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眼科>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簡介

相關問答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是指中老年開始發生的晶狀體混濁,隨著年齡增加,患病率明顯增高。由於它主要發生於老年,以往習慣稱之為老年性白內障。它的發生與環境、營養、代謝和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

【詳情】

01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不同類型的白內障,其致病危險因素及發病機製亦不同。詳細的病因學研究可以區別不同危險因素在白內障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仍然是一個複雜而困難的課題。以某種危險因素作為某種類型白內障形成原因,建立不同類型白內障動物模型,對於總結眾多危險因素在白內障病因學中的作用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研究方法。雖然這種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往往忽略了白內障形成過程中時間的影響和不同的危險因素致白內障的複雜性,但在揭示白內障形成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規律性的作用卻不容懷疑。

  白內障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比如放射和自由基損傷;營養物質、化學物質缺乏和抗生素的使用;葡萄糖、半乳糖等代謝障礙;脂質過氧化產物損傷等。此外,其他因素如衰老、遺傳基因等因素也是一個重要方麵。其中最具有普遍意義的環節便是氧化損傷。

02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在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發展的不同時期可能出現閉角型青光眼的急性發作,晶狀體成分過敏性眼內炎、晶狀體溶解性青光眼以及晶狀體核脫入玻璃體等。

  1、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是由於周邊虹膜堵塞小梁網,或與小梁網發生永久性粘連,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壓升高的一類青光眼。患者具有房水狹窄,周邊虹膜易於與小梁網接觸的解剖特征。

  2、出現在成熟期或過熟期白內障時,因經晶狀體囊膜漏出的晶狀體蛋白質引起的炎性青光眼,稱晶狀體溶解性青光眼或晶狀體蛋白性青光眼,係一種繼發性開角型青光眼。

03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有哪些典型症狀

  根據混濁部位的不同,臨床上將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分為3種類型,即皮質性,核性和後囊膜下混濁性白內障,事實上,各類型年齡相關性白內障之間無嚴格區分,僅僅是代表混濁以何部位為主導的情況,皮質性在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最為常見,占65%~70%;其次為核性白內障,占25%~35%;囊膜下混濁性白內障相對比較少見,僅占5%。

一、皮質性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皮質性白內障是年齡相關性白內障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其特點是混濁自周邊部淺皮質開始,逐漸向中心部擴展,占據大部分皮質區,根據其臨床發展過程及表現形式,皮質性白內障可分為4期:初發期,進展期,成熟期和過熟期。

  1、初發期:最早期的改變是在靠周邊部前後囊膜下,出現輻輪狀排列的透明水隙(waterclefts)或水泡,水隙或水泡主要是由於晶狀體上皮細胞泵轉運係統失常導致液體在晶狀體內積聚所致,液體積聚可使晶狀體纖維呈放射狀或板層分離,在前者,液體可沿晶狀體纖維方向擴展,形成典型的楔形(cuneiform)混濁,底邊位於晶狀體赤道部,尖端指向瞳孔區中央,散瞳檢查在後照或直接彌散照射下,呈典型的輻輪狀外觀,這種輻輪狀混濁最初可位於皮質表淺部位,爾後向深部擴展,各層次間可互相重疊掩映,終於以晶狀體全麵灰白色混濁取代輻輪狀混濁外觀,代表年齡相關性白內障進入進展期階段。

  2、進展期:晶狀體纖維水腫和纖維間液體的不斷增加,使晶狀體發生膨脹,厚度增加,因此也被稱作膨脹期,一方麵因以混濁為背景的囊膜張力增加而呈現絹絲樣反光,另一方麵,由於膨脹的結果而使前房變淺,後者在一個有青光眼體質的患者,很容易誘發青光眼的急性發作,但並非所有皮質性白內障患者都要經曆膨脹期發展過程,即使有,其持續時間及嚴重程度個體間存在相當大的差異,不一定都會誘發青光眼發作,這一階段患者主要症狀為視力逐漸減退,有時伴有眩光感,偶有單眼複視者,由於尚有一部分皮質是透明的,因此虹膜新月影投照試驗是陽性。

