、心動過速、呼吸急促,或者病人輕度煩躁不安,合並感染時有腹膜炎表現。引流液澱粉酶常明顯增高,但這並非其不可缺少的特點。丟失大量含有水、電解質和蛋白質的胰液,補充不及時,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以及營養物質消化吸收障礙,表現為消瘦和營養不良。丟失過多的堿性胰液可發生代謝性酸中毒。瘺口周圍皮膚水腫糜爛,形成潰瘍甚至導致出血。亦可因引流不暢致瘺管的皮膚先於胰瘺而愈合,形成假性胰腺囊腫。
1、胰腺內瘺
胰腺與十二指腸或高位空腸形成內瘺以後,漏出的胰液直接進入腸道,可緩解原有的假性胰腺囊腫或感染的胰周膿腫帶來的症狀和體征,甚至自愈。如原來即無明顯的臨床表現,內瘺形成後未引起出血、感染等並發症,病人亦無特殊表現。形成結腸內瘺時,由於胰液丟失,可引起程度不同的低鈉、低鉀和低鈣血症,以及消化不良、代謝性酸中毒、營養不良等。
2、胰腺外瘺
大多數是在手術後發生,一般認為手術後1~2周是胰瘺的好發期。低流量胰瘺或小型胰瘺除可引起外瘺口周圍的皮膚改變外,一般無其他臨床表現。高流量胰瘺或中、大型胰瘺可以出現與結腸內瘺相似的臨床表現。沒有與消化道相通的、純胰腺外瘺的漏出液是無色透明的清亮液體,胰澱粉酶含量2萬U/L(索氏單位,下同),混有淋巴漏出液時,澱粉酶含量為1000~5000U/L,漏出液呈混濁、帶膽汁色、綠色或黑褐色時,表明胰液已經與腸液混合,胰酶被活化,其腐蝕性可能引起組織的破壞、大出血等並發症。如果並發出血、感染或腸瘺,則有相應的臨床表現。當胰瘺引流不暢時,病人可出現腹痛、發熱、肌緊張、白細胞增多等症狀。
飛華健康網溫馨提示:應用於胰腺瘺的常用診斷方法有CT、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和瘺管造影。
消除引起胰腺瘺的相關病因(如外傷、手術等機械原因,或急慢性胰腺炎導致胰管破裂等),避免胰腺瘺發生
預防胰腺瘺發生的關鍵在於術中良好的胰腸吻合技術和方法,術後正確的處理是降低胰瘺的重要保證首先應加強胰腸吻合技術的提高,其次應重視胰管的處理,第三,術後引流必須保持通暢、有效,第四,改善病人的全身情況,促進吻合口的愈合
胰腺瘺是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後最常見的並發症胰腺殘端的處理是預防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後胰腺瘺發生的關鍵胰腺殘端應切成魚口狀,並縫合殘緣,胰腺殘端與空腸吻合時應避免胰腺的撕裂損傷,同時應保持胰管的通暢常規在胰管內放置支撐管,有效地將胰液引入腸腔或引出體外,減少胰液對吻合口的刺激,同時避免手術中誤傷胰管擬吻合腸段要保證有足夠長度,血供良好,胰腺空腸不管何種吻合方式,要保證吻合嚴密可靠、無張力,吻合完成後要保證腸道無梗阻因素存在胰管支撐管的放置須注意:
選擇與胰管直徑相適應的支撐管,避免過粗或過細,避免發生扭曲堵塞,防止胰液順支撐管壁外側滲至吻合口處而不利於吻合口愈合,胰腺以外的支撐管須有一定長度,管壁上不應有側孔,胰管支撐管妥善固定,避免早期脫管,支撐管外引流者術後3~4周後拔除
胰腸吻合的方式對胰瘺發生同樣非常重要理論上黏膜對黏膜端側吻合能更好地引流胰液進入腸腔,減少胰液對吻合口的刺激但由於端側吻合與套入式吻合是在不同條件下進行的,臨床上尚不能說明何種方法更利於防止胰瘺的發生一般情況下,當胰管直徑大於0.5cm時端側吻合的效果較好,而直徑小於0.5 cm時不應強行端側吻合,在胰管內置支撐管的情況下行套入式吻合則較好
遠端胰腺切除術時,可利用纖維蛋白膠封閉胰腺斷端預防術後胰瘺的形成橫斷胰腺後,用無創傷線結紮主胰管,再連續重疊縫合胰腺殘端,最後在縫線處塗以2ml纖維蛋白膠也有用醇溶穀蛋白膠節段性閉塞胰管,預防遠端胰腺切除術後胰腺瘺的形成,胰腺鈍性橫斷,切麵呈凹形魚口狀,主胰管留出切麵5mm,在切緣近端2cm處用無創傷鉗夾住胰腺,主胰管內注入醇溶穀蛋白膠0.2ml,再結紮並荷包縫合,待膠硬化後縫合胰腺斷麵以上兩種方法效果均良好,未見毒性反應
