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下腹> 功能性大便失禁

功能性大便失禁簡介

相關問答

  功能性大便失禁是指持續或反複發作的不能控製的排便,並且無神經病學及結構方麵的病因學依據。大量調查顯示,1.5%的7歲兒童發生大便失禁,其中96%兒童是與糞便嵌塞相關的失眠症。便秘、腸易激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是發生致命性家族性失眠症的主要危險因子。老年中,認知與行為障礙也是失眠症的危險因素。

【詳情】

01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病因不明,96%失眠症有便秘史或有糞便嵌頓史。大多存在肛門直腸動力障礙,表現為伴有直腸感覺異常,直腸最低敏感量、排便闞值和最大耐受量增高。

  大便嵌塞可改變腸壁的張力和黏附伸縮特性或改變機械感受性,感覺改變可能是大便嵌塞的結果。肛門直腸敏感性下降,在患者感知直腸內有糞便之前,通過產生肛門內括約肌的反射抑製閾值而造成大便失禁。心理因素如精神憂慮、悲傷、恐懼、缺乏自信心也可能是發病因素之一,但也有一些研究認為這些表現是大便失禁的結果。

02功能性大便失禁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功能性大便失禁易造成多種並發症,最常見的並發症是會陰部、骶尾部皮膚炎症及壓力性潰瘍(壓瘡)。大便失禁在老年、危重病人及癱瘓臥床病人中發生率達46.0﹪~54.4﹪。由於糞便的刺激,使會陰部皮膚經常處於潮濕和代謝產物的侵蝕狀態,易發生皮膚紅腫、潰爛,皮膚破潰感染可深及肌層或破潰延伸至陰囊、陰唇、腹股溝等,汙染尿道口、陰道口引起逆行感染,不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亦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困難。由於會陰經常受到糞水刺激,肛周皮膚可發生糜爛、瘙癢、潰瘍及疼痛等,少數病人為使大便減少而節製飲食,出現消瘦,體重下降。

03功能性大便失禁有哪些典型症狀

  大便失禁時,患者因不能隨意控製排出糞便和氣體,肛門會陰部長期潮濕不潔、汙染衣物而影響日常的生活及工作。
  輕度大便失禁患者由於大便失禁的輕重不同表現為程度不等的排便或排氣失控。內褲偶爾弄髒,並有時喪失對排氣和液性糞便的控製能力。輕度失禁現象在直腸敏感性低的老年中相當常見,不少患者也時有發生,絕大多數這類患者自訴為腹瀉。
  重度大便失禁是指對成形便無控製能力,糞便流出的次數可為零星的或較頻繁(每日數次)。
  大便失禁也常伴有便急、便秘、尿失禁現象。大便失禁對患者有很深的精神影響,患者常隱藏自己的症狀,變得越來越孤獨,並且頻繁入廁,有的患者因餐後大便失禁增加,往往不願在公眾場合進餐。

04功能性大便失禁應該如何預防

  為預防功能性大便失禁,應積極參加輕微的體育活動,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各髒器的活力,加強肛門功能的鍛煉,防止便秘的發生老年人應積極治療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等長期增加腹壓的疾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每天定時並且排空大便,減少對直腸粘膜感受器的刺激當老年患者發生便秘時,不能自己隨便使用通導大便的藥物甚至瀉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以免損害結腸的功能

05功能性大便失禁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功能性大便失禁現今在醫院的臨床檢查為:直腸指診、內鏡檢查、排糞造影檢查、肛管直腸壓力測定、直腸感覺測定、球囊逼出試驗、盆底肌電圖檢查、肛管直腸內超聲檢查。具體如下。

1、直腸指診:檢查者感覺到肛門無緊迫感呈鬆弛狀態。囑患者收縮肛門時,肛管括約肌收縮不明顯或完全無收縮力,如肛門有損傷史者,可捫及瘢痕,有的患者可觸及肛管的一側有收縮感,而另一側則無收縮感。並注意肛管直腸內是否有腫塊、壓痛等,手指退出肛門後觀察指套是否帶黏液及血。

2、內鏡檢查:觀察肛門直腸或結腸有無畸形、瘢痕,肛管皮膚及直腸黏膜有無糜爛、潰瘍,直腸黏膜有無充血、水腫、直腸息肉、直腸癌及肛管直腸癌等。

3、排糞造影檢查:通過對用力排糞、提肛、靜息等動態觀察,了解肛門括約肌的功能。如灌入直腸的鋇劑通過提肛可以保留,說明肛門括約肌有一定功能,如灌入直腸的鋇劑不由自主地流出,說明肛門失禁。

4、肛管直腸壓力測定:大便失禁患者表現出肛管直腸內的壓力降低、頻率減慢或消失,肛管收縮壓下降,直腸肛管抑製反射消失。如潰瘍性結腸炎致大便失禁患者直腸順應性明顯下降。

5、直腸感覺測定:將帶有導管的球囊置入直腸,然後向球囊內注入水或空氣,如為神經性的大便失禁患者,其直腸感覺消失。

6、球囊逼出試驗:如直腸感覺遲鈍,正常容量不能引起排便反射,不能將球囊排出。此檢查既可用來判斷直腸的感覺是否正常,又可判斷肛門括約肌的功能。如肛門括約肌受損無括約功能,而球囊可自行滑出肛門,或輕微的增加腹壓後即可將球囊排出。

