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體重兒的發生與產婦年齡、產婦生產性質、孕婦健康、孕婦營養狀況及表皮生長因子有關,其具體發病原因如下所述。
1、產婦年齡和生產性質
初產年齡在30歲以下,新生兒出生體重隨孕婦年齡增加而增加,超過31歲則隨年齡增加而減少。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兒出生體重與第一胎相比,呈遞增現象,多胎新生兒體重一般都較低。
胎兒在母體中的時間太短或太長,均會影響新生兒出生的體重。孕35至39周,新生兒出生體重隨時間延長明顯增加;孕40周至43周,體重增加較慢;孕44周後,體重反而下降。
2、孕婦健康和營養狀況
孕婦患、心髒病、腎病等疾患,新生兒出生體重低。氣喘孕婦懷孕期內並無發病現象,但其胎兒在出生體重上也普遍存在著明顯偏輕的非健康跡象。另外,孕婦本人或丈夫吸煙也會使胎盤的血流供應減少,使得營養物質不能順利地到達胎兒,進而影響新生兒體重。
節食、偏食、挑食都會造成營養缺乏而導致新生兒體重過低。孕婦節製肉食,造成妊娠貧血,這樣不僅導致孕婦頭暈等,還會造成胎兒慢性缺氧,而影響胎兒腦細胞和神經細胞的生長發育。胎兒出生後若體重過低,不僅體力差,智力也差且反應遲鈍。
3、表皮生長因子(EGF)
表皮生長因子(EGF)是一種對上皮及間質細胞的增生具有刺激作用的細胞因子。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妊娠婦女血清、羊水及胎兒臍血中都存在高濃度的EGF,而且在蛻膜、羊膜、絨毛膜及胎盤上EGF受體(EGFR)的濃度也較高。因此,EGF可能與妊娠期胚胎及胎兒的生長發育有關。
低體重兒可並發吸入性肺炎、紅細胞增多症、營養不良、高膽紅素血症等,其具體並發症狀如下所述。
1、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若吸入胎糞,可引發胎糞吸入綜合征。
2、由於宮內缺氧可能引起紅細胞增多症。
3、體溫容易降低。
4、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由於體內貯存量少可引起低血糖和低血鈣症。
5、高膽紅素血症。
6、寒冷損傷綜合征。
7、由於宮內感染、產科因素引起的先天異常。
8、出生後能力低下,可能發生發育、神經、行為及智力落後。
低體重兒在外表和兩性特征上均發育不成熟,其具體臨床表現如下所述。
1、外表特征:神態老練、皮膚薄、無胎毛、幹燥脫皮、軟骨發育少、耳殼可捫及軟骨、足底紋多、肌張力正常。此外產熱反應較好、出汗較好、較活潑、哭聲大、吸吮力較強,生理性體重下降不明顯,生理性黃疸不明顯。
2、兩性特征:男嬰睾丸下降、陰囊多皺襞;女嬰大陰唇已蓋住小陰唇。
避免低體重兒的出現,懷孕後期的保障是很重要的,其具體預防措施如下所述
1、孕期宜合理膳食,保持充足營養
宜食水果補充多種維生素,其中紅棗、堅果是不錯的選擇;綠色蔬菜對於胎兒的發育也是很好的,藕性溫,補血養顏,孕婦宜食此外,孕婦應注意避開一些油炸食品,以免引起不適反應遠離咖啡、煙酒
2、適當活動,促進血液循環
懷孕後期雖然不宜勞累,但是飯後步行對於孕婦來說是很有好處的,足底有很多穴位都可以得到按摩
3、合理作息,睡眠充足
孕婦不宜熬夜,早上醒來宜坐一會再下床
4、保持良好心態
孕婦不宜去喧鬧的地方,不宜吹風,可以聽聽音樂,或者去人少的公園散步,不要有焦慮情緒,保持平和情緒,不要過喜過悲
低體重兒的檢查包括新生兒甲狀腺功能檢查和回顧母體懷孕期間的體檢報告,其具體檢測方法如下所述。
1、由於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甲狀腺激素水平較正常足月新生兒顯著降低。所以可以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明確是否有甲狀腺素功能亢進症造成高代謝水平影響體重。
2、因為受各種因素如多胎、母親妊高症、宮內感染等影響,低體重兒可能會出現宮內發育遲緩,影響了下丘腦-垂體-甲狀腺係統的發育。故回顧母體懷孕期間的體檢報告也具有重要意義。
低體重兒體重增長快,營養供給要及時,最好是母乳喂養。住院時,媽媽擠出奶來由護士喂,回家後就可以直接喂奶了。吃奶量可根據孩子的體重來確定,一般說來,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千克重的嬰兒每天喂350~450毫升就可以了。喂奶的次數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糖的比例適當,富於必須氨基酸,尤其是低體重兒所必須的胱氨酸、牛磺酸較高,而對中樞神經係統有不良作用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較低。
低體重兒要進行保暖,產婦要提早開奶,還要積極治療出生後的各種疾病,其具體治療方法如下所述。
1、采取保溫。
2、因為嬰兒表現瘦長,並且有低血糖傾向存在。因此要提早開奶,出生後30分鍾內就開始喂養, 以母乳為主。對吸吮、消化力佳者按需哺乳,較快增加奶量, 使熱卡爭取達到每日100Cal/kg~ 120Cal/kg。吸吮弱者,靜脈補充10%葡萄糖液補充營養,防止出現低血糖症狀。
3、積極治療出生後的各種疾病。一般治愈的標準為體重達到月齡的正常體重,體溫及生活能力正常,呼吸平穩,吸吮有力。治療好轉的標準為體重達到月齡正常體重的低限值,一般狀況改善,呼吸平穩,吸吮及吞咽良好,但體溫尚不穩定,生理性黃疸未完全消退,應繼續觀察和治療。