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下腹> I型腎小管性酸中毒

I型腎小管性酸中毒簡介

相關問答

  Ⅰ型腎小管性酸中毒即為典型RTA(DRTA,ⅠTypeRTA),係遠端腎小管功能缺陷,不能在腎小管腔液與管周液之間建立起有效的PH梯度,泌氫及生成氨減少,使氫離子滯留體內,致產生酸中毒。經典型RTA(DRTA,ⅠTypeRTA),臨床特征是高氯性代謝性 酸中毒、低鉀血症、低鈣血症、低鈉血症、尿液不能酸化(尿pH>6)等。腎小管性酸中毒(RTA)是一個綜合征,臨床上較常見。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 20~40歲占多數。尤以女性多見。

【詳情】

01I型腎小管性酸中毒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I型腎小管性酸中毒的病因如下:
原發性疾病:家庭性及散發性,並可伴發某些遺傳病如骨硬化病、肝豆狀核變性、碳酸酐酶缺乏。
藥物所致:兩性黴素B、鋰、甲苯及氨氯吡咪。
鈣代謝紊亂:特發性尿鈣增多症、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維生素D過多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原發性高丙種球蛋白血症、係統性紅斑狼瘡、幹燥綜合征、橋本氏甲狀腺炎、肝硬化。
 腎間質疾患:梗阻性腎病、腎移植排斥反應、海綿腎、止痛藥性腎病、鐮狀紅細胞病等。

02I型腎小管性酸中毒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I型腎小管性酸中毒的並發症包括營養障礙、維生素C缺乏病或骨軟化症,部分發生腎結石或腎鈣化,晚期發展成尿毒症,少數有神經性耳聾等。

03I型腎小管性酸中毒有哪些典型症狀

  I型腎小管性酸中毒的症狀包括代謝性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

 代謝性酸中毒
  可有厭食、惡心、嘔吐、心悸、氣短、乏力等症狀,嬰兒型則生長發育遲緩。

  電解質紊亂
  1、遠端腎小管泌H+能力障礙,尿NH4+及可滴定酸排出減少,尿PH值不能降至6.0以下,尿鉀、鈉、鈣排出增多。患者常有煩渴、多尿及失水等症狀。
  2、尿鈉排泄增加,血鈉降低,為增加鈉的回吸收,醛固酮分泌增多,加劇鉀從尿中排出,易發生低鈉、低鉀血症。患者常出現肌無力及軟癱現象,嚴重時常影響呼吸及導致心律失常。
  3、尿鈣增多,常致血鈣降低,可引發甲狀旁腺機能亢進,促進對骨的消溶速率。且酸中毒的存在,骨中堿性礦鹽被吸收,加重骨質脫鈣,常表現為纖維性骨炎、骨質疏鬆,甚至出現病理性骨折。尿鈣排泄增多,腎小管泌H+功能低下,腎內易有鈣結石形成,若引起梗阻,將加劇腎小管酸中毒的程度。

04I型腎小管性酸中毒應該如何預防

  對於原發性遺傳性原因所致的Ⅰ型RTA(腎小管性酸中毒),尚無有效預防措施而繼發性疾病的預防應從治療基礎疾病入手,控製其發展致腎小管性酸中毒對已病患者要積極治療,防止病情進展,爭取預後良好

05I型腎小管性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I型腎小管性酸中毒(DRTA)的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
1、尿pH測定尿pH反映尿中H+量,DRTA時,盡管血pH<7.35,但尿pH仍≥6.0,並且還可高達6.5、7.0以上。測定尿pH必須采用pH計。隻測定尿pH有一定局限性,尿pH<5.5並不能說明尿酸化功能一定完好,如患者有泌NH3障礙,由於少量H+不能與NH3結合成NH+4,尿pH仍可<5.5,因此應同時測定尿pH與尿NH+4,以綜合分析、判斷。

2、尿可滴定酸及尿NH+4的測定遠端腎小管分泌的H+大部分與NH3結合成NH+4排出,另一部分以可滴定酸的形式排出。因此,尿可滴定酸與NH+4之和代表腎髒淨酸排泄量。在體內酸性物質增多時,正常人尿pH可<5.5,尿中可滴定酸及NH+4排出率可分別達25μmol/min及39μmol/min,在遠端腎小管酸中毒時,兩者均明顯降低。