7、盆底肌電圖檢查:該檢查可以了解括約肌缺損的部位及範圍。

8、肛管直腸內超聲檢查:通過肛管直腸內超聲可以清楚地顯示肛管直腸的各個層次。內括約肌及其周圍的組織結構,可以協助肛門失禁的診斷。如觀察內括約肌是否完整,外括約肌是否有缺損,以及缺損的部位及範圍。該檢查不但可以協助診斷,而且為手術切口的選擇提供一定的依據。

06功能性大便失禁病人的飲食宜忌

  功能性大便失禁需改善飲食結構,宜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含纖維素多的食物,以利於排便通暢。增加膳食中食物纖維的含量,平均每日供應6.8g。食物纖維不會被機體吸收,但可增加糞便的體積,刺激腸蠕動,有助於恢複腸道功能,加強排便的規律性,有效地改善肛門失禁狀況。具體如下。

  1、保持大便通暢 每日應多喝開水,特別是晨起要喝一大杯溫水。注意調節飲食,多吃些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等。不要大量飲酒,不宜多食辛辣、燥熱刺激性食物。

  2、選用內褲、手紙要科學 內褲應選質軟且薄的棉布製品,不要穿粗布或化纖品。手紙應以薄、軟、褶小均勻為最宜,不要用廢報紙或用圓珠筆寫過字的廢紙。因為油墨長期刺激能引起肛周疾病。

  3、莫忽視肛門清洗 每天衝洗肛門兩次,一次是大便後立即清洗,另一次是在睡前清洗,以免汙染內褲。

  4、定期做坐浴 坐浴是肛門保健和治療的好方法。輕微的肛門疾患,坐浴會收到明顯效果。要求水溫不能過熱,以免燙傷,但也不能過涼而起不到作用。坐浴時間一般不能少於20~30分鍾,在這期間可適當加熱水,以促進肛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吸收。

  5、注意做好提肛操 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提肛操,帶動會陰做一縮一鬆的運動,每次做50次~100次,可促進肛門直腸附近靜脈血液回流。

07西醫治療功能性大便失禁的常規方法

  隨著對人類排便與控便重要性的認識,對大便失禁的治療已經注意到腸道動力學、直腸與結腸的貯存功能和感覺功能、盆底肌協調運動功能、神經及反射功能的調整,各種原因便秘引起的溢出性失禁近年來已備受臨床醫師關注。具體如下。

  1、一般治療:飲食調整(限製乳品和乳製品,適當攝入水和纖維成分食物),增加活動,老年應適當加強身體鍛煉。溢出性大便失禁應設法培養患者定時的排便習慣,利用胃結腸反射原理,鼓勵患者餐後30min排便。對於兒童溢出性大便失禁,處理的第一步是家庭和父母的教育,指導孩子不要憋大便,要定期到衛生間完全排空直腸,必要時可用清潔灌腸,每周1次。對於肛門化學性皮炎,應幫助患者掌握避免物理性損傷肛門及其周圍皮膚的衛生技術,用溫和的洗劑清潔肛門和乳劑加以保護。

  2、藥物治療:無論肛門直腸的功能如何,對於合並腹瀉的疾病,應設法控製腹瀉,可使用大容積纖維物質如歐車前(psy11ium),或非特異性止瀉劑如地芬諾脂(diphenoxylate)等。對於腸道運動功能失常所致的疾病,可用可待因、苯乙呱啶和洛呱丁胺(1operamide)治療,洛呱丁胺可改善每日大便次數和緊迫感,增加大便節製能力,常用劑量每天晚上2-4mg,最大可用16mg/d,注意該藥量大時可致嚴重便秘等不良反應。成形便的失禁如果用抗運動性藥物可能使症狀加重。對於膽鹽性原因所致的大便失禁,梢膽胺能改變大便稠度,對許多患者有顯著效果,但至今尚無嚴格臨床試驗證明這個作用。滲透性緩瀉藥適用於溢出性失禁,如老年可用乳果糖10ml,每天2次,加每周1次清潔灌腸,有效率達90%以上。對便秘明顯者適當應用輕瀉藥或軟化大便的藥物。通過清潔腸道後,大約60%的兒童能在1年內達到完全自製,另外有23%的患者大便溢出頻率明顯減少。

  3、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目的是在於闡明和變更緊張因素,或改變患者對待緊張因素的態度。此類患者首先必須克服心理障礙,因為大便失禁患者常擔心外人知曉,不願與人相處,有的恥於求醫,拖延病情。歐美國家設有患者鼓勵團體,幫助患者克服羞怯心理。對心因性因素明顯者,必要時可采用係統脫敏試驗治療。此外可囑患者穿彈性緊鬆褲,以增加大便節製能力。

 4、盆底肌肉電刺激:通過盆底肌肉電刺激,誘導肛門收縮,治療大便失禁,文獻有關療效報道結果相差較遠,多數認為無效。

 5、生物反饋療法:生物反饋療法治療FFIC,主要是采用肌電圖生物反饋和肛管壓力生物反饋,通過肛腸肌電圖或測壓技術分析肛門直腸功能,采取訓練的方法來治療大便失禁。每次生物反饋治療約需50min,期間進行50次排便訓練,每周1~3次,治療1~6周,常根據個人情況及具體治療效果決定療程長短。生物反饋治療對大便失禁有效率為50%~90%,長期隨訪顯示,生物反饋治療後1年以上多數患者仍維持良好的自發排便。生物反饋療法無痛苦、非創傷性、無藥物不良反應、不受患者年齡等因素影響,其成功率高而複發率低,是治療FFIC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