胰腺管破裂後,胰液由非生理途徑外流者稱為胰腺瘺。向體外流出者稱為胰外瘺,向消化道流入者稱為胰內瘺。胰外瘺是胰腺外科的嚴重並發症。胰腺瘺的處理較為困難,如處理不當,易引起出血、感染等嚴重並發症,甚至死亡。胰腺瘺的早期臨床表現往往不很典型,其診斷主要依靠引流液的實驗室檢查及現代影像學及內鏡的檢查。本病具體檢查如下。
1、引流液澱粉酶水平的測定
是一種簡單而有用的胰腺瘺診斷方法之一,但需要鑒別胰漏和胰瘺兩種不同情況,前者多見於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吻合口周圍滲出的液體中也常含有較高水平的澱粉酶,但逐步降低,如引流不暢或繼發感染,導致吻合口愈合不佳而轉化成胰腺瘺。術後引流液澱粉酶濃度大於正常血漿濃度3倍以上,且持續7天以上,應考慮胰腺瘺的存在,尤其是術後第一天引流液澱粉酶濃度大於4000單位,應視為胰腺瘺有價值的預兆。引流液澱粉酶濃度的測定是判斷胰腺瘺的一個重要標準,而大多血漿澱粉酶濃度在胰腺瘺時卻表現為正常範圍。
2、影像學檢查
(1)B超:
由於價格低廉、無損傷,是懷疑胰瘺患者的常規檢查之一,可用於探查胰腺的外形、胰周有無積液以及有無胰源性囊腫的存在,並作為胰、膽管係統的初步檢查,但對較胖的病人、胃腸道含有大量氣體及有過腹部手術史的病人,B超檢查較為困難。
(2)CT、MRI檢查:
可進一步查看胰腺及胰管有無變形、有無胰周積液及囊腫的存在,尤其對胰管與胰液漏出的部位或囊腫的關係上較B超優越。
(3)逆行性胰膽管顯影(ERCP):
ERCP在顯示胰膽管解剖結構上是重要的檢查手段。通過胰膽管造影可直接觀察到胰管破裂的位置、範圍以及胰管與瘺的解剖關係,尤其可以確定胰瘺的原因和分類。
(4)磁共振胰膽管顯影(MRCP):
檢查磁共振胰膽管顯影( MRCP)檢查是一種高質量的胰膽管三維成像,不需造影劑,無損傷,能清楚顯示胰膽管樹、胰管解剖結構及胰管與胰周積液的關係,這一點對後期治療起著指導作用。對ERCP檢查失敗或屬禁忌者尤為適用。ERCP和MRCP檢查在診斷胰瘺方麵有較高的價值,且能互相彌補其不足,但應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
(5)瘺管造影劑顯影:
對於已成慢性瘺管的病例,則可做瘺管造影劑顯影,最為簡便。瘺管造影可以顯示瘺管的大小、行徑以及與胰管的關係,明確有無胰管或壺腹部狹窄。
以上是胰腺瘺的檢查方法,通過以上的檢查可以確診胰腺瘺,如果患有胰腺瘺,需要積極治療,盡力避免危及生命的情況出現。
胰腺瘺患者飲食宜清淡為主,合理搭配膳食。胰腺瘺有的情況下,還會伴有脂肪吸收不良,這樣就要減少脂肪的攝入,避免因為攝入脂肪而引起腹瀉。腹瀉時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調各種菜肴應盡量少油,並經常采用蒸、煮、燜、氽、燉,水滑等主方法。可用紅茶、焦米粥湯等收斂飲料,加餐宜少量多餐,增加營養。
胰腺瘺患者在日常飲食上,要注意避免食用粗纖維的食物,如蘿卜、粗雜糧、幹豆、韭菜等都要盡可能的避免食用。這樣能有效地減輕胰瘺的症狀,幫助治療胰瘺。
胰腺瘺患者要盡可能的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這類食物容易對腸道形成刺激,導致病情的進一步加重,所以胰瘺患者要少吃芥末、辣椒、酒等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胰腺瘺患者容易出現腹瀉的症狀,因此應該要注意日常飲食的衛生,同時也要少吃生冷的食物,這些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對腸道形成刺激,造成腹瀉,要盡量少的食用。
海鮮容易引起過敏,所以為了害怕患者因為食用海鮮而加重炎症反應,所以患者應該盡量少的食用海鮮,同時最好也不要過多的喝牛奶,降低胰腺瘺的不良症狀。
胰腺瘺的治療原則首先是抑製胰腺分泌,包括體外營養支持、抑製胰酶活性和使用生長抑素類似物,其次是胰腺瘺引流,包括各種經皮置管引流、手術引流和經內鏡引流。
1、一般處理
