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下腹> 先天性腎病綜合征

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簡介

相關問答

  先天性腎病綜合征(congenitalnephroticsyndrome,CNS)指生後3個月內發病的腎病綜合征。它具有兒童型腎病綜合征一樣的臨床表現,即出生時或出生後3個月內出現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腫、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等。但其病因、病理變化、預後等與年長兒或成人者不同。

【詳情】

01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根據病因分類,通常分為兩大類:

1、原發性

  包括芬蘭型先天性腎病綜合征、彌漫性係膜硬化、微小病變、局灶節段性硬化。

 2、繼發性

  可繼發於感染(先天梅毒、先天性毒漿原蟲病、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風疹、肝炎、瘧疾、艾滋病等)、汞中毒、嬰兒係統性紅斑狼瘡、溶血尿毒綜合征、甲髕綜合征、Drash綜合征、腎靜脈血栓形成等。

二、發病機製

 1、發病機製

  已明確芬蘭型先天性腎病綜合征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其基因定位於19號染色體長臂,發病機製漸漸得以闡明。1966年Norio對57個芬蘭家係進行遺傳調查,明確此征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現知其缺陷基因定位於19號染色體長臂13.1。1983年Vernier等以陽離子探針PEI檢測5例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發現GBM的陰離子位點數量減少,該作者認為硫酸類肝素的減少是引起本征中腎小球濾過膜對蛋白通透性增高的原因。1998年KarlTryggrason等報告本症有腎小球足突間的裂孔隔膜上nephrin的異常,為編碼nephrin的基因NpHSI突變所致。

 2、病理改變

  病理所見因病期早晚不一。在疾病的早期階段,腎小球可能正常,也可能呈現局灶節段性硬化,係膜細胞及係膜基質增生;呈現彌漫性腎小管囊性擴張。在疾病的晚期階段,腎小球毛細血管襻塌陷,呈現彌漫性硬化;腎小管廣泛擴張、萎縮;間質炎症細胞浸潤及纖維化。有人曾稱本征中最具特色的改變是近曲小管囊性擴張,被稱為“小囊性病”,但發現腎小管的這一病變可能係獲得性者,是由於持續的大量蛋白尿和(或)小管內尿流受阻,致未完全成熟的腎單位出現小管囊性改變。免疫熒光檢查病早期無Ig和補體沉著。免疫電鏡檢查顯示足突間裂孔隔膜上nephrin異常。電鏡示內皮細胞腫脹,上皮細胞足突融合,基膜皺縮等。

02先天性腎病綜合征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一、感染

  是NS最常見的並發症,也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見的感染部位有呼吸道、皮膚、泌尿道及腹部。易於發生感染的原因有:

  1、體液免疫功能低下;

  2、細胞免疫功能異常;

  3、補體成分特別是影響補體旁路激活途徑的B因子及D因子下降而影響調理功能;

  4、轉鐵蛋白和鋅結合蛋白自尿中丟失影響免疫調節及淋巴細胞功能;

  5、蛋白質營養不良;

  6、水腫致局部循環障礙;

  7、應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製藥物。

 二、高凝狀態及血栓、栓塞性並發症

  NS時存在高凝狀態,原因有:

  1、肝髒合成有關凝血的物質增加;

  2、抗凝血酶III自尿中丟失;

  3、血漿纖溶酶原活性下降;

  4、高脂血症致血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加強;

  5、感染或血管壁損傷可激活內源性凝血係統;

  6、長期大量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加重高凝;

  7、過度使用利尿劑加重血液濃縮。

  NS時主要的血栓並發症為腎靜脈血栓形成,表現為突發腰痛、出現血尿或血尿加重、少尿甚至發生腎衰竭。此外,患兒出現兩側下肢不對稱腫脹應考慮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不明原因的咳嗽、咯血或呼吸困難而無肺部陽性體征時要警惕肺栓塞;突發的偏癱、麵癱等神經係統症狀時要考慮腦栓塞。血栓緩慢形成者臨床症狀多不明顯。

 三、營養不良

  除蛋白質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外,尚有甲狀腺激素水平低下、維生素D缺乏、鈣磷代謝障礙等。

