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破水發生率約5%,發生原因仍未有定論,感染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常為B型鏈球菌與細菌性陰道炎所引起。其他常見的致病因素包括羊水過多、多胞胎妊娠、羊膜穿刺、子宮頸閉鎖不全、胎盤早剝、前置胎盤、先天性結締組織異常等。胎位不正、頭盆不稱、骨盆狹窄等,使前羊膜囊承受壓力過大,致羊膜破裂。胎膜發育不良或有炎症致胎膜脆弱易破,妊娠晚期性交亦能促使破裂。
破水後易並發早產、胎兒宮內窘迫、滯產及胎兒缺氧、母嬰感染等。
1、早產
胎膜是胎兒的保護膜,如果胎膜早破就會使羊水過早地流出,失去對胎兒的保護作用。由於羊水流出後,子宮就會變小,不斷刺激子宮收縮,這時胎兒若是不足月就會發生早產。而早產兒的各個器官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體重較低,生活能力很差,很容易發生夭折。
2、胎兒宮內窘迫
未臨產時破水如胎先露未定,臍帶會隨著羊水流出而脫垂出來,引起胎兒在子宮內發生窘迫。
3、滯產及胎兒缺氧
如果羊水流出過多,子宮會緊貼著胎兒的身體,刺激子宮引起不協調宮縮,從而影響產程進展和胎盤的血液循環,導致滯產和胎兒缺氧。
4、母嬰感染
胎膜破裂的時間越長,發生宮內感染的幾率就越大。如果胎兒吸入感染的羊水,就會引起吸入性肺炎。另外,產婦也容易在分娩時感染或造成產褥感染。
羊膜囊是羊水袋的另一稱謂,其中充滿了液體,保護胎兒不受傷害。當羊膜囊破裂的時候(破水時),羊水就會流出。大多數情況下,破水發生在臨產前不久。當產婦破水的時候,感到陰道有大量液體流出,隨後是慢慢地滲出。
破水後如不正確處理,對胎兒及母體的危害較大,所以必須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1、堅持定期做產前檢查,4-6個月每個月去檢查1次;7-9個月每半個月檢查1次;9個月以上每周檢查1次;有特殊情況隨時去做檢查
2、孕中晚期不要進行劇烈活動,生活和工作都不宜過於勞累,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適當地到外麵散步
3、不宜走長路或跑步,走路要當心以免摔倒,特別是上下樓梯時,切勿提重東西以及長時間在路途顛簸
4、孕期減少性生活,特別是懷孕晚期3個月,懷孕最後1個月禁止性生活,以免刺激子宮造成羊水早破
破水患者可做陰道分泌物PH測定、液體塗片及羊膜穿刺。
1、陰道分泌物PH值測定,可用試紙法測定,如PH>7,多已破膜,因陰道PH值為4.5~5.5,而羊水為7~7.5。
2、陰道液體塗片,待幹後鏡檢,查見羊齒狀結晶,用0.5‰美蘭染色查見淡蘭色或不著色的胎兒上皮及毳毛;用0.1~0.5%硫酸尼羅蘭染色,查見桔黃色胎兒上皮細胞,均可診斷胎膜早破。
3、經腹羊膜腔穿刺注入靛胭脂如由陰道流出,診斷可確定。
破水患者除了一般治療外,還要注意飲食清淡、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其餘飲食要求需根據病情詢問醫生,製定飲食標準。
破水後需根據懷孕周數做進一步的處理,具體處理方法如下:
(1)妊娠16~22周:由於胎兒存活率不到25%,母體繼續懷孕之致病率高達58.5%,故處理原則為終止懷孕,或依病人意願采取保守觀察療法。
(2)妊娠23~24周:此時早產存活率可高至90%,隻是胎兒早產並發症仍多,宜與小兒科醫生共同討論,再決定是終止妊娠或安胎。
(3)妊娠25~31周:保守期療法處理,可以使用抗生素、安胎藥及類固醇,並觀察臨床上是否出現感染的症狀。每3日監測發炎指數,每周以超聲波評估胎兒成熟度。
(4)妊娠32~34周:若胎兒肺部已成熟,則采取引產。若胎兒肺部尚未成熟,可先給予類固醇,並予安胎至34周再行分娩。
(5)妊娠34周以後開始新生兒B型鏈球菌感染的預防和胎兒分娩。
臨床上若發現母親有發燒、母親及胎兒心跳持續變快、子宮壓痛、子宮強力收縮、陰道分泌惡臭物,或是白血球數增加、發炎指數上升,則極有可能是合並“絨毛羊膜炎”。此時盡可能使用廣譜抗生素治療,並於短時間內將胎兒娩出,必要時可采剖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