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遺傳谘詢科> 小兒類風濕病

小兒類風濕病簡介

相關問答

  小兒類風濕病又稱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JRA),是小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結締組織病,以慢性關節炎為其主要特點,並伴有全身多係統的受累,包括關節、皮、肌、肝、脾、淋巴結,也是造成小兒致殘和失明的首要原因。

【詳情】

01小兒類風濕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小兒類風濕病是小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結締組織病。小兒類風濕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確。一般認為本病的發生與免疫、感染及遺傳有關。

02小兒類風濕病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小兒類風濕病注意表現為發熱、皮疹和關節腫痛。小兒類風濕病可並發關節強直、關節畸形和關節半脫位,另外還可並發貧血、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肺炎等疾病。

03小兒類風濕病有哪些典型症狀

  小兒類風濕病注意表現為發熱、皮疹和關節腫痛,其具體臨床表現如下所述。

 1、發熱

  多數為緩慢發生,少數突然出現,可為不規則低熱,也可為持續性高熱或間歇性高熱。發熱經數周至數月後可自行緩解,但易反複發生。

 2、皮疹

  發熱期間約有1/5的患兒出現皮疹,其形態不一,多數為細小的斑丘疹,少數呈現結節性紅斑中心暗淡的環形紅斑,可遍及全身,偶有癢感。皮疹往往很快消失,但隨著發熱又可出現。

 3、關節腫痛

  這是主要的症狀,常發生在發熱後數周或數月,初常先侵犯膝、踝關節,以後可發展到腕、肘、肩、頸椎等關節。多為兩側對稱性,部分患兒呈遊走性。

04小兒類風濕病應該如何預防

  小兒類風濕關節炎無有效的預防方法,重在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免延誤病情一旦診斷了類風濕關節炎,應減少或避免加重因素小兒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與遺傳有關,因此要做好遺傳谘詢和產前診斷,一避免患兒的出生本病的發生還與感染和免疫一有關,因此預防感染的發生和增強機體抵抗力也可以起到預防本病的作用

05小兒類風濕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小兒類風濕病的檢查包括類風濕因子測定、紅細胞沉降率測定、免疫球蛋白測定、關節X線檢查等,其具體檢查方法如下所述。

1、類風濕因子測定

  類風濕因子是機體針對自身的變性IgG而生成的自身免疫性抗體,這些抗體還包括IgA、IgM、IgG等免疫球蛋白。目前臨床使用的測定方法都是測定IgG類風濕因子,而一部分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血清中存在的IgG、IgA類風濕因子,不能用目前的方法測出,因此部分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其類風濕因子始終保持陰性。類風濕因子的效價與病程的進展和治愈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臨床上會把類風濕因子作為臨床觀察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但類風濕因子不是類風濕關節炎的特異性血清學診斷方法。

2、紅細胞沉降率(ESR)

  紅細胞沉降率又叫血沉。血沉增快是因為血漿內大而不對稱的分子如纖維蛋白原、口球蛋白等的增加,加速了紅細胞的沉降。它是測試風濕病和關節炎變活動程度的比較可靠的方法。

 3、C反應蛋白(CRlP)

  C反應蛋白大多增高。

 4、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測定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體活性、結核相類似的一組血清球蛋白。可分為IgG、IgA、IgM、IgD、IgE五類。在急慢性炎症時,多種球蛋白均增加,定量測定IgG、IgA、IgM有助於診斷和療效分析。

5、抗核抗體

  少數病例抗核抗體陽性。

 6、關節滑膜液檢查

  白細胞計數可達5~8×109/L,補體正常或降低。

7、關節X線檢查

  早期表現為關節附近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和骨膜炎。

8、CT、MRI、高分辨率超聲波檢查及放射性核素掃描。

06小兒類風濕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小兒類風濕病宜少攝入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膽固醇含量豐富的食物,其具體飲食注意事項如下所述。

  1、奶類、花生、巧克力、小米、幹酪、奶糖中含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體及抗牛奶Ig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複發或惡化。

  2、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會產生酮體酸類、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炎症介質等,可抑製T淋巴細胞功能,從而引起關節疼痛、腫脹、加重骨質脫鈣疏鬆與關節破壞。