禁食、胃腸減壓能減少胃腸液對胰腺的刺激,在胰瘺的初期有良好作用。對高流量胰瘺者應注意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維持體內穩態。
2、營養支持
高流量胰腺瘺者常因大量胰液外溢,病人消化及吸收功能受影響,常發生營養不良。應給予積極補充熱量、維生素、蛋白質以改善全身情況,促進胰腺瘺愈合。實踐證明腫瘤壞死因子能抑製胰腺外分泌,減少胰腺瘺的引流量,縮短瘺管閉合時間。此外,腸內營養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因腸內營養可促進腸道功能恢複,保護腸黏膜屏障作用、防止細菌移位,有利於預防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發生。
3、防治感染
胰腺瘺合並感染常致嚴重後果,且有較高病死率。引流液應常規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合理選擇抗生素。在無培養結果時,可先經驗性使用抗生素,一般感染開始多為革蘭陰性菌及厭氧菌,首選頭孢三代抗生素或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加甲硝唑或喹諾酮類治療。
4、生長抑素類似物
胰腺瘺治療中應用生長抑素類似物的主要作用為抑製胰腺分泌和鬆弛腸道平滑肌,其可顯著減少胰腺瘺的發生和加快瘺口的閉合。在一項隨機、前瞻性臨床研究中發現,預防性地應用生長抑素可降低選擇性胰腺切除術後胰腺瘺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Martineau等綜合文獻分析報道生長抑素類似物作為輔助治療可減少術後胰瘺的發生,並具有加快瘺口愈合的作用,但對病程少於8天的近期胰瘺效果差。
5、經皮置管和手術引流
胰腺瘺可經皮置引流管引流胰液,促使瘺口閉合,但由於胰腺瘺胰液對局部組織的消化腐蝕作用,存在引流時間長、瘺管愈合慢等問題,尤其對與主胰管相通的胰腺瘺效果欠佳。
6、胰內瘺的內鏡治療
胰內瘺即胰腺假性囊腫。Dell Abate對15名胰腺假性囊腫行內鏡下引流,平均住院4.8天,死亡率為0%,嚴重並發症發生率亦為0%,表明內鏡下引流對壓迫胃腸道的胰腺假性囊腫有良好療效。Sciume報道內鏡下引流成功率為88%(7/8)。Libera比較經乳頭和經胃壁的內鏡引流結果後發現兩者無明顯差異,成功率均較高,並發症發生率低。De Palma長期隨訪內鏡下引流胰腺假性囊腫病人,比較經胃壁和經乳頭引流的效果,12人出現並發症,包括出血(2例)、輕症胰腺炎(2例)、囊腫感染(8例),9人複發假性囊腫,隨訪25.9個月後,75.5%的病人治療有效。
7、胰外瘺的內鏡治療
對與主胰管相通的胰腺瘺,可經內鏡行鼻胰管負壓引流,把胰液引流到體外促使瘺管閉合,亦可行內鏡下胰管支架置放引流,促使瘺口閉合。
(1)內鏡下鼻胰管引流:
國內孫誌為等報道采用鼻胰管負壓引流治療8例胰腺瘺病人,瘺管6~28天愈合,但鼻胰管易脫落,且不能解決胰管狹窄的根本問題。Brelvi報道3名長期酗酒伴慢性胰腺炎病人,2人有呼吸困難和胸痛,影像學提示有胸腔積液,ERCP發現瘺管從胰管通往胸腔,另一病人有左上腹痛、少量胸腔積液,假性囊腫與胃相毗鄰。前兩者行鼻胰管引流和胸導管引流,假性囊腫病人行經胃的鼻囊腫引流。瘺管7天內閉合,假性囊腫14天內吸收,3人均無疼痛發作,出院後無假性囊腫和瘺管複發。
(2)胰管支架引流:
內鏡下胰管置放支架引流可解除胰管狹窄和梗阻,使胰液引流通暢,胰瘺外引流量迅速減少,瘺口很快閉合。
Kozarek等用胰管支架治療1例胰瘺經保守治療無效的病人,瘺口於支架置入後10天愈合,無複發和其他並發症發生。
(3)生物膠閉塞瘺管:
傳統上,由於胰腺壞死引起的胰腺瘺管形成,其處理手段為長期經皮導管引流或手術後開放引流,但手術後部分胰腺功能喪失,還有並發感染和靜脈栓塞的危險。Findeiss使用生物膠閉塞瘺管,在隨後的1年中,病人無任何症狀,不再需要放置引流管及其他介入操作。
以上是胰腺瘺的治療方法,如果患有胰腺瘺需要積極醫院治療,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