  四、腎損傷

 1、急性腎衰竭

  可能的原因有:抗生素、利尿劑等引起腎小管壞死或急性間質性腎炎;腎間質嚴重水腫或腎小管被蛋白尿管型阻塞;在原病理基礎上並發大量新月體形成;血容量減少致腎前性氮質血症或合並腎靜脈血栓形成。

 2、腎小管功能損害

  NS原有基礎病(如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以及大量重吸收及分解尿蛋白均可引起腎小管損害。臨床上常可見腎性糖尿、氨基酸尿,嚴重者呈範可尼綜合征。這類患兒對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差、長期預後差。

03先天性腎病綜合征有哪些典型症狀

一、家族史和生產史

  很大一部分CNS的患兒有陽性家族史,多數患兒為35~38周早產,體重偏低,常為臀位,常有宮內窒息史,Apgar評分偏低,羊水中有胎糞,本征特征是大胎盤,正常兒胎盤不超過胎兒體重的25%,而Huttenen的報告中胎盤占體重0.42,而正常對照為0.18,母親妊期常合並妊娠中毒症,羊水AFP水平增高是患兒的特征性改變,由於在宮內排蛋白尿,在妊娠16~22周時,羊水的AFP水平增高。

 二、臨床特點

1、特殊外貌:

  出生後常見特殊的外貌,如鼻梁低,眼距寬,低位耳,顱縫寬,前囟和後囟寬大,還常見髖,膝,肘部呈屈曲畸形,其後常見腹脹,腹水,臍疝。

 2、水腫:

  半數於生後1~2周內即見水腫,也可遲至數月後始為家長發現。

3、蛋白尿:

  患兒蛋白尿明顯且持續,最初為高度選擇性蛋白尿,疾病後期則選擇性下降,患兒並有明顯的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

4、生長發育落後:

  由於蛋白質營養不良,患兒常有生長發育落後,也有伴發胃食管反流和幽門狹窄的報告。

三、繼發改變

  由於持續的腎病狀態,又常導致其他的病理生理變化,如:

1、免疫力低下:

  由於尿中丟失Ig和補體係統的B因子,D因子致免疫力低下,發生多種繼發感染(如肺炎,敗血症,腹膜炎,腦膜炎,尿路感染等);感染是導致本征死亡的主要原因。

2、發生血栓,栓塞:

  患兒常呈高凝狀態,甚至發生血栓,栓塞合並症,Mahan等的病例中10%有此類合並症,可見於多處血管如外周動脈,矢狀竇,腎,肺和其他靜脈。

 3、其他:

  由於尿中丟失T4和甲狀腺結合蛋白而甲狀腺功能低下;丟失轉鐵蛋白而致缺鐵性貧血;丟失維生素D結合蛋白而維生素D不足。

 4、腎功能減退:

  隨年齡增長,腎功能逐漸緩慢減退,生後第2年GFR常

04先天性腎病綜合征應該如何預防

  已明確此征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應重視遺傳病谘詢和產前診斷妊娠13周時胎兒血中甲胎蛋白濃度達到高峰,當胎兒發生蛋白尿時,則AFP隨尿蛋白進入羊水中,故產前診斷常借助於羊水中的甲胎蛋白濃度檢測對曾分娩過本病小兒的孕婦於再次妊娠11~18周時,檢測羊水的AFP可有助於產前診斷近年由於對NpHSI基因序列的研究,已有望做出確切產前診斷繼發於各種感染者,應積極予以預防,加強防治衛生宣傳,加強孕期保健和產前檢查等等

05先天性腎病綜合征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羊水AFP水平增高:是CNS患兒的特征性改變,由於在宮內排蛋白尿,在妊娠16~22周時,羊水的AFP水平增高;先天性神經管發育不全,也可出現羊水AFP水平增高,但其膽堿酯酶水平常同時增高可資鑒別。

 2、尿的改變:常表現為大量蛋白尿及鏡下血尿。

3、低蛋白血症:CNS患兒血白蛋白水平很低,通常少於10g/L。

 4、腎功能不全:腎功能常在正常範圍。

 5、繼發性CNS同時有原發疾病的實驗室檢查特點:如先天性梅毒,VDRL試驗陽性,弓形蟲,風疹,巨細胞,肝炎病毒感染,其抗體滴度升高等,汞中毒,弓形蟲,風疹,巨細胞,肝炎病毒感染等,常呈現免疫複合物腎炎的病理改變特征。此外,在巨細胞感染的病人,內皮細胞中可見巨細胞包涵體存在。

