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臨床中有很多,以慢性腎小球腎炎為最常見,約占50-60%。腎小動脈硬化症、慢性腎盂腎炎以及全身性紅斑狼瘡等也是較為常見的原因。其他如腎結核、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症、多囊腎、腎髒發育不全,以及結石、腫瘤、前列腺肥大等引起的尿道梗阻也可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此外,高血壓並發症,也會導致高血壓腎功能衰竭的發生。
常並發高血壓、貧血、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病、水電紊亂及酸堿失衡、腎性骨病、骨折、感染等。
除以上各係統並發症外,慢性腎功能衰竭長期透析者還可有如下並發症:
一、鋁中毒
常規透析治療的終末期腎病患者易並發鋁中毒。
二、透析相關性澱粉樣變
透析相關性澱粉樣變(DRA)是一種見於長期透析病人的骨關節病。其臨床症狀和發生率與透析時間的長短密切相關。
三、微量元素變化
腎衰和透析對微量元素代謝的影響極大,它們聚積於身體各部位可引起毒性反應。
1、鋁:參見鋁中毒。
2、銅:慢性腎衰未做透析病人的血漿銅水平往往正常,但也可以略低。
3、鋅:慢性腎衰進食低蛋白飲食及腎病綜合征大量丟失尿蛋白者血漿含鋅量常極低。
1、少尿期:尿量減少致使發生高鉀血症、水中毒(浮腫嚴重、血壓升高、肺水腫或腦水腫)、代謝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症狀。高鉀血症及水中毒為主要死因。
2、多尿期:腎小管上皮細胞再生修複後尿量漸增多,使血鉀、血鈉下降,持續多尿患者可死於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3、恢複期:多尿期後尿量減至正常,血Bun、肌酐(Scr)及電解質均恢複正常水平,但腎小管功能及結構恢複正常尚需3~6個月。未能恢複者轉為慢性腎功能衰竭。非少尿型雖尿量不少,但血Bun,Scr逐日升高並出現中毒症狀,因腎損傷輕,故預後良好。
1、調養五髒
平素起居、飲食有節,講究衛生,避免外邪侵襲,尤其在傳染病流行的季節和地區更應加強預防措施;不過食辛辣炙皇厚味,以免滋生濕熱;調暢情誌,保持精神愉快,使氣血暢達而避免產生氣滯血瘀;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防禦能力
2、防止中毒
有關資料表明,20%一50%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是由藥物引起,還有部分因接觸有害物質所致因此,應盡量避免使用和接觸對腎髒有毒害的藥物或毒物若屬意外服用或接觸應及時發現和及早治療
3、防治及時
一旦有誘發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原發病發生,應及早治療,注意擴充血容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恢複循環功能若發現本病將要發生,應早期采取措施,補充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恢複腎灌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排除腎小管內梗阻物,防治感染,防止DIC、腎缺血引起的腎實質的損害同時盡早應用活血化瘀藥物,對預防本病發生有積極作用
一、實驗室檢查
1、尿液檢查
尿常規蛋白一般為>2.0g/L,晚期腎功能損害明顯時尿蛋白反見減少。晨尿比重降低至1.018以下,或固定在1.010左右。
因CRF時均有貧血,故血常規檢查對CRF有重要提示作用。其他檢查包括血漿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測定;血電解質(HCO3--、K、Na、Ca、Mg2、P3等)水平測定。
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上升,尿液濃縮-稀釋功能測定提示內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
2、肝功能及乙肝兩對半檢查。
3、血清免疫學檢查
包括血清IgA,IgM,IgG,補體C3,補體C4,T淋巴細胞亞群,B淋巴細胞群CD4/CD8比值等。
4、營養不良指標檢測
測定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轉鐵素白和低分子量蛋白。極低水平的膽固醇也被認為是營養不良的指標。
二、影像學檢查
1、腎髒B超
腎皮質厚度
2、其他
常規做心電圖、X線胸片、骨片及胃鏡檢查,以及某些特殊檢查如X線造影、放射性核素腎掃描、CT和磁共振等對確定腎髒的外形、大小及有無尿路梗阻、積水、結石、囊腫和腫瘤等有幫助。
本病患者應注意清淡飲食,盡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同時注意不要進食油膩食物。如有必要,應谘詢醫生,遵循醫囑進行進食。
1、針對病因治療,如擴容糾正腎前因素,解除腎後性梗阻因素,重症急進性或其他腎小球腎炎用激素衝擊可獲效,過敏性間質性腎炎應立即停用藥,給予抗過敏藥等。
2、少尿期,液體入量以量出為入為原則。
3、糾正高鉀血症及酸中毒。
4、盡早開展透析療法,有脫水、清除毒素、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之功能,使患者度過少尿期難關。多尿期嚴格監測水、電解質平衡以防死於脫水及電解質紊亂。恢複期注意加強營養、休息及避免用腎毒性藥物均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