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上腹> 切除術後內疝

切除術後內疝簡介

相關問答

  胃大部切除後殘胃與空腸吻合,在吻合口後方遺留的間隙稱為吻合口後間隙,其邊緣缺少彈性,類似一個疝環,若腸袢凸入吻合口後間隙,難以自然回複,就形成胃切除術後內疝。胃切除術後並發內疝臨床較少發生,多見於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胃空腸吻合術後,可發生於手術後早期或後期,疝入部位以結腸後胃空腸吻合術後形成的下後間隙最多見。

【詳情】

01切除術後內疝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切除術後內疝有多種病因,其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麵。

一、術後解剖異常

  胃切除術後內疝多發生於BillrothⅡ式手術後,其胃空腸吻合形成的異常解剖關係,是發生內疝的潛在基礎。

1、異常後間隙的形成:後間隙的存在隻是發生內疝的病理基礎,是否發生內疝尚與從多因素有關:①術後時間:早期後間隙粘連尚未形成,發生內疝的機會較多,隨著術後時間的延長,後間隙逐漸粘連閉塞,發生內疝的幾率將大大減少。②後間隙大小:吻合後間隙的大小與胃組織切除範圍、輸入襻空腸長短、胃空腸吻合的方式(近端空腸對小彎還是對大彎)、橫結腸係膜開口的位置以及固定於殘胃上位置的高低有關。

2、橫結腸係膜異常裂孔的形成:橫結腸係膜裂孔與胃壁固定不牢導致縫線脫落、針距過寬或忘記修補固定,小腸襻可由胃和橫結腸係膜之間的裂隙疝入。

二、輸入襻過長

  輸入襻過長使後間隙增大,增加了輸入襻內疝和輸出襻空腸疝入的機會,是發生內疝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術後粘連、飲食不當、體位變化

  部分病例術後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腸管粘連,以及術後飲食質和量的改變,促使腸蠕動亢進、腸功能紊亂,特別是體位的突然改變使後間隙增大時,加上腹壓的增加,使腸係膜用力向上拉擠,均對後疝的發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02切除術後內疝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切除術後內疝的主要並發症有以下兩方麵:

 一、十二指腸殘端破裂

  內疝發生在手術後近期內,因十二指腸殘端尚未愈合牢固,而輸入襻內疝引起的輸入袢梗阻,可致十二指腸腔內膽汁、胰液積聚,發生瀦留性擴張,內壓增高而破裂。

二、急性胰腺炎

  少數病人可因內疝導致急性胰腺炎,主要原因為:

  1、輸入袢內疝引起輸入袢梗阻,繼而十二指腸腔內膽汁、胰液積聚,內壓升高,致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胰管,誘發急性胰腺炎。

  2、輸出襻內疝也可壓迫輸入襻空腸引起輸入襻梗阻,繼而誘發急性胰腺炎。

03切除術後內疝有哪些典型症狀

  胃大部切除術後內疝多發生於手術後的早期,最短者為術後2天,約半數發生於術後1個月內,1/4於手術後第2~12個月之內發生,餘數發生在手術1年後。

一、急性腸梗阻表現

  急性腸梗阻的表現主要為急性高位完全性小腸梗阻,多數發病急劇,臨床過程凶險,如診斷和治療不及時,病死率可高達40%。胃大部切除術後內疝一旦發生,往往有大量的小腸繼續疝入後間隙內,因多為近端空腸疝入,病人腹脹多不明顯,嘔吐卻較頻繁,但輸入袢內疝和輸出袢內疝的臨床症狀和體征各有異同。

1、輸入襻內疝:表現為上腹部持續性疼痛,嘔吐量較少,而且嘔吐物不含有膽汁,腹脹不明顯,上腹部偏左常可觸及壓痛性包塊,腸鳴音多不亢進,很少聞及氣過水聲。

2、輸出襻內疝:表現為陣發性的上腹部或上腹部偏左絞痛,多數病人伴有腰背部脹痛,嘔吐量大,嘔吐物含有膽汁,腹脹相對明顯,可聞及腸鳴音亢進或氣過水聲,無腹部包塊,X線檢查可見殘胃內造影劑排空延遲和輸出袢梗阻,斜位可見輸出袢位於輸入袢的後麵。此外,輸出袢內疝病人的輸入袢空腸也可在疝環處受壓迫引起梗阻,因而兼有空腸輸入袢和輸出袢梗阻的症狀和體征。

二、彌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表現

  隨著病情進展,出現腸管擴張,腸壁循環障礙,甚至發生絞窄,如不能及時解除絞窄,腸壁循環障礙加重,小腸腸管發生壞死,出現彌漫性腹膜炎表現。由於小腸腸管壞死,彌漫性腹膜炎,大量毒素吸收,患者可迅速出現中毒性休克,部分病人有黏液血便。體檢:腹脹顯著,腸鳴音減弱或消失,有明顯腹膜刺激征,叩診移動性濁音陽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體。全身表現為體溫升高,脈率細速,脈壓差變小,尿少,經抗休克治療症狀改善不明顯。

三、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

  由於不能進食和頻繁嘔吐使大量胃腸液及膽汁丟失,梗阻的腸管過度膨脹,壓迫腸壁致靜脈回流障礙,血漿向腸腔和腹腔滲出,腸絞窄導致大量血液丟失等,造成嚴重缺水、血容量減少及代謝性酸中毒。