  3、重視調理飲食,注意在保證飲食營養全麵的同時,對不利康複的飲食加以限量或忌口。合理的飲食,可增強免疫與抗病能力,促進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康複。

07西醫治療小兒類風濕病的常規方法

  小兒類風濕病的治療重在清熱、涼血、保陰,臨床按衛氣管血辨證施治。病發之初,邪在氣管,當以清氣涼營,透邪外出為主。中期邪燔營血,則以清熱涼血為法。久則邪熱傷陰,餘熱不清,治當清虛熱,保真陰為要。

 一、辨證選方

  1、熱入氣營

  治法:清氣涼營,透邪外達。

  方藥:清涼解毒飲加減。銀花、連翹、丹皮各15g,赤芍、生地、玄參各10g,山梔、黃芩各6g。關節腫痛加忍冬藤、地龍;咽痛咳嗽加桔梗、馬勃、菊花、桑白皮。

2、熱入血分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泄熱。

  方藥:犀角地黃湯加減。生地、丹皮、芍藥各12g,玄參、連翹、銀花各10g,水牛角20g。神昏加服安宮牛黃丸;出血加藕節、紫草、茜草炭;關節腫痛加桑枝、忍冬藤。

 3、氣血兩燔

  治法:清氣涼血,解毒化斑。

  方藥:化斑湯加減。生石膏、水牛角各20g,知母、玄參、生地各12g,麥冬、丹皮各10g,甘草6g。出血明顯加藕節炭、大黃炭;肝脾腫大加丹參、莪術。

4、陰虛火旺

  治法:養陰清熱。

  方藥:青蒿鱉甲湯加減。青蒿、鱉甲各15g,丹皮、生地各12g,知母、玄參、秦艽、地龍各10g。口幹盜汗明顯加沙參、麥冬、天花粉;關節痛重加當歸、丹參、紅花。

 二、專方驗方

  1、生石膏30g,知母10g,丹皮10g,生地10g,黃芩10g,銀花15g,赤芍10g,防風10g。水煎服,每日1劑。用於本病氣營兩燔者。

  2、水牛角20g,生地15g,玄參10g,紫草10g,丹皮12g,丹參15g,赤芍10g,白芍10g。水煎服,每日1劑。用於本病營血熱盛者。

  3、秦艽12g,忍冬藤15g,威靈仙15g,海風藤15g,防己10g,赤芍10g,當歸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劑。用於本病關節腫痛為主證者。

  4、玄參10g,麥冬15g,生地10g,青蒿12g,知母10g,紅花6g,桃仁6g,老鸛草20g。水煎服,每日1劑。用於本病緩解期。

三、熏洗:海桐皮、桂枝、海風藤、兩麵針、紅花、透骨草各30g,水煎後熏洗關節處,每次20~30分鍾,每日1~2次。用於本病關節腫痛者。

四、中藥

  1、濕熱痹衝劑:具有疏風清熱,利濕通絡功效。用於本病關節疼痛屬濕熱型。1~3歲每服1/2袋,3~6歲每服1袋,6歲以上每服2袋,每日2次。

2、當歸拈痛丸:具有祛風除濕功效。用於本病關節疼痛屬濕熱型。1~3歲每服1g,3~6歲每服3g,6歲以上每服5g,每日2次。

3、犀角地黃丸: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功。用於本病初期,皮膚斑疹屬熱入血分者。1~3歲每服1/3丸,3~6歲每服1/2丸,6歲以上每服1丸,每日2次。

 4、清開靈注射液:具有清熱解毒之功。用於本病熱入氣營者。肌肉注射每次2~4ml,每日2~3次。靜脈滴注每次8~12ml,每日1次。

五、針灸

  取曲池、合穀、外關、大椎為主穴,采用瀉法,不留針,每日1次,用於本病初期發熱較甚者;取足三裏、陽陵泉、環跳、昆侖為主穴,采用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用於本病下肢關節腫痛者;取肩髃、曲池、外關、合穀、腕骨為主穴,采用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用於本病上肢關節腫痛者。

六、推拿按摩

  清肺經、清天河水、清肝經、推坎宮、運太陽,每日1次,用於本病初,起熱在氣管之證;推三關、退六腑、開天門、按揉足三裏、拿委中、揉解溪、揉昆侖,每日1次,用於本病緩解期,關節屈伸不利者。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