  3、成熟期:這一階段以晶狀體全部混濁為其特點,裂隙燈檢查僅能看到前麵有限深度的皮質,呈無結構的白色混濁狀態,此時虹膜新月影投照試驗轉為陰性,晶狀體纖維經曆了水腫,變性,膜破裂等一係列病理過程,最終以晶狀體纖維崩潰,失去正常形態為結局,組織學上,代表纖維基質變性的特征性改變,形成所謂Morgagnian小體,應用組織化學技術及X線衍射方法,對糖尿病和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晶狀體進行研究發現,球樣小體具有脂質雙層膜,其內含有γ-晶狀體蛋白,少量α-和β-晶狀體蛋白及肌纖維蛋白,證明其纖維基質來源。

  至成熟期階段,晶狀體囊膜尚能保持原有的韌性和張力,此後逐漸向變性發展,因此在白內障成熟之前行囊外白內障摘除,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是恰當的。

  4、過熟期:由於基質大部分液化,某種基本成分的喪失,使晶狀體內容減少,前囊膜失去原有的張力而呈現鬆弛狀態,有時可看到尚未液化的核心沉到囊袋下方,隨眼球轉動而晃動,此時,可伴有虹膜震顫,在特殊情況下,因外傷或劇烈震動可使核心穿破囊膜而脫入前房或玻璃體腔,如伴有液化基質流失,患者會出現豁然開朗的不治而愈的結果。

  當囊膜變性或因外傷形成微細裂痕時,蛋白成分可溢入前房,誘發自身免疫反應,引起晶狀體成分過敏性眼內炎(phaco-anaphylacticendophthalmitis),與一般性虹膜睫狀體炎不同,本病發病急驟,突然出現眼瞼腫脹,角膜水腫,角膜後羊脂樣KP分布密集,廣泛虹膜後粘連,甚至形成瞳孔膜閉,而組織碎片可積聚於虹膜角膜角,阻塞小梁網,從而產生繼發性青光眼,即所謂晶狀體溶解性青光眼(phacolyticglaucoma),大多數情況下,藥物治療無效,手術摘除晶狀體是惟一的手段。

二、核性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核性年齡相關性白內障遠不像皮質性白內障那樣具有複雜的形態學變化和發展階段,核性白內障往往和核硬化並存,最初,混濁出現在胚胎核,爾後向外擴展直到老年核,這一過程可持續數月,數年或更長的時間,在晶狀體核混濁過程中可伴隨著顏色的變化,早期,少量棕色色素僅僅積聚在核區而不向皮質區擴展,但有時皮質區很薄,也可呈現整個晶狀體均呈棕色反光的外觀,當色素積聚較少時,核心部呈淡黃色,對視力可不造成影響,眼底亦清晰可見,裂隙燈檢查可在光學切麵上以密度差別勾畫出混濁的輪廓。

  隨著白內障程度加重,晶狀體核顏色亦逐漸加深,由淡黃色轉而變為棕褐色或琥珀色,在長期得不到治療的所謂遷延性核性白內障病例,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晶狀體核最終變為黑色,形成所謂的黑色白內障,晶狀體核顏色與核硬度有一定的相關性,即顏色越深,核越硬,在擬行超聲乳化手術前進行病例選擇時尤應注意,從手術角度出發,鑒別皮質性和核性白內障的意義在於,前者的晶狀體核一般較小並且比較軟,最適合於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而後者在選擇病例時,特別要考慮核硬度因素,這一點對初學者來說尤其重要。

  值得提出的是,隨著晶狀體核硬化,屈光指數逐漸增加,從而形成了近視進行性增加的特殊臨床現象,如果核硬化僅僅局限於胚胎核,而成年核不受影響,其結果將會產生一種更為特殊的雙屈光現象,即中心區為高度近視,而外周區為遠視,結果產生單眼複視。

