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上腹> 慢脾風

慢脾風簡介

相關問答

  慢脾風即慢驚風的脾腎陽衰證,為虛極之侯,陽虛極而生內風。

  見《仁齋小兒方論》。又名脾風、虛風。症見閉目搖頭,麵唇發青發黯,額上汗出,四肢厥冷,手足微搐,氣弱神微,昏睡不語,舌短聲啞,嘔吐清水,指紋隱約。多因吐泄既久,脾虛氣弱,肝失濡養所致。證屬無陽純陰的虛寒危象。患兒往往衰脫而死,預後大多不良。治宜補脾益胃,溫中回陽。用參附湯、回陽救急湯。初起宜有白僵蠶丸。采用五絕指針療法調理治療,亦收到良好效果。

【詳情】

01慢脾風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慢脾風即慢驚風的脾腎陽衰證,為虛極之侯,陽虛極而生內風。慢脾風主要是由於損傷脾胃,消化力減猶不知戒,中秋節後遂成慢脾風證。

02慢脾風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慢脾風者,急驚傳慢驚,慢驚而後成脾風,故脾風者,純陰之症也。蓋由慢驚,亦有虛熱而便閉,痰塞氣壅,便誤為實熱,妄用巴、黃,以下痰行便;或投腦、麝,以通竅涼髒,致使陰氣愈盛,陽氣愈虛,幸不死而成此候。又有一名虛風,因吐瀉日久,風邪入於腸胃,乃大便不禁,麵色虛黃,脾氣已脫,真元已虧,繼此發熱,即是慢脾,故不必皆由急驚傳至,男子以瀉得之為重,女以吐得之為重,其候麵青舌短,頭低眼合,吐舌切牙,聲音沉小,睡中搖頭,四肢微搐,冷而不收,身則有冷有熱,痰涎凝滯,神誌昏迷,手空摸人,沉沉喜睡,逐風則無風可逐,療驚則無驚可療,乃至重之候,十難救一二也。其脈沉微遲緩,其紋紅紫絲於風關者輕。若青絲紫絲黑絲,隱隱相雜於風關者重,於氣關者為更重。治法大要,生胃養脾,回陽益誌,鎮心定魄,化痰順氣而已。若眼半開半合,手足不冷,二便皆難,此尚有陽症,須溫和化痰理氣,不可即用回陽。然亦不可因有陽症而用清涼之劑,此僅虛火往來,會成如陽症耳。若至身額汗多,頻嘔腥臭,瀉遺黑色,氣急殊常,是脾胃絕,及命關有青黑紫絲,隱隱相雜,或至射甲,純黑色者,並皆不治。

  凡診三歲以上,須看男左女右,虎口三關。左手之紋應在心肝,右手之紋應在脾肺。青者,主驚。紫者,風邪在表。淡紅者,寒熱在表。深紅者,傷寒痘疹,青而紅者,驚熱。紋亂則病久。紋細則腹前多啼,乳食不消。紋粗直射甲,驚風惡候。紋黑者,不救。見於風關為輕氣關為重,過於命關,為難治。然介賓曰:三關乃手陽明之浮絡,不足以候髒腑之氣,且有病無病,紋色常見,難有濃淡之殊,何足辨其雷驚水驚,或風或食之確?近者習以為常,全不究脈,及考《內經》,並無三關名目,惟《脈經》雲:有察手魚之色,是概言診法,非獨小兒也。故診小兒者,必察氣口之脈,麵部之色,呼吸之聲,或兼察手魚可也。但小兒三歲以下,純陽之體,脈來周行駛而應指疾,七至為率,太過為數,不及為遲。且小兒易虛易實,動靜之間,脈有變遷,故脈之七八,亦難為準,必於色候手魚兼察可也。(寸口者,脈之大會,但小兒氣血未定,其脈常大常小,常數常滑,寸口難憑。故取三關占之,亦謂此處為手太陰肺經散見之餘耳。)