04切除術後內疝應該如何預防

  胃大部切除術後內疝的發生和胃切除的手術方式及手術操作有密切關係,可采取下列針對性措施以減少內疝發生:

1、選擇BillrothⅠ式吻合胃大部切除後行BillrothⅠ式胃十二指腸吻合,其胃腸道基本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狀態,並發症少,迄今尚未見發生於胃大部切除後BillrothⅠ式胃十二指腸吻合手術並發內疝的報道

2、消除或縮小後間隙吻合口後間隙是發生內疝的潛在基礎,術中可采取相應措施,如縮短輸入襻等可縮小後間隙,有利於減少後疝發生的機會對發生的內疝施行手術時,應在複位後常規縫補後間隙,以防止內疝再次發生

3、縮短輸入襻的長度大量文獻報道證實,內疝的發生與輸入襻過長關係密切因此,不論是結腸前還是結腸後胃空腸吻合,盡量縮短其長度,使後間隙變小,將大大減少內疝的發生幾率大網膜肥厚者,作結腸前胃空腸吻合時最好將其切除,以便縮短輸入襻的長度和縮小後間隙

4、選擇合適的吻合方式由於多數個體十二指腸空腸曲位於脊柱左側,結腸前空腸輸入襻對小彎吻合可使輸入襻腸管與其係膜發生前後交叉等解剖關係紊亂,並需要較長的輸入襻,因而易導致術後內疝的發生應盡可能采取結腸後輸入襻對小彎吻合或結腸前對大彎吻合,以縮短空腸輸入襻的長度和避免腸管與係膜發生交叉改變

5、術後飲食、體力勞動恢複要適宜飲食的質和量與胃腸功能紊亂關係密切,尤其腹部手術後腹腔內存有一定粘連的情況下,飽餐後劇烈體力活動或暴飲暴食更易引起胃腸蠕動功能紊亂,並誘發內疝,應盡量避免之胃手術後應少量多餐,宜進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餐後劇烈活動

6、係膜開口修補要可靠橫結腸係膜開口於根部,修補、固定要可靠,不宜過高,避免橫結腸係膜裂口發生

05切除術後內疝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切除術後內疝的主要檢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血象檢查:

1、白細胞計數及分類:白細胞數量一般均升高,炎症範圍越廣泛,感染越嚴重者,白細胞計數升高越明顯。

2、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比容:機體嚴重脫水時,血液濃縮,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比容輕度升高。

二、血清電解質(K,Na,Cl-):血清電解質可反映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的情況。

三、血氣分析:血氣分析顯示PH下降,SB下降,BE負值,PCO2呈代償下降,考慮發生代謝性酸中毒的可能。

四、血清澱粉酶:血清澱粉酶超過500U提示急性胰腺炎,因血清澱粉酶在發病後2~12h內升高,48~72h後恢複正常,此時可測定2h尿澱粉酶總量,每小時尿澱粉酶超過300U時,診斷的正確率較高。

五、澱粉酶/肌酐廓清值:急性胰腺炎時腎廓清澱粉酶比肌酐多,故該值>5時高度提示急性胰腺炎,若為單純的輸入襻梗阻,血清澱粉酶可升高,但澱粉酶/肌酐廓清值不升高,對鑒別診斷具有意義。

06切除術後內疝病人的飲食宜忌

  切除術後內疝的患者宜多飲水,宜吃清淡營養的流質、半流質食品。補充多種維生素,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忌食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冰凍食品。

07西醫治療切除術後內疝的常規方法

  由於腸蠕動和重力的關係,本病一旦發生往往愈疝愈烈,迅速發生腸管絞窄、壞死,出現彌漫性腹膜炎和中毒性休克。要降低病死率,防止因切除大量壞死腸管造成的短腸綜合征和營養不良狀況,早期診斷和剖腹探查是治療關鍵。

一、術前準備

  本病患者近期內經過手術,加上內疝引起的腸梗阻,一般情況多較差,術前應注意改善全身情況,迅速補充血容量,糾正代謝性酸中毒,應用廣譜抗生素抗感染以及治療中毒性休克。

二、手術要點

1、腸襻複位:對疝入腸襻擴張較劇、複位困難者,可先行腸腔減壓後再整複。腸襻複位時應將疝腸襻向疝入的相反方向推回,切忌用力牽拉。

 2、切除壞死腸襻、胃腸重建:對嵌頓的腸襻已絞窄、壞死者,應將壞死腸襻切除,改作胃-空腸Roux-Y吻合。如疝入腸襻有血運可疑時,可采取溫鹽水紗墊熱敷、0.25%~0.5%普魯卡因封閉係膜、給病人吸氧提高體內血氧分壓等措施,盡量使可疑腸管恢複生機,再決定是切除或保留,不切除或少切除有關腸襻。對輸入襻過長者,可行輸入、輸出襻側側吻合或行Roux-Y吻合。

3、關閉後間隙:胃切除術後內疝病人的後間隙一般都已顯著擴大,因此腸襻複位後必須關閉,否則易再次複發。

4、檢查十二指腸殘端:手術時不能忽視對十二指腸殘端的檢查,尤其是手術後早期發生內疝的患者,如有十二指腸殘端破裂,應作十二指腸造瘺或腹腔內雙套管引流。

  對橫結腸係膜裂孔疝,術中將嵌頓腸管複位,再將橫結腸係膜重新固定在胃壁上,消滅之間的裂孔。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