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膀胱炎發生的原因複雜,主要與預處理應用的藥物、移植後病毒感染、GVHD的發生等密切相關。
一、藥物
1.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自從1995年Coggins報道第一例Cy引起無菌性出血性膀胱炎以來,Cy與出血性膀胱炎的相關性引起人們的關注。臨床發現,小劑量長期應用或短期大劑量應用Cy均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造血於細胞移植的預處理方案多應用Cy,故此Cy是造血幹細胞移植早期出血性膀胱炎的主要發病因素。Cy在體外無活性,進人體內經肝髒代謝形成有強大烷化作用的磷酰氨氮芥,同時產生副代謝產物丙烯醛(crodein)。丙烯醛與膀胱黏膜上皮結合,可引起黏膜損傷。給藥後4h之內膀胱上皮細胞便發生組織學變化,其損傷可持續至36h。膀胱鏡檢可見黏膜充血、水腫,進而黏膜出血、上皮壞死及潰瘍形成,如潰瘍麵積較大,則可引起膀胱大量出血。
2.馬利蘭(Myleran,Busulfan,Bu):長期應用馬利蘭,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造血幹細胞移植前用過馬利蘭,或是將馬利蘭應用於移植前的預處理,其出血性膀胱炎發病率高。用馬利蘭加Cy作預處理方案者,其出血性膀胱炎發病率高於不用馬利蘭者。
二、病毒感染
停用Cy48~72h以後所發生的遲發性血尿,患者丙烯醛已基本被清除,沒法用CY的副作用來解釋,故此應考慮Cy以外的其他誘發因素。一般認為移植後病毒感染是遲發性出血性膀胱炎的重要發病因素之一。Anskar報道,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尿BK病毒數量105倍於無出血性膀胱炎患者,而無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尿BK病毒與正常人相似。持續尿BK病毒陽性患者有50%發展為出血性膀胱炎,而尿BK病毒陰性患者不出現出血性膀胱炎。與出血性膀胱炎有關的病毒還有腺病毒Ⅱ型(AdV)、巨細胞病毒(CMV)、A型流感病毒及單純皰疹病毒(HSV)等。其發病機製可能是,早期初次感染病毒後,由於機體免疫功能正常,病毒潛伏於膀胱黏膜上皮細胞中,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期間,由於強烈的免疫抑製治療,潛伏的病毒激活,複製到一定水平,導致膀胱黏膜上皮細胞損傷,出現病毒尿症甚至血尿,隨著病人免疫功能逐漸恢複,免疫反應增強,膀胱黏膜上皮細胞損傷加重,白細胞浸潤,黏膜脫落,潰瘍出現。檢測尿中的病毒常用:①尿細胞學檢測:光鏡下見一種呈毛玻璃狀帶核內包涵體的“圈套細胞”,則為典型病毒性細胞病;②電鏡檢測,當病毒顆粒數>106/mL時,用電鏡可以觀察到病毒,但值得注意的是用電子顯微鏡鑒定細胞內AdV包涵體時,易與CMV相混淆;③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組織細胞表麵或其中的病毒抗原;④分子生物學方法如點雜交、原位雜交、普通PCR、半定量巢式PCR和定量PCR檢測。
三、放射性損傷
盆腔局部照射可以引起嚴重的出血性膀胱炎,發生率達15%-20%,與Cv合用可達34%。其病理改變首先是膀胱黏膜炎症的改變,繼之毛細血管擴張,黏膜下出血,間質纖維化,漸進性小動脈炎,最終導致膀胱壁缺血攣縮,黏膜糜爛、潰瘍或出血壞死。
四、其他因素
老年、aGVHD、免疫抑製治療及有泌尿係疾患史者出血性膀胱炎發病率明顯增高。有報道,出血性膀胱炎的發病率與aGVHD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出血性膀胱炎除了其臨床表現外,還可引起其他疾病。出血性膀胱炎如果出現量較多,會並發繼發性紅細胞減少。還有部分病人會出現上行感染,導致尿道炎、腎炎。
出血性膀胱炎的臨床特征:
1、血尿:為患者的典型表現,但其發病程度不同,可輕可重。輕者僅可見鏡下血尿,重者可見肉眼血尿,可有凝血塊從尿中排出,可出現突發性大量血尿造成貧血,還可表現為頑固性的反複血尿。嚴重者血塊阻塞尿道出現排尿困難,尿瀦留,腎盂積水,尿素氮升高,腰痛,下腹部疼痛。
2、尿道刺激症狀:多數患者在血尿的同時可能還伴有尿急、尿頻、尿痛等症狀。
3、感染:在血尿的同時若合並有細菌感染,則可能加重血尿症狀或增加全身性感染。
4、膀胱鏡檢鏡下為膀胱黏膜充血水腫,血管擴張,彌漫性點狀出血,可有黏膜潰瘍形成。
5、其他:對於頑固性血尿患者,還可出現黏膜糜爛、潰瘍、壞死,膀胱陰道瘺等症狀。
預防出血性膀胱炎的措施:
一、水化和強迫利尿
目前出血性膀胱炎的預防措施主要是針對藥物性出血性膀胱炎由於出血性膀胱炎主要是Cy的代謝產物丙烯醛對膀胱上皮細胞的直接毒性所致,故大量補液稀釋並強迫利尿可預防出血性膀胱炎一般在用藥前4h開始補液直至停用Cy後24h,每日輸液量達2500~3500mL,全天勻速靜滴,並鼓勵病人每小時排尿一次,使尿量維持在每小時150~200mL