 6、光鏡:在疾病的早期階段,腎小球可能正常,也可能呈現局灶節段性硬化,係膜細胞及係膜基質增生;腎小管呈現囊性擴張,在疾病的晚期階段,腎小球毛細血管襻塌陷,呈現彌漫性硬化;腎小管廣泛擴張,萎縮。間質炎症細胞浸潤及纖維化,在DMS的早期階段僅有足突細胞的肥大,足突的融合,係膜基質的增殖;晚期階段,大多數腎小球呈皺縮硬化的毛細血管襻沿著空泡變性的上皮細胞排列,小管萎縮,炎症細胞浸潤,間質纖維化,先天性梅毒感染光鏡常表現為膜性或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偶爾也伴有新月體的形成,間質廣泛的炎症細胞浸潤。

 7、免疫熒光:早期正常;晚期在係膜區可有少量的IgM和C3沉積,先天性梅毒感染免疫熒光可發現在係膜沉積區域有梅毒螺旋體抗原存在。

8、其他:應常規做影像學檢查,如B超檢查,X線檢查等。

06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病人的飲食宜忌

  1、飲食注意每天吃鹽1~3克,浮腫嚴重時要完全忌鹽,並稍限飲水量。經治療尿量增加後,要增加食物中鹽分,並給氯化鉀、鈣片等口服。長期低鹽或忌鹽,會引起低鈉症狀,如精神不振、嘔吐、煩躁、尿血、血壓降低。

  2、不宜隨便減量或停藥。治療腎病,大都需要服用激素類藥物。服用激素的病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隨病情好轉,逐漸減量直至停藥。家長要督促孩子按時按量服藥,切不可隨意減量和停藥,以免造成病情反複。

  3、孩子不宜勞累: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差,感到很新鮮時候,容易玩得過累,睡眠不足,家長要特別注意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時間,盡量得到充分的休息。

  4、飲食上不要吃刺激性的,不要吃零食,適當的吃一些蔬菜,芹菜,蘋果。

07西醫治療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常規方法

一、治療

  FNS對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反應差,常表現為對腎上腺皮質激素抵抗。大多數患兒在起病後1年內死亡,但很少因為腎衰竭,而是多死於嚴重的感染、營養不良、腹瀉、電解質紊亂等。主要是對症和支持治療。

1、減輕水腫

  限鹽、使用利尿劑。對嚴重低白蛋白血症,或伴低血容量表現者可輸注無鹽白蛋白。芬蘭有主張自生後4周即靜脈輸人血白蛋白,維持其血漿蛋白在15g/L以上,則此時一般可無水腫且生長發育接近正常。

2、維持營養

  給高熱量及足夠蛋白質的飲食。

 3、防治感染

  感染為主要死亡原因,應注意保護,一旦發生感染應及時積極治療,通常不預防性投用抗生素。必要時可間斷地應用人血丙種球蛋白製劑。

 4、防治並發症

  治療繼發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有高凝者給雙嘧達莫(潘生丁)、小量阿司匹林。Holmber等報告1985~1989年,17例中有5例發生栓塞合並症,1989年後29例自4周起加用華法林治療,無一例發生栓塞合並症。一般病兒血壓正常,後期血壓增高者予以降壓藥。

5、其他

  近年有報告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也有報告伴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可減輕其蛋白尿者。

6、腎移植

  惟一徹底治療是行腎移植,通常於2歲後或體重達7kg時進行。對蛋白尿嚴重者可先行腎切除術(終止蛋白尿),靠透析維持生命等待移植。1992年Mattoo等報告行一側腎切除術,減少尿蛋白排出,而另一腎維持腎功能,認為此法能減少每月人血白蛋白的輸注。

二、預後

  本征預後已大為改觀,有作者報告1987年後腎移植的34例隨訪3.7年,其移植腎存活率於1,2,3年時分別為94%,8l%,81%;GFR於1,3年時分別為73.7%和75.3%。患兒情況好,隻1例發生慢性排異、高血壓。繼發性CNS隨著其病因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預後,如感染所致者,采用強有力的抗感染治療,病情常明顯好轉。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