3、尿電解質及尿陰離子間隙測定DRTA大多有尿鈉排泄增多以及尿鈣增高,尿Ca/Cr>0.21,24h尿鈣>4mg/(kg?d)。尿陰離子間隙=Na++K+-Cl-可反映尿NH+4水平,為正值時提示尿NH+4排泄減少。尿pH>6.0,HCO-排泄分數多<5%,尿NH4+<500mmol/d,24h尿Na+、K+、Ca2+、PO43-排出增多。

4、血氣分析及電解質測定DRTA的典型改變為高氯血症性陰離子間隙正常的代謝性酸中毒。不完全性DRTA可表現為代償性代謝性酸中毒或正常。血陰離子間隙(aniongap,AG)=Na++K+-(Cl-+HCO3-),正常為8~16mmol/L,增高表明體內無機酸根(如硝酸根、硫酸根)和(或)有機酸根離子等酸性產物瀦積,RTA時Cl-代償了HCO3-的減低,因而AG正常。血鉀降低也是DRTA的重要表現,甚至為不完全性DRTA的唯一表現。血鈉及血鈣可正常或降低。

5、尿二氧化碳分壓檢測正常人給予碳酸氫鈉或中性磷酸鹽後,到達遠端小管的HCO3-或HPO2-4增多,前者與H+結合生成H2CO3;後者與H+結合生成H2PO4-,再與HCO3-生成H2CO3,進而生成CO2,使尿CO2分壓增高。DRTA時由於泌氫障礙,尿CO2不升高,尿CO2分壓與血CO2分壓差值<20mmHg,正常人>30mmHg。

6、24h尿枸櫞酸DRTA時常減低。


7、血液檢查主要表現血K+、Ca2+、Na+、PO43-偏低,血Cl-增高,血漿HCO3-減少,CO2結合力降低。

其他輔助檢查:
1、影像學檢查可了解骨病情況並發現腎結石。
2、超聲波檢查可了解腎髒有無鈣化及結石。

06I型腎小管性酸中毒病人的飲食宜忌

  患者飲食要清淡一些,忌食酒及辛辣、刺激性性食物,少食油膩及含動物蛋白多的葷腥食物(如肥肉、蝦、蟹等)。具體可詢問相關醫生或營養師,根據不同病情製定相應的飲食方案。

07西醫治療I型腎小管性酸中毒的常規方法

Ⅰ型腎小管酸中毒(DRTA)的治療如下:

1、糾正代謝性酸中毒這是治療的關鍵,補堿治療非常有效。常用的有碳酸氫鈉、枸櫞酸鈉、枸櫞酸鉀。據病情輕重可服用碳酸氫鈉4~10g/d,分4次服,(1gNaHCO3-約等於12mmolHCO3-)。也可按每天1.0~1.5mmol/kg(84~126mg/kg),兒童需堿量要大[2.5~7.0mmol/(kg?d)],重症酸中毒碳酸氫鈉可靜注。糾正酸中毒治療中注意減少食物中固定酸(SO42-、Cl-等)入量,低硫蛋白質飲食,低鹽飲食減少氯離子。

2、補鉀糾酸開始即予補鉀,特別重症低血鉀者應在糾正酸中毒前即開始補鉀,避免誘發低鉀危象。原則上無論血鉀低否均要補鉀,同時也應補鈉。可選用枸櫞酸鉀合劑(Albright’s溶液,由枸櫞酸鉀98g,枸櫞酸140g加水溶解至1O00ml配成,10~15ml/次,3次/d)。

3、補充鈣劑與維生素D預防和治療骨病RTA合並骨軟化症、佝僂病等骨病或缺鈣嚴重時可給予補充鈣劑與維生素D,常用劑量為5萬~10萬U/d,需要時選用維生素1,25(OH)2D3。同時補充高磷飲食、蛋白合成劑等,尤其對生長發育期的病兒更應注意。但並發腎鈣化、腎結石者則不能使用鈣劑和維生素D。另外,還可給苯丙酸諾龍治療骨質疏鬆,促進骨質生長。

4、不完全性RTA可用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治療,與治療特發性高鈣尿症一樣。

5、病因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病及並發病,對繼發RTA應治療其根底疾病,要控製和去除病因。如治療腎盂腎炎,解除尿路梗阻等。目前尚無法根治病因的患者,要終身服藥治療,不僅糾正酸中毒,也可延緩骨病和其他並發症,使腎功能長期維持穩定。

6、定期隨訪在治療過程中,要經常複查各項生化指標,以免矯枉過正。當高血氯性酸中毒、高鈣尿症尿pH等正常後,病人應追蹤觀察,每年複查上述項目至少2次。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