三、囊膜下混濁性白內障囊膜下混濁性白內障是指以囊膜下淺皮質混濁為主要特點的白內障類型,混濁多位於後囊膜下,呈棕色微細顆粒狀或淺杯形囊泡狀,有時前囊膜下也可出現類似改變,病變一般從後囊膜下視軸區開始,呈小片狀混濁,與後囊膜無明顯界限,在裂隙燈下檢查時,有時可以發現混濁區附近的囊膜受累,呈現黃,藍,綠等反射,形成所謂的多彩樣閃輝(polychromaticluster)現象,由於病變距節點更近,因此即使病程早期,或病變範圍很小很輕,也會引起嚴重的視力障礙,臨床上,常常發現視力同晶狀體混濁程度不相符合的情況,仔細檢查方可發現後囊膜混濁是其主要原因,當前囊膜下出現類似改變時,囊膜下透明區消失,可演變成前囊膜下白內障,這種類型的白內障多發生在60~80歲年齡組,但在成熟期或過熟白內障,以晶狀體全麵陷入混濁為特點,其前囊膜下受累必然是一種並發現象,不應與此相混淆。

  囊膜下混濁性白內障,除後囊膜下淺皮質受累外,其他部分的皮質和晶狀體核均透明,因此屬於軟核性白內障類型,從這一點出發,囊膜下混濁性白內障是超聲乳化手術的最好適應證。

04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應該如何預防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由於病因複雜,在預防上也應從不同方麵入手常見的預防辦法有以下幾種:

  1、注意精神調攝:遇事泰然處之,心胸應寬廣,保持情緒舒暢,要製怒,培養對養花,養鳥,養金魚的興趣來陶冶情操,多與年輕人交談,能分散對不愉快事情的注意力,激起旺盛的生活熱情,能起到阻止和延緩病情進展的作用

  2、加強用眼衛生,平時不用手揉眼,不用不潔手帕,毛巾擦眼,洗眼,用眼過度後應適當放鬆,久坐工作者應間隔1~2小時起身活動10~15分鍾,舉目遠眺,或做眼保健操,要有充足的睡眠,及時恢複疲勞

  3、積極防治慢性病,包括眼部的疾患及全身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最易並發白內障,要及時有效地控製血糖,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4、飲食宜含豐富的蛋白質,鈣,微量元素,多食含維生素A、B、C、D的食物,平時多食魚類,能保持正常的視力,阻緩病情的進展

  5、吸煙易患白內障已被實踐所證實,應及早戒煙

05年齡相關性白內障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的臨床檢查多是與白內障手術相關的一些必要的全身檢查,如血常規,血液生化檢查,尿常規等檢查,了解病人身體的基本狀態,並可以排除白內障發病的其他危險因素。

  可以預測手術中出現的異常情況以及術後視力。

  1、眼壓檢查排除高眼壓引起的視功能損害。

  2、房角檢查應用房角鏡,超聲生物顯微鏡進行房角的檢查,以了解虹膜角膜角的寬窄和開放程度,主要是在伴有青光眼史的患者中,為手術方式的製定提供依據。

  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是目前了解眼前段組織結構的一種重要方法,它能夠檢查虹膜,房角,晶狀體及其懸韌帶情況,特別是在眼前段屈光間質混濁或小瞳孔時,是白內障手術前一種重要的輔助診斷手段。

  3、B超檢查對於白內障患者是一種常規檢查方法,可排除玻璃體積血,視網膜脫離和眼內腫瘤等疾患,在晶狀體明顯混濁,眼底鏡檢查不能辨明眼底情況時尤為重要。

  4、眼部特殊檢查對手術效果存在疑慮或有特殊要求,懷疑合並其他眼病的患者,要進行相關的檢查。

  (1)角膜內皮細胞檢查:觀察細胞密度和六邊型細胞的比例,角膜內皮低於1000/mm2時,應慎重考慮白內障手術方式,以避免出現術後角膜失代償而影響手術效果及術後恢複。