二、應用Mesna(Sodium-2-mercaptoethanesulfonate)
近年來已廣泛應用硫氫基複合物如Mesna來預防出血性膀胱炎其作用機製是Mesna快速從腎髒排出進入膀胱後可與丙烯醛特異性地結合,形成無毒性的複合物硫醚(thioether)同時Mesna可以降低4-羥基環磷酰氨的降解速度,減少Cy的毒性Mesna無組織穿透性、排泄快,半衰期為1.5h,毒性小,對組織無損傷,對Cy的抗腫瘤作用無影響,與移植後的疾病複發及GVHD無關,是出血性膀胱炎較好的預防劑一般認為Mesna在Cy輸注的24h內應用效果較好,用法是在應用CY同時給予Mesna,並在用藥3h、6h、9h各重複一次,總劑量為Cy的120%~160%有人提出,聯合應用Mesna和高壓氧(HBO),可達到完全膀胱保護作用,更為有效地預防出血性膀胱炎
三、預防病毒感染
到目前為止,針對BK病毒與腺病毒尚無敏感特效的抗病毒藥,也就是說通過藥物不能徹底清除病毒,但可抑製病毒的複製,如靜脈注射阿糖腺苷10mg/(kg?d)(靜脈維持12h)X5d對BK病毒有效
四、其他
最近研究表明,某些水果及蔬菜具有保護膀胱免受Cy毒性作用,Assreuy等利用大劑量(10mg/kg)葡萄糖,甘露糖結合植物血凝素(glucose-mannosebindingplantlectins)預防小鼠Cy化療性出血性膀胱炎,取得了與Mesna相似的預防效果其機製是,植物血凝素競爭結合白細胞或內皮細胞表麵選擇素糖基配體,阻斷了選擇素與其配體結合,從而阻止了白細胞與內皮細胞相互作用,抑製白細胞浸潤和組織損傷該動物實驗為臨床應用植物血凝素預防出血性膀胱炎打下了基礎Okamura等的研究也證實了在應用Cy後1h膀胱內滴注殼聚糖可減少出血性膀胱炎的發生
對有烷化劑、白消安、苯胺、甲苯胺衍生物、殺蟲劑接觸史者,臨床上出現程度不等的血尿時,應考慮本病的可能,結合膀胱鏡、B 超檢查,多可做出診斷。
實驗室檢查:尿常規檢查可有鏡下或肉眼血尿;貧血時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降低。
其他輔助檢查:B 超、膀胱鏡檢:排除占位性病變,可見黏膜充血水腫,有潰瘍壞死灶。
出血性膀胱炎主要是由於感染引起的,但是平常的生活習慣也是形成出血性膀胱炎的一個因素,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長期使用鋁製烹飪鍋,成癮性食用咖啡、碳酸飲料、巧克力、酒等對膀胱有害的食物均可導致膀胱發炎。
患者應注意要在服藥治療出血性膀胱炎的期間是嚴禁酒、辣椒、雞、魚、牛肉、蝦、海鮮鹹菜、佐料隻能用鹽、醋、味精(其它調料不要用)如果患者飲食控製不好會延長治療時間。
在平時的時候飲食要注意以下的幾點:
1、多吃利尿性食物,如西瓜、葡萄、菠蘿、芹菜、梨等。
2、田螺、玉米、綠豆、蔥白可幫助緩解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3、多飲水,保持每日至少 1500 毫升以上的排尿量。
4、忌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如烈酒、辣椒、原醋、酸味水果等。
5、避免食用柑橘,因為柑橘可導致堿性尿的產生,有利於細菌的生長。
6、咖啡因能導致膀胱頸收縮而使膀胱產生痙攣性疼痛,故應少喝咖啡。
出血性膀胱炎的臨床表現,基本符合中醫“血淋”範疇。淋證,是指因腎、膀胱氣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的以小便頻急、淋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證。其中,如果出現溺血而痛的症狀,則屬血淋一證。其治法可參照以下方法進行治療。
體針
1.治法:實證宜清熱通淋,涼血止血;虛證宜滋陰清熱,補虛生血。以任脈穴、足太陰脾經穴為主。
2.處方.
(1)主穴:膀胱俞、中極、血海、三陰交。
(2)配穴:實證者加刺少府、勞宮;虛證者加刺複溜、太溪,或加足三裏、氣海。
3.操作方法
(1)主穴:常規消毒後,選用直徑為0.30~0.35mm的毫針,直刺血海0.9±0.1寸,直刺膀胱俞0.9±0.1寸,直刺三陰交0.8±0.2寸,直刺中極0.8±0.2寸(需在排尿後進行針刺,孕婦禁針)。
(2)配穴:常規消毒後,直刺少府0.2~0.3寸,直刺勞宮0.4±0.1寸;直刺複溜0.9±0.1寸,直刺太溪0.6±0.2寸;直刺足三裏1.0±0.4寸,直刺氣海1.0±0.2寸。
每日治療1次,每次治療留針20~30分鍾,留針期間行針2~3次。主穴均用撚轉平補平瀉法,撚轉幅度為2~3圈,撚轉頻率為每秒2~4個往複,每次行針5~10秒。其他配穴實證宜瀉,虛證宜補。
4.方義:淋證以膀胱氣機不利為主,故取膀胱俞、中極以疏利膀胱氣機。三陰交、血海可清利濕熱,涼血止血。
耳針
1.處方:膀胱、腎、交感、枕、腎上腺。
2.操作方法:強刺激,每次取2~4穴,留針20~30分鍾,每日1次。
中藥可予導赤散、八正散等方藥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