  小兒睡中驚動者,因髒腑嬌嫩,血氣未固,神氣浮越,且多由心腎不足所致。蓋天之神氣在於日月,人之神氣在於兩目,寤則棲於心,寐則歸於胃。心腎既虛,則神無所根據,氣無所歸,不能寧攝,故睡中驚動也。若平居聞響跳掣,睡中驚哭者,由肝肺有虧,魂魄受傷,精神失守故也。宜補肝肺,不可用驚風藥治之。即驚風多是熱症,蓋心有熱而肝有風,二髒乃陽中之陽,二陽相鼓,風火相搏,肝魂心神浮越而成矣。惟宜導去心經邪熱,其驚自散。且每髒俱有陰陽,如肝氣為陽為火,肝血為陰為水,肝氣旺則肝之血愈衰火妄動,則水被煎熬益甚,火旺陰消,勢所必至。況小兒多稟腎陰不足,虛火內動,熱極生風,風從火出,非外症也。故尤宜滋水,是以最忌風藥者,辛能助熱,風能燥血也。忌辛藥者,走散真陰也。忌驚藥者,寒傷胃氣也。忌瀉肺者,子氣虛而母愈虛也。忌伐肝者,肝未平而脾先困也。用藥太溫,則消無陽;用藥太冷,則傷真氣。截驚截搐者,未得病原之至,輕攻輕下者,何如固本之方?有餘者,病氣也。不足者,元氣也。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故宜認患預防,斯少失矣。若至口中出血,或瀉黑血,惡叫兩三聲者,是心絕也。

  目睛反轉,爪甲青黑者,是肝絕也。瀉無止息者,是脾絕也。吐止又吐者,是胃絕也。

  兩目不開不合,忽作鴉聲者,是肺絕也。口吐白沫者,是腎絕也。並四肢俱軟,神昏氣促,通關不嚏者,並皆不治。

  慢驚者,屬木火土虛也。未虛則搐而力小,似搐而不甚搐,《經》曰:木不及。曰委和其症,搖動注恐。謂手足搐動,腹注泄,心恐恐也。火虛則身口氣冷,土虛則吐瀉露貼,故其治合宜溫補。至於慢脾,陰氣極盛,胃氣極虛,病傳已極,總歸虛處,推脾所受,故曰脾風,即慢驚傳變而為極虛之候,初非別有一名也。

  凡急驚手足發搐,切不可按伏,待其自定,蓋風力遍行經絡,自然息止不傷。夫筋乃肝之合,若一用力按束,則經絡為風邪痰氣所閉,氣血偏勝,致成固疾,至老難治矣。

  驚疳吐瀉,症候雖四,其原則一。驚者,火乘肝之風木也。疳者,熱乘脾之濕土也。吐者,火乘胃膈而上行也。瀉者,火乘脾與大腸而下注也。夫乳者,血從金化而大寒,小兒食之,肌肉充實,然其體為水,故傷乳過多,反從濕化,湯熱相兼,吐利作矣。醫者,過用燥熱峻攻,則去濕留熱,熱病生焉。或謂小兒純陽之體,多以清涼施治,其說亦誤。蓋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天癸者,陰氣也。陰氣未至,故曰:純陽,原非謂陽氣有餘之論,特稚陽耳。稚陽之陽,其陽幾何?使陽本非實,而誤用寒涼,則陰既不足,又伐其陽,多致陰陽兩敗脾腎俱傷,又將何所倚賴,而望其生長耶?故貴宜審其稟賦,陰陽偏盛,而濟之以平,斯無弊矣。

  急驚多在初病,尚為實症。或因驚觸,或因風熱,或因痰熱,或因食鬱,隨所因而施治,佐以驚門類藥,從標清理。至於慢驚、慢脾,用投治未當,由客病而累及本病,客邪之去期難定,根據希之元氣無幾,苟罔顧本卻邪,猶徒宅而忘身矣。此時絕不可用驚門類藥。脾虛者,力補脾元;陰虛者,力滋真水;虛火旺者,甘溫退之;虛寒甚者,溫補保之。正氣得力,微邪自解。治客病者,以其元氣未甚虛,不必便為瞻顧,去病以保命也。扶正氣者,以其元氣既甚虛,不容再有遷延,以致命也。治病而罔顧人元氣,徒存治病之名,而無保命之實,噫嘻。小兒驚風及泄瀉,並宜用五苓散,以瀉丙火,滲土濕,蓋內有肉桂能抑肝風而扶脾土也。

