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生殖> 陰瘡

陰瘡簡介

相關問答

  婦人陰戶生瘡,局部紅腫、熱痛,積結成塊,或化膿腐爛,膿水淋漓,甚則潰瘍如蟲蝕者,或者凝結成塊,冷腫稀水,不能斂口,或者腫塊位於陰道邊側,如有蠶繭,共稱為“陰瘡”、“陰蝕”、“陰繭”。

【詳情】

01陰瘡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多因濕熱下注,蘊結成毒,或因正氣虛弱,寒濕凝結而成。

  1、濕熱下焦感受濕熱之邪,或鬱怒傷肝,肝鬱化熱,肝氣犯脾,脾虛濕盛,濕熱下注,蘊結成毒,腐肉為膿,而成陰瘡。

  2、寒濕久居陰濕之地,或經期、產後冒雨涉水,寒濕凝滯,瘀血內停,氣機不利,或痰濁內停,痰瘀交阻,肌膚失養,日久潰腐,而成陰瘡。

02陰瘡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陰瘡多因多因濕熱下注,蘊結成毒,或因正氣虛弱,寒濕凝結而成。是以婦女陰戶腫痛,甚至化膿破潰,或陰戶側出現腫塊如蠶繭狀為主要表現的婦科疾病。並發症常見於陰戶潰爛流黃水,瘙癢,或流膿血水,局部灼熱腫痛,心煩口苦,小便短赤,形體消瘦,神疲體倦,氣痘懶言。

03陰瘡有哪些典型症狀

  1、外陰部生瘡,紅腫、疼痛,邊緣不清,甚至局部化膿潰爛,流黃臭水或血水淋漓不斷。

  2、或陰戶側出現腫塊如蠶繭狀,纏綿不消,甚至潰爛維愈,形體漸瘦,多伴午後低熱,夜間盜汗。

04陰瘡應該如何預防

  要注意個人皮膚的清潔衛生,避免搔抓和擠壓患處;大多與濕、熱、出汗及個人體質有關,因此,要避免捂、熱以及過度流汗,不要穿太緊或太硬的褲子另外,應使用透氣性能好的坐墊(避免使用太硬或太軟的坐墊,夏天可使用麻將席坐墊),通風降溫,以減少汗水浸漬臀部有外陰瘙癢,疼痛,潰爛者要及時就醫,不可拖延導致病情惡化

05陰瘡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直接免疫熒光:取皮損周圍外觀正常皮膚或新起皮損做檢查,顯示IgG和C3在表皮細胞間呈魚網狀沉積,其他成分有C1q、C4沉積,陽性率為80%~95%,活動性病變者可達100%。少數抗體可為IgM、IgA。

  2、間接免疫熒光:80%~90%患者血清中可檢出抗表皮細胞間物質抗體即天皰瘡抗體,主要是IgG,少數可IgM、IgA,抗體滴度的高低與疾病活動性呈高度相關性,但疾病早期可假陰性。電鏡觀察:早期改變是表皮細胞間基質或糖被膜局部或全部溶解,細胞間隙變寬,橋粒彼此分離,後期張力絲從橋粒附著板處脫落,橋粒消失。

06陰瘡病人的飲食宜忌

  1、陰瘡吃那些食物對身體好

  飲食宜滋陰清熱為宜。

  2、陰瘡最好不要吃那些食物

  忌食辛熱食物。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谘詢醫生)

07西醫治療陰瘡的常規方法

  陰瘡中醫治療方法

  首先辨別陰陽。紅腫熱痛,發熱急驟,膿稠臭穢,或伴全身發熱者,為濕熱證屬陽;腫塊堅硬,皮色不變,日久不消,或潰後膿稀淋漓,形體虛羸者,為寒濕屬陰。其次要辨善惡。潰瘍症輕,毒淺,體健者,多屬善候;瘡瘍潰腐,久不收斂,膿水淋漓,惡臭難聞者,多屬熱毒蘊瘀而氣血衰敗之惡候。治療原則,應按熱者清之、寒者溫之、濕者化之、堅者削之、虛者補之、下陷者托之的原則處理,常采用內外合治的方法。

  一、濕熱型主要證候:陰部生瘡,紅腫熱痛,甚則潰爛流膿,粘稠臭穢,頭暈目眩,口苦咽幹,身熱心煩,大便幹結。舌紅,苔黃,脈滑數。

  1、證候分析:下焦濕熱,氣血凝滯,蘊結成毒,腐肉成膿,故陰部生瘡,紅腫熱痛,潰腐流膿,粘稠臭穢;濕熱熏蒸,故頭暈目眩,口苦咽幹;熱毒內蘊,則心煩身熱,大便幹結。舌紅苔黃,脈滑數,為濕熱邪毒之征。

  2、治療法則:瀉肝清熱,解毒除濕。

  3、方藥舉例:龍膽瀉肝湯加土茯苓、蒲公英。

  若熱毒壅盛者,症見發熱不退,渴喜冷飲,潰膿臭穢,治宜清熱解毒,化瘀除濕,方用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

  白芷、貝母、防風、赤芍、當歸尾、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沒藥、金銀花、陳皮、甘草節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白芷、防風散風祛濕;赤芍、歸尾、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消腫;穿山甲、皂角刺活血軟堅散結;陳皮、貝母理氣化痰;天花粉養陰清熱;甘草解毒和中。若瘡久不愈,正氣不足,邪毒內陷者,宜扶正托毒,方用補中益氣湯。

  著日久傷陰者,治宜養陰清熱解毒,方用百合地黃湯(《金匱要略》方:百合、生地黃)。

  二、寒濕型主要證候:陰瘡堅硬,皮色不變,或有疼痛,潰後膿水淋漓,神疲倦怠,食少納呆,舌淡,苔白膩,脈細弱。

 1、證候分析:寒濕凝滯,痰瘀交阻,肌膚失養,故陰瘡堅硬,皮色不變,或有疼痛,潰後膿水淋漓;寒濕凝滯,脾陽不振,故神疲倦怠,食少納呆。舌淡,苔白膩,脈細弱,為寒濕凝滯之征。

  2、治療法則:溫經化濕,活血散結。

  3、方藥舉例:陽和湯(《外科全生集》)加蒼術、茯苓、莪術、皂角刺。

  熟地、鹿角膠、薑炭、肉桂、麻黃、甘草、白芥子方中熟地、鹿角膠補精血而助陽;薑炭、肉桂溫經通脈;麻黃、白芥子通陽散滯消瘡;莪術、皂角刺行氣活血散結;蒼術、茯苓燥濕利水以化濁;甘草解毒而調和諸藥。

  若正虛邪盛者,症見瘡久不斂,心悸氣短,治宜托裏消毒,方用托裏消毒散《女科正宗》),人參、白術、黃芪、甘草、茯苓、當歸、白芍、川芎、銀花、白芷、皂角刺、桔梗方中參、術、芪、草補氣助陽;當歸、白芍、川芎養血和血;銀花、白芷、皂角刺解毒消腫以排膿;黃芪、桔梗外提托毒。

相關問答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