  臨床主要應用於晶狀體核過硬或不正常角膜內皮細胞人群如高齡老年(80歲以上),二次內眼手術病人,合並角膜病變的患者以及有眼部外傷史的病人。

  (2)視網膜視力檢查:把特定的圖像或視標投射到視網膜上,無論屈光間質是否混濁,直接檢查視網膜的視力,以了解患者手術後可能達到的最佳視力。

  (3)視網膜電流圖(ERG)檢查:目前有閃光,圖形和多焦3種ERG,可記錄視網膜的視錐細胞功能,視杆細胞功能和混合功能,閃光ERG反映了整個視網膜的功能,圖形ERG主要反映黃斑的功能,多焦ERG能同時記錄中央30°視野內100多個視網膜位點上的ERG,有利於診斷和判斷術後視網膜的功能狀況,臨床上常應用的是閃光ERG,如術前ERG正常或輕度降低,估計術後視力恢複較好,如果術前ERG明顯降低或記錄不到,估計術後的視力恢複不理想。

  臨床主要應用於視網膜色素變性或全視網膜脫離者,表現為明視和暗視反應的降低甚至消失,視網膜血管性病變的患者主要表現為振蕩電位降低,但是對非常致密白內障進行ERG檢查時,由於光線較難到達視網膜,因此會出現假陽性結果。

  (4)視覺誘發電位檢查(VEP):VEP包括閃光VEP和圖形VEP,用於記錄從視網膜到視皮質的神經通路功能,當黃斑部和視神經出現病變時,可表現為振幅的降低和潛伏期的延長,當患者術前視力小於0.1時,一般采用閃光VEP檢查,而患者視力較好時,可采用圖形VEP檢查,因此在晶狀體明顯混濁時,VEP檢查對術後視功能的恢複程度具有較準確的預測性。

  (5)光學相幹斷層掃描儀檢查:應用近紅外光進行眼前後段結構的斷層掃描,是一種高分辨率橫截麵成像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它可在活體內直觀顯示視網膜各層的細微結構,特別是對於黃斑部疾病的診斷具有顯著的臨床價值。

  臨床應用於懷疑黃斑裂孔,老年黃斑變性,視網膜前膜的病人。

  (6)眼底檢查及眼底血管造影檢查:條件允許時可以考慮進行。

  ①眼底檢查:應用直接眼底鏡或間接眼底鏡的紅光反射法,了解晶狀體混濁程度,通過眼底鏡檢查,排除眼底病變尤其是當晶狀體混濁與視力下降不符時,影響術後視力恢複的常見眼底改變有:

  A、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B、高度近視眼底病變;

  C、老年性黃斑病變;

  D、黃斑裂孔;

  E、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

  F、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G、視網膜脫離。

  ②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在應用眼底鏡檢查眼底時,觀察到的是靜止和表麵現象,而眼底血管造影則提供了動態和內在的狀況,通過運用造影劑在視網膜和脈絡膜顯影的特性,可全麵地了解視網膜和脈絡膜血管的情況,有助於發現異常的新生血管和血管滲漏,造影方法分為2種:

  A、熒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nceangiography,FFA):以熒光素為造影劑,主要反映視網膜血管情況。

  臨床應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視網膜靜脈阻塞,老年黃斑變性(幹性型)。

  B、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以吲哚青綠為造影劑,主要反映脈絡膜血管情況,多應用於出血性的眼底疾病。

  臨床應用:老年黃斑變性(濕性型),中滲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高度近視新生血管膜。

06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病人的飲食宜忌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應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07西醫治療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的常規方法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在治療上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辦法。

1、藥物治療

  包括含硫製、抗醌體製劑、醛糖還原酶抑製劑、維生素及能量合劑、天然提取物等,如法可利晴、穀胱甘肽、維生素C、仙諾林特、白內停等。可以進行局部或全身治療。

2、手術治療

  手術是治療白內障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技術。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