03慢脾風有哪些典型症狀

  食欲大減,強食少許猶不能消化,醫者猶投以消食開瘀之劑,脾胃益弱,浸至吐瀉交作,間發抽掣,始求愚為診視,周身肌膚灼熱,其脈則微細欲無,昏睡露睛,神氣虛弱。此證因脾胃虛寒,不能熟腐水穀消化飲食,所以作吐瀉。且所食之物不能融化精微以生氣血,惟多成寒飲,積於胃中溢於膈上,排擠心肺之陽外出,是以周身灼熱而脈轉微細,此裏有真寒外作假熱也。其昏睡露睛者,因眼胞屬脾胃,其脾胃如此虛寒,眼胞必然緊縮,是以雖睡時而眼猶微睜也。其肢體抽掣者,因氣血虧損,不能上達於腦以濡潤斡旋其腦髓神經(《內經》謂上氣不足則腦為之不滿。蓋血隨氣升,氣之上升者少,血之上升亦少。可知觀囟門未合之小兒,患此證者,其囟門必然下陷,此實腦為不滿之明證,亦即氣血不能上達之明征也),是以神經失其常司而肢體有時抽掣也。此當投以溫暖之劑,健補脾胃以消其寒飲,諸病當自愈。

04慢脾風應該如何預防

  慢脾風是小兒驚風的一種,大多由於慢驚風進一步發展嚴重地損傷小兒陽氣,出現陽氣衰微的危象,常見於大病,久病之後以及先天稟賦不足,脾腎素虧的小兒,其臨床表現以麵色白或灰暗,精神萎靡或沉睡,口鼻氣冷,額汗涔涔,撫之不溫或四肢厥冷,手足震顫或蠕動為主

  其形成原因和證候屬性早在《醫宗金鑒-幼科心法》中雲:“心主驚,肝主風,心熱肝風作急驚,素虛藥峻因成慢,吐瀉後起慢脾風急驚陽證有實象,慢脾陰證有虛形,慢驚半陰半陽證,虛實寒熱要分明”因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與四肢,脾健則四肢得養,形體壯實脾虛則氣血生化泛源,引起血虛,血虛不能養肝則筋脈失養虛風內動

  筆者在病證中用固真湯加味治療,每獲良效,今介紹如下固真湯出自《證治準繩》由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黃芪,炮附子,肉桂,山藥八味藥組成方中肉桂,附子溫陽救逆,人參,黃芪,白術,山藥,茯苓,炙甘草均可健脾益氣加阿膠,白芍養血柔肝諸藥合用,能使脾氣健旺,生化有源,氣血充盛,筋脈得養則虛風自平

05慢脾風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慢脾風即慢驚風的脾腎陽衰證,為虛極之侯,陽虛極而生內風。慢脾風應該做血液電解質檢查,尿常規,血常規,便常規,肌電圖,心電圖,腦電圖檢查。

06慢脾風病人的飲食宜忌

 1、慢脾風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

  2、慢脾風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煙酒忌辛辣。忌油膩忌煙酒。忌吃生冷食物。

07西醫治療慢脾風的常規方法

  1、處方

  赤石脂(一兩研細)、生懷山藥(六錢)、熟懷地黃(六錢)、焦白術(三錢)、烏附子(二錢)、廣肉桂(二錢去粗皮後入)、幹薑(錢半)、大雲苓片(錢半)、炙甘草(二錢)、高麗參(錢半搗為粗末)藥共十味,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分多次徐徐溫服,每次皆送服參末少許。

  2、方解

  方中重用赤石脂者,為其在上能鎮嘔吐,在下能止泄瀉也。人參為末送服者,因以治吐瀉丸散優於湯劑,蓋因丸散之渣滓能留戀